绿氢:平衡之要
影响力系列白皮书 第五册绿氢:平衡之要影响力系列白皮书 第五册1 影响力系列白皮书 第五册既扩大氢能规模又保持电网稳定且成本可控序言Mika Kulju丹佛斯集团传动事业部总裁全球对气候变化的讨论愈加热烈,其中氢能作为一个新近出现的能源载体,不仅引发各方激烈的讨论和争议,也是全球各地媒体热议的话题。既有拥趸者赞之曰“奇迹燃料”,也有人提出警示,称之为无法摆脱化石能源的代价高昂的双刃剑。面对气候变化,行业正在探寻可持续的应对之道,这一过程既事关紧迫,又错综复杂。有人希望寻找灵丹妙药,也不难理解。同样,氢能效用的相关研究使其成为绿色转型中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但是,无论我们将氢能视为灵丹妙药,还是继续就如此两极化的观点进行激烈的争论,都无益于我们达成净零目标。在摆脱化石能源的转型中,绿氢将会发挥关键作用。当前,氢能主要还是聚焦于传统应用领域。在重工业、长途运输等难以减排的行业,需要加快推广氢能应用。好消息是,我们已经掌握了降低绿氢制备成本所需的技术。正如上一册《影响力系列白皮书》第四册所述,为将全球温升幅度控制在1.5℃之内,我们必须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替代化石燃料发电技术。 2 影响力系列白皮书 第五册历经多年反复辩论无果,这一情况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第28届缔约方大会(COP28)上最终得到承认。会上,198个缔约方同意“摆脱各类化石能源,让世界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1。关键在于,历史性地摆脱化石能源意味着,我们必须弃用传统能源技术和系统,改用充分电气化的能源系统。COP28传来的消息,令人鼓舞。但是,尽管提高能效、推进电气化、扩大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决议作用巨大,却只能让我们部分达到净零目标。补上能源转型的最后一块拼图,要靠替代性低排放燃料,实现最难减排的行业脱碳。要应对这个挑战,氢能是关键。低排放氢能是减排降碳的多面手,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供大于求时,可以用于储存余能。如果是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就能使农业、航空、航运、重工等行业提前几十年实现间接的电气化。尽管绿氢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市场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量也很大。事实上,到2050年,制氢能耗将超过目前电力需求总量的一半2,3,4,5。若要充分发掘氢能潜力,又不压垮能源网络,我们就要高效制氢、智慧用氢,包括改造现有灰氢生产设施,使其转产绿氢。本文将聚焦于平衡且体系化的氢能发展方式提出一系列原则,使得政府、行业中的决策制定者既能高效扩大制氢规模,又能避免可再生能源生产或者财务资源压力失控。通过降低整体能耗、高效制氢、智慧用氢,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帮助当前碳排放过高的行业和工艺实现有效减排降碳。就像其它环境优化技术一样,氢能也不能包打天下。我们需要一个整体的且具有成本效益的发展路径。毫无疑问,氢能必将会在绿色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已经掌握了快速、经济、可持续的氢能技术。现在要做的,就是不再纠结极端,而是开始拥抱未来机遇。丹佛斯行业专家库(按名首字母排序)程宝江船舶解决方案13952447758chengbaojiang@danfoss.com曲 磊数据中心解决方案13924018046qulei@danfoss.com朱 阳绿氢 / ESG能效提升182 2116 5212yang.zhu@danfoss.com唐小辉储能、工业热泵解决方案13925015676tangxiaohui@danfoss.com练 俊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15201847582jun.lian@semikron-danfoss.com芮小东电子厂房解决方案13601696529ruixiaodong@danfoss.com王 超电气化解决方案13061893621chao.wang@danfoss.com3 影响力系列白皮书 第五册依托实证证据和可靠信源,《影响力系列白皮书》第五册阐述了氢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定位。本文讨论氢能和制氢时使用的术语有异于国际标准或法规。目前,不论电网上的电力来自什么能源,电解制氢都被视为“绿色”。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进行制氢,则术语各异。但在本册之中,我们将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的氢能称为“绿氢”,碳排放强度趋近于零。遵循国际能源署6,7 和欧盟8 对于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和配套技术的化石燃料(天然气和煤制气)制氢的定义,本册会在个别论述中会将其称之为“低排放氢能”,包括“蓝氢”和“绿氢”。这些术语在行业文献中广泛使用,但没有标准定义。特别感谢Mathias Berg Rosendal (DTU管理学院能源经济与建模专业博士生) 为本文初稿提供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文仅代表丹佛斯公司的观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应归责于任何外部审稿人员或实体。丹佛斯《影响力系列白皮书》第五册由丹佛斯集团传播与公共事务部分析团队编写。如有点评或问题,请联系丹佛斯集团传播与公共事务分析团队负责人Sara Vad Sørensen: sara.sorensen@danfoss.com。 4 影响力系列白皮书 第五册首先要实现电气化、 减少能源需求绿氢制备能耗大、成本高,制氢所需的可再生能源并不是免费资源。在大规模应用氢能之前,先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推广电气化,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效是最经济的净零之道。高效制氢到2050年,制氢能耗将超过目前电力总需求的一半9,10,11,12。因此,对于减少能源浪费而言,提高电氢转换效率至关重要。此外,制氢时间也很关键。如能在电网中的可再生能源富余(且廉价)时制氢,就可以降低电网侧的成本和压力。最后,制氢地点也很重要。如能在现有或规划的区域能源系统附近布局电解厂,就可以利用余热制备热水,为住宅等建筑物供热,而不是白白浪费。电解厂选址还要保证邻近丰富且洁净水源,且生产过程应避免影响饮用、农业等其它用水活动。智慧用氢虽然氢能供应预计将会大幅增加,但由于制氢能耗高,氢能仍将是高成本的稀缺资源。因此,必须明智且审慎地使用氢能。只要设备和工艺能够电气化,就应直接电气化。氢能目前仍然集中于传统用途,需要在重工业、长途运输等难以减排的行业迅速扩大氢能使用。绿氢关键要点只有两分钟?H25 影响力系列白皮书 第五册氢能释要氢能是什么?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化学元素,虽然无色无臭无味,却是构成所有维持人类生命的事物的主要物质,我们喝的水、为我们送来温暖的太阳,甚至于人体本身。但是,氢尽管经常被称为“宇宙的基本构成要素”,却很少以自由状态(气态)的形式出现。恰恰在这种状态下,它让能源系统深度脱碳的力量。为何需要氢能?氢不但构成了浩瀚的宇宙,而且在地球上发挥着 重大作用。第一,作为高效能量载体,氢可以储存能量。第二,氢可以燃烧,或转化为电燃料(e-fuel),这是一种不使用化石燃料生产的合成燃料,可以作为甲醇或煤油等传统化石燃料的低排放替代品。如果制备和使用得当,氢能对环境的影响会很小,从而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在钢铁、水泥、长途航空等很多行业,能源强度非常 高,这些行业同完全实现电气化、使用可再生能源驱动还有很大距离。面对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我们必须探索一切可能。在高强度、高温作业的直接电气化技术尚未开发完成的阶段,通过采用绿氢实现间接电气化,可以更早启动脱碳进程。由于绿氢燃烧不排放温室气体,氢能在这些行业是替代化石燃料
绿氢:平衡之要,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15M,页数40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