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G60首颗商业卫星下线,工业化交付加速到来
http://www.huajinsc.cn/1 / 5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2023 年 12 月 28 日行业研究●证券研究报告通信行业快报G60 首颗商业卫星下线,工业化交付加速到来投资要点事件:12 月 27 日上午,格思航天 G60 卫星数字工厂投产暨 G60 卫星互联网首颗商业卫星下线仪式在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举行。 G60 首颗商业卫星下线,工业化交付加速到来。12 月 27 日,上海市松江区 G60科创走廊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上海格思航天 G60 卫星数字工厂投产仪式举行,同时,由该工厂自主研发的首颗商业卫星也正式下线。格思航天 G60 卫星数字工厂是长三角首个卫星智能制造数字化“灯塔工厂”,格思航天作为卫星 ODM厂商承接量产卫星设计制造与核心组部件研发业务,在 2023 年 11 月完成 6 亿元人民币 A 轮融资。格思航天总经理曹金介绍,相比于国内其他制造业的同类工厂,该工厂在定制卫星的柔性智能化工艺中适应用户的响应更快速,且从研发制造到供应链端覆盖更全面,数字化全覆盖程度更高,“一般来说,定制一颗卫星需 2 到 3 个月,工厂启用后,在卫星互联网批量化的生产情况下,约 1.5 天可生产 1 颗卫星,年产预估可达到 300 颗。 美中均年产超千颗商业卫星,两国引领世界航天发展。在海外,美国“Starlink”计划已发射卫星 5000 多颗,是全球最大的卫星运营商,SpaceX 雷德蒙德卫星工厂的产能达到每天 6 颗卫星,一个月产能达到 120 颗卫星,年产卫星超 1400颗。在国内,卫星批量化生产基本具备,航天五院天津卫星生产线量产阶段产能可达 200 颗/年,航天二院武汉小卫星智能生产线产能 240 颗/年,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能工厂具备 100 颗/年的产能并向 300-500 颗/年迈进,上海垣信 G60 星链卫星工厂设计产能 300 颗/年,重庆数创园卫星超级工厂未来预计年产卫星千颗以上。当前,美中引领世界航天快速发展,2022 年美国航天器发射 87 次、中国 64 次,两国发射次数占全球发射次数的比重超 80%,成为世界航天活动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他国家发射活动相对稳定,在中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呈现逐渐落后的态势。表 1 中国及 SpaceX 卫星制造能力卫星工厂产能航天五院天津卫星生产线200 颗/年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能工厂100 颗/年,向 300-500 颗/年迈进上海垣信 G60 星链卫星工厂300 颗/年重庆数创园卫星超级工厂预计 1000+颗/年Starlink6 颗/天数据来源:中国航天报,湖北日报,南通市国资委,上海松江公众号,重庆日报,太空安全公众号,华金证券研究所投资评级领先大市-B维持首选股票评级300762.SZ上海瀚讯增持-B301117.SZ佳缘科技增持-B688523.SH航天环宇增持-B688311.SH盟升电子增持-B300366.SZ创意信息增持-B300342.SZ天银机电增持-B002446.SZ盛路通信增持-B300629.SZ新劲刚增持-B一年行业表现资料来源:聚源升幅%1M3M12M相对收益2.382.0533.46绝对收益-3.32-7.6120.27分析师李宏涛SAC 执业证书编号:S0910523030003lihongtao1@huajinsc.cn相关报告通信:算力扩散,边缘场景和投资价值-通信行业边缘算力专题报告 2023.7.4创意信息:低轨卫星+数据要素将启动,业务矩阵受益-创意信息覆盖业绩点评 2023.6.30菲菱科思:算力加速驱动景气提升,高端交换机突破-菲菱科思点评报告 2023.6.30通信:算力互通与边缘算力,首批算法备案清单发布-通信行业周报 2023.6.25盟升电子:布局电子对抗赛道,卫星加速业绩可期-盟升电子业绩点评 2023.6.21通信:物联网连接+液冷服务器复合高增长,云服务市场景气提升-通信行业周报 2023.6.18云赛智联:数据要素贝塔向上,全链布局加固行业快报http://www.huajinsc.cn/2 / 5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国内场、箭物理条件具备,海发、可回收加速商业化验证。从中国运载火箭发射统计看,近 3 年,中国火箭年均发射次数在 50 次以上,开始进入中高密度发射阶段。一是海上发射、一箭多星技术成熟,火箭批量化生产能力具备,12 月搭载卫星互联网试验星发射的火箭捷龙三号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成功发射,一期具备年产 10 发火箭的能力;6 月 7 日“力箭一号”成功实现“一箭 26 星”,力箭一号在广州南沙已经建设脉动式生产线,可实现年产火箭 30 发的目标。二是国内液氧甲烷火箭取得重大突破,7 月 12 日,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国内可回收验证火箭百米高测试成功,双曲二号验证火箭于 12 月 10日复飞成功,实现一级助推器百米高可回收测试,12 月 14 日成功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国内可回收验证火箭加速落地应用,有望降低低轨卫星发射成本。 商业航天站位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上海、成都等抢占卫星产业制高点。2023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10 月 24 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提出到 2025 年,上海市形成年产 50 发商业火箭、600 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11 月 30 日,成都市发布《成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 年)》,提出到 2025 年,成都市核心产业规模达 300 亿元。国家和各地政府都在加速布局卫星赛道,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这为卫星互联网的产业孵化培育提供了优质的载体支撑,国内卫星及火箭的批量化制造、航班化运营、产业化应用体系有望加速构建,中国版星链开始加速走进现实。 卫星互联网发展高确定性,2024 重点关注四个方向。当前,“国家队”中国星网已发射试验卫星,“G60 星链”加速推进,国内发射场、火箭生产、卫星制造等物理条件逐步成熟,海发、可回收等先进技术加速商业化验证,千亿级空天信息产业基金群、航天生态联盟纷纷成立,在外压与内促共同作用下,卫星互联网将成为2024 年行业发展具有高确定性的赛道,具体有四个方向可以重点关注:方向一,可重点关注“天地同受益”标的,即产品在卫星及地面信关站、用户侧终端均有配套的产业标的;方向二,可重点关注下游民用需求及应用激增,带来配套产品快速放量的产业标的;方向三,可重点关注产品稀缺性强、竞争格局好、价值量高的产业标的;方向四,可重点关注配套火箭航班化运营产品的产业标的。 建议关注标的:1天线及芯片组件:航天环宇、铖昌科技、振芯科技、复旦微电、紫光国微、臻镭科技、国博电子;2基带载荷:创意信息、上海瀚讯、信科移动;3通信安全:佳缘科技、电科网安;4通信数据链:新劲刚、七一二;5卫星制造及关键部件:天银机电、银河电子、中国卫星、天奥电子、长光卫星(待上市);6仿真测试:坤恒顺维、霍莱沃、华力创通;7
[华金证券]:通信:G60首颗商业卫星下线,工业化交付加速到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31M,页数5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