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材料行业PI薄膜专题报告:“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助力PI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膜材料PI 薄膜专题报告同步大市-B(首次)“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助力 PI 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2023 年 7 月 13 日行业研究/行业专题报告膜材料板块近一年市场表现资料来源:最闻首选股票评级688323.SH瑞华泰买入-A相关报告:分析师:叶中正执业登记编码:S0760522010001电话:邮箱:yezhongzheng@sxzq.com研究助理:冯瑞邮箱:fengrui@sxzq.com投资要点:“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助力 PI 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PI 薄膜是聚酰亚胺商业化最早且最为成熟的产品形式,也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是“金字塔尖”的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柔性屏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其中,聚酰亚胺薄膜(PI 薄膜)是最早商业化、最成熟、市场容量最大的产品形式,也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高分子材料,具有生命周期长、功能多样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等特点。制备工艺突破及产能扩张是 PI 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的关键驱动因素。①在制备工艺方面:PI 薄膜生产在配方、工艺及设备等多个环节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最为成熟的 PI 薄膜制备工艺是二步法。尽管国内 PI 薄膜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差距,但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已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掌握了完整的 PI 薄膜制备技术,推动了 PI 薄膜的国产化进程。②在产能方面:全球高性能 PI 薄膜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主要由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掌握,国内厂商现有产能相对较小尚不足以兼顾研发和生产,但瑞华泰、时代新材、国风新材均在积极推进扩产规划,为抢占现有市场份额、拓展新市场和提升国产化率做好准备。美日韩企业主导 PI 薄膜市场,国内厂商竞争力持续增强美日韩企业主导 PI 薄膜市场。①美国企业主要是杜邦公司,作为行业的“带头人”,其生产的“Kapton”系列涵盖热控、电子、电工等多种薄膜类型。②日本企业涵盖钟渊化学、宇部兴产、住友化学等,其中:钟渊化学主要布局电子及热控 PI 薄膜,用于 2L-FCCL 生产的 TPI 薄膜是其优势产品;宇部兴产采用独树一帜的“一步法合成+流涎”工艺,在以 COF 为代表的微电子应用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住友化学是 CPI 薄膜领域的“先行者”,具有柔性 OLED 用 CPI 薄膜批量供应能力。③韩国企业包括可隆、SKC、PIAM等,PIAM(原 SKPI)是由可隆和 SKC 合资建立的 PI 薄膜领先企业,合资终结后可隆和 SKC 分别进行了 CPI 薄膜研发并具备批量供应能力。国内厂商在 PI 薄膜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瑞华泰、时代新材、国风新材、丹邦科技是中国大陆主要的 PI 薄膜生产厂商,其中:瑞华泰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高性能 PI 薄膜厂商,具有丰富的 PI 薄膜产品种类;时代新材曾具备导热膜批量供货能力,但经过重大调整后已将 PI 薄膜业务移交时代华鑫和时代华昇;国风新材加速向战略性新材料产业转型,PI 薄膜是其重点布局的业务之一;丹邦科技拥有柔性材料到柔性封装基板到柔性芯片器件行业研究/行业专题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封装产品全产业链布局,但已终止上市。中低端市场:国内厂商已立足市场,产能扩张助力向上突破热控 PI 薄膜:5G 推广有望创造新需求,国内厂商竞争力提升。热控PI 薄膜是制备人工石墨散热膜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5G 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高导热石墨膜需求,也为热控PI 薄膜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目前该领域主要供应企业包括 PIAM、达迈科技以及中国大陆厂商。虽然中国大陆厂商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目前瑞华泰和时代华鑫等国内厂商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并且国产热控 PI 薄膜的性能优势正逐步显现。电子 PI 薄膜:FPC 需求扩张为重要驱动,产能扩张助力国产化率提升。