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设农业保险强国之路——2024Q1保险业运行
2022 年 4 月保险业运行NIFD季报主编:李扬阎建军吴学明、邱剑2024 年 5 月《 NIFD 季报》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要的集体研究成果之一,旨在定期、系统、全面跟踪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内宏观经济、中国宏观金融、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运行、金融监管、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金融、保险业运行、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动态 , 并 对 各 领 域 的 金 融 风 险 状 况 进 行 评 估 。 《 N I F D 季报》由三个季度报告和一个年度报告构成。 NIFD 季度报告于各季度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发布,并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同时推出; NIFD 年度报告于下一年度 2 月份发布。I 探索建设农业保险强国之路 摘 要 中央一号文件于 2024 年 2 月发布,明确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并且连续 21 年对农业保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此前,2023 年 10 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建设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双重背景下,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建设农业保险强国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农业保险强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一是不断完善农业收入“稳定器”功能,助力农业现代化;二是提升主粮作物风险保障水平,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是有效发挥农业保险增信作用,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四是制度建设持续推进,补贴政策不断优化。 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已位居全球首位,但大而不强。存在着三方面的短板,包括: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数据要素配置效率有待增强。建设农业保险强国,需要走法制化和强监管之路、走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之路、走数智化发展之路、走创新发展之路。 本报告负责人:阎建军 本报告执笔人: ⚫ 阎建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吴学明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研究所副所长 ⚫ 邱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 【NIFD 季报】 全球金融市场 人民币汇率 国内宏观经济 宏观杠杆率 中国宏观金融 中国金融监管 中国财政运行 地方区域财政 房地产金融 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保险业运行 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 目 录 一、农业保险强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 1 (一)不断完善农业收入“稳定器”功能,助力农业现代化 .... 1 (二)提升主粮作物风险保障水平,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2 (三)有效发挥农业保险增信作用,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 .... 3 (四)制度建设持续推进,补贴政策不断优化 ................ 3 二、建设农业保险强国的短板约束 ........................... 4 (一)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 4 (二)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4 (三)数据要素配置效率有待增强 .......................... 5 三、建设农业保险强国的路径选择 ........................... 5 (一)走法制化和强监管之路 .............................. 5 (二)走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之路 ............................ 5 (三)走数智化发展之路 ................................. 6 (四)走创新发展之路 ................................... 6 参考文献 ................................................. 7 1 2024 年 2 月,中央一号文件公开发布,明确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并且连续 21 年对农业保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此前,2023 年 10 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建设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双重背景下,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建设农业保险强国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农业保险强国建设取得初步进展 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不断健全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发展格局,不断夯实农业保险强国建设的基础,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进展。 (一)不断完善农业收入“稳定器”功能,助力农业现代化 自 2007 年中央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试点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长足发展。保费收入从 2007 年的 53.33 亿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1429.66 亿元,年均增长22.5%,2023 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再次位居全球首位,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达 4.98 万亿元。农业保险已经基本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地方特色农业等主要品种,从 2007 年仅承保玉米、能繁母猪等 6 个品种,到 2023 年承保农产品约 300 种。农业保险助力农业现代化,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图 1 2019-2023 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及保险保额 数据来源:WIND。 2 保障方式拓宽,保障程度加深,为农业风险提供综合管理。从成本保险、收入保险到价格保险,从气象指数、价格指数到生长指数,从一般保险到保险+期货综合。三大主粮、新疆棉花、海南橡胶、广西糖料蔗、四川生猪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品种供给得到了更为全面有力的保险保障。 助力种养殖业规模化经营。以淮南市为例,为解决小农户分散经营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下问题,实施农业“大托管”制度改革,也就是农民将耕地“委托”给村集体、村集体将耕地集中“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经营,农业服务公司和农技部门“跟进”技术服务,保险公司给予收入保险“托底”,2023 年提供风险保障近 20 亿元,促进农业生产集约高效。又如,2023 年四川省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承保 1027 万头次,赔付支出 5.94 亿元,为养殖户尤其是生猪企业分散转移自然灾害和价格风险,稳定经营预期,稳定生猪养殖投资,助力养殖业规模化经营。 助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保险公司在核保和理赔领域,探索使用无人机、卫星遥感、GPS 定位、电子耳标、人工智能等技术,带动新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为涉农科技企业提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减少新技术应用推广风险,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业机械等相关联的财产损失、责任等保险保障,满足农业产业升级需求。围绕农村电子商务和淘宝村等“数商兴农”领域衍生的新型保险需求,发展特色农产品溯源保险和品质保险,带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等在涉农物流体系应用,推动农业产业链转型升级。 (二)提升主粮作物风险保障水平,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主粮作物保险提质增效。2023 年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约有 1000 多个产粮大县的农户可以受益,
探索建设农业保险强国之路——2024Q1保险业运行,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4M,页数11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