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行业深度报告:三大技术趋势助力行业成长, 现象级终端产品带来产业新增量
证券研究报告2023年11月13日行业:通信增持(维持)三大技术趋势助力行业成长,现象级终端产品带来产业新增量——卫星通信行业深度报告分析师:刘京昭 SAC编号: S08705230400052主要观点◆ 三大新兴趋势助力卫星通信行业长期稳步增长1)受益于低时延、容量大、应用区域广泛等优势,低轨卫星建设进程加速;2)带宽、数据传输需求的提升助力高通量卫星市场长期扩容;3)空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持续推进,非地面网络与地面网络优势互补,互相赋能。◆ 通信应用成为行业新焦点,导航终端市场收入结构趋于改善。得益于“北斗+”和“+ 北斗”的深化发展,中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疫情影响健康观念提高等因素影响,智能穿戴设备或将成为卫星导航在终端市场发展的新增量,传统依赖于智能手机的终端市场格局有望得到改善。◆ 卫星通信有望与华为产业链生态深度融合,基带芯片长期放量。短期来看,华为或成为直接驱动卫星通信芯片增长的重要引擎,民用市场放量将成为卫星通信市场关注的焦点;长期来看,卫星通信基带芯片市场有望大幅度放量,助推消费电子领域长期利好。未来十二个月内,维持卫星通信行业“增持”评级。投资主线一:在华为等智能手机终端市场放量的背景下,建议关注卫星通信基带芯片相关厂商,诸如:华力创通。投资主线二:随着美国星链计划的逐步推行,在对标美国的背景下,国内低轨卫星发展进程有望得到多方面驱动,建议关注卫星制造类标的,诸如:中国卫星、航天电子。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和不确定性加大的风险、技术创新的风险、商业化落地不足风险MBvWrUiWhUqOqNqMbRdN9PoMpPoMpMjMnMmNfQmNsObRrQqMuOoMoRMYoPwOSECTION一、行业规模与发展趋势二、产业链结构与行业格局三、重点关注标的四、风险提示目录Content41.1 卫星通信:以太空为基石的广域通信网络系统◆ 卫星通信是一种受益于卫星广覆盖能力,用以弥补地面通信系统的局限性,并实现更广阔连接的通信类应用,是地面通信体系的重要辅助。◆ 卫星通信具有三大特点:1)信号覆盖范围广:可以覆盖大片区域,能够服务于偏远地区以及海洋;2)信号传输距离远:卫星在高空轨道运行,能够实现地球上遥远位置之间的通信;3)抗干扰能力强:卫星通信采用超高频和微波频段,能有效抵御各种干扰信号。◆ 卫星通信一般有三种分类方式:1)依据应用领域层面可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2)依据下游的适用对象层面可分为军用卫星、政府卫星、民用卫星等;3)按照轨道高低层面可分为低轨道卫星(LEO)、中轨道卫星(MEO)、高轨道卫星(GEO)。图1 通信网络分类概览资料来源:林彬等. “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海上应急 通信网络技术综述.《移动通信》,李丹等.全维可定义的天地协同组网架构与切片技术研究.《中国工程科学》,上海证券研究所图2 地基通信网络覆盖率示意图资料来源:鲜枣课堂,上海证券研究所海洋 71%陆地 29%地基通信网络覆盖率:20%地基通信网络覆盖率:5%通信网络空基通信地基通信蜂窝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自组织网络卫星无人机热气球飞艇天基通信51.2 国内外卫星通信发展历程概览◆ 国外通过卫星进行科学试验及通信的时间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60年8月,美国成功发射了“回声1号”气球卫星,进行通信试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不使用放大器的无源中继试验。◆ 1962年12月13日,美国发射低轨道卫星“中继1号”◆ 1963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世界上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 “同步2号”。它与赤道平面有30°的倾角,相对于地面作8字形移动,因而尚不能叫静止卫星。◆ 1965年4月6日,美国发射了最初的半试验、半实用的静止卫星“晨鸟”,用于欧美间的商用卫星通信,标志着卫星通信正式进入了实用阶段。◆ 国内卫星通信发展起步较晚,然而进展迅速:◆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84年1月29日,我国进行了东方红2号通信卫星(CZ-3/Y1)的发射。◆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静止轨道实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实验卫星(CZ-3/Y2)。◆ 1986年7月8日,我国正式建成了国内卫星通信网。◆ 1988年3月7日,我国成功发射了改进型的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甲,性能和通信容量较上一代有了大幅提升。61.3 新一代卫星通信平台——东方红5号卫星平台◆ 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平台已经发展至第五代。2019年12月27日,搭载着实践二十号卫星的长征五号顺利发射;2020年1月5日,卫星经历七次轨道机动后,在3.6万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成功定点,东5平台首次成功发射。◆ 东五平台创新设计理念,实现了智能化自主运行管理,采用桁架式主承力结构、多模式电推力器、可展开式热辐射器、二维二次展开半刚性太阳翼、大功率电源控制器等多项新技术,具有高承载、高功率、高热耗、高控制精度的特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未来东5平台将作为我国主力公共卫星平台,参与国际商业卫星市场竞争。第一阶段时间:1980年-2000年定位:与地面通信网络正面竞争代表:以提供语音、物联网等服务为主。由于市场定位不明、建设成本过高以及研发周期过长,地面通信系统在通信质量、自费价格等方面全面占优。第二阶段时间:2000年-2014年定位:对地面系统的补充和延伸代表:铱星、全球星、轨道通市场反应:该阶段卫星通信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在投入成本、市场定位等方面优化,有一定竞争力,但规模受限。第三阶段时间:2014年-至今定位:与地面通信形成互补融合代表:星链、OneWeb、鸿雁、虹云等市场反应:与地面运营商进行合作,卫星网络成为地面通信系统的无缝补充,建设天地一体化网络,发展卫星互联网。图3 卫星通信发展三阶段概览资料来源:鲜枣课堂,CCID 前瞻产业研究院,上海证券研究所71.4 卫星通信技术趋势一:低轨卫星建设进程加速◆ 卫星互联网业务发展重点在于低轨卫星建设。低轨是指距离地面高度约350公里的轨道,远低于轨道高度为600-1200公里的传统低轨道(LEO)。超低轨道的引入可能改变互联网范式。◆ 低轨卫星具有以下特点:1)低时延:低轨卫星通信链路均为视距通信,支持视频通话、网络直播、在线游戏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2)容量大:卫星数量相对中轨卫星、高轨卫星较多,通常采用Ka/V频段或更高频段,可实现超过500Mbit/s大容量通信;3)广泛应用型:通过星间链路可实现全球覆盖,不受地域限制,可将通信范围扩大至远洋和沙漠;4)多种技术协同发展:点波束、多址接入、频率复用等技术可缓解低轨卫星网络中存在的频率资源紧张等问题。图4 低轨卫星与地面网络协同作用资料来源:华为,上海证券研究所表1 国内低轨卫星发射计划情况资料来源:孙智立等.大规模低轨星座卫星通信网发展展望.《中兴通讯技术》,上海证券研究所卫星类型用户设备到卫星的传播时延/ms单程最大传播时延/ms最小值最大值LEO31530MEO274390GEO12014028081.5 卫星通信技术趋势二:带宽、数据传输需求助力高
[上海证券]:卫星通信行业深度报告:三大技术趋势助力行业成长, 现象级终端产品带来产业新增量,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1M,页数2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