电子 PI 薄膜是制造 FCCL 的关键基膜材料,FCCL 可加工成 FPC 并最终应用于手机、汽车等领域,手机需求逐步回暖、5G 时代带来技术变革、汽车三化趋势愈演愈烈、可穿戴市场快速发展等因素都将助推 FPC 需求快速增长,预期电子 PI 薄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厂商已具备 3L-FCCL用 PI 薄膜供应能力,并且与国际巨头的产品性能差异正逐步缩小,目前瑞华泰、时代华鑫、国风新材等国内厂商均在积极推进产能扩张,电子 PI 薄膜领域的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工 PI 薄膜:绝缘要求提升带来新机遇,国内厂商已顺利破局。电工PI 薄膜常用于变频电机、发电机等高级绝缘系统,并最终用于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传统电工绝缘领域对于 PI 薄膜的性能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国内已能实现大规模生产,而多应用于新兴领域且性能要求更高的耐电晕 PI 薄膜则长期被杜邦等国际巨头所垄断,但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已在耐电晕薄膜的突破上取得关键进展。高端市场:日韩企业长期垄断,国内厂商技术突破按下加速键COF 用 PI 薄膜:日本企业垄断市场,国内厂商加速破局正当时。伴随AMOLED、MiniLED、MicroLED 等新型显示技术渗透率持续提升,作为 COF封装关键材料的 PI 薄膜有望迎来快速发展。COF 用 PI 薄膜市场此前长期被以宇部兴产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垄断,目前全球已有多家突破这项技术,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厂商丹邦科技,但丹邦科技退市后中国大陆厂商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可能会有所减弱,加速破局或将依托瑞华泰与下游应用单位共同进行技术攻关的 COF 用 PI 薄膜项目。TPI 薄膜:钟渊化学占据专利高地,国内厂商逆势开发新工艺。2L-FCCL已成为主要的 FCCL 产品,伴随 FCCL 市场空间持续扩大,TPI 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钟渊化学拥有“三层共挤”专利技术并占据专利高地,国内厂商在层压法制备 2L-FCCL 上打破垄断仍需较长时间,但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正积极布局涂布法等其他制备工艺,力求实现无胶法 FCCL 商业化生产。CPI 薄膜:折叠屏手机迅速发展,国内厂商已顺利打破垄断。折叠屏手行业研究/行业专题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机是 CPI 薄膜的主要应用场景,OLED 向可卷曲方向发展叠加价格逐步下探推动折叠屏手机进入快速放量阶段,CPI 薄膜有望受益。并且折叠形态的多样化、折叠设备的大型化以及大规模推广催生的降本需求有利于 CPI 薄膜市场占有率提升。目前,CPI 薄膜的供应商主要有住友化学、韩国可隆以及韩国 SKC,国内厂商瑞华泰生产的 CPI 薄膜也即将实现小规模量产。国家政策持续支持 PI 薄膜业务发展,国产替代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国家政策高度支持 PI 及 PI 薄膜的发展,国产替代步伐有望加快。近年来,各国都在将 PI 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 21 世纪化工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之一。此前相关政策明确表示将 PI 列为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的发展重点,此后进一步将柔性显示用 PI 列为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的重点专项和关键技术。国家政策导向对 PI 及 PI 薄膜的开发和生产予以足够

立即下载
电子设备
2023-07-13
山西证券
63页
8.39M
收藏
分享

[山西证券]:膜材料行业PI薄膜专题报告:“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助力PI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8.39M,页数63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6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6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重点公司一览表
电子设备
2023-07-13
来源:半导体存储行业深度:数据量增长驱动存储升级,产业链迎国产化机遇
查看原文
公司所处产业链结构及部分下游合作伙伴
电子设备
2023-07-13
来源:半导体存储行业深度:数据量增长驱动存储升级,产业链迎国产化机遇
查看原文
公司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亿元)及毛利率图87:公司近五年业务分产品营收结构(%)
电子设备
2023-07-13
来源:半导体存储行业深度:数据量增长驱动存储升级,产业链迎国产化机遇
查看原文
得一微存储控制芯片业务产品布局
电子设备
2023-07-13
来源:半导体存储行业深度:数据量增长驱动存储升级,产业链迎国产化机遇
查看原文
公司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亿元)及毛利率图84:公司近五年主营业务分产品营收结构(%)
电子设备
2023-07-13
来源:半导体存储行业深度:数据量增长驱动存储升级,产业链迎国产化机遇
查看原文
公司未来布局及项目规划
电子设备
2023-07-13
来源:半导体存储行业深度:数据量增长驱动存储升级,产业链迎国产化机遇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