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报告》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CHINA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CYB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工作组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报告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DEVELOPMENT INDEX编写团队组 长:陶 炜 肖琳琳执笔人:夏宜君 郭晁煜 张孟哲 芦钊禾技术支持:朱永伟 祝 托 马思明指导委员会赵 岩 蒋 艳 何小龙监测团队组 长:肖琳琳 田洪川成 员:郭晁煜 杨昊亭 王柯懿 杜栋栋特别鸣谢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联系我们联系人:郭晁煜 座机:010-88685702本报告版权属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前 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信部信管〔2020〕197号)提出要“建设平台数据监测与运行分析系统,编制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工作组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与全国62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对接,包括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专业技术使能平台等类型,覆盖了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按照数据完整性、连续性、真实性等原则选取32家重点平台进行测算分析,研制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IIP32),以2018年作为基期每年发布产业发展水平,旨在持续跟踪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变化趋势,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晴雨表”。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设置与往年保持一致,包含了“一总四分”系列指数, “一总”为综合发展指数,表征平台综合发展水平,“四分”为资源汇聚指数、知识沉淀指数、应用活力指数和企业赋能指数,展示平台在各个细分领域发展水平。研究发现:2021年至2022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平台综合发展指数达到251,较2021年增长17.23%,连续四年保持15%以上的增幅。平台技术发展拉动企业应用赋能特征明显。其中供给侧的资源汇聚指数(316)和知识沉淀指数(263)整体领先于需求侧的应用活力指数(222)和企业赋能指数(213),平台技术能力水平持续引领。整体呈现“聚合-沉淀-赋能”迭代趋势。分类指数接力加速,2020-2022年增幅变化最大的分类指数分别为:资源汇聚指数、知识沉淀指数、企业赋能指数。核心工业模型整体呈现出数量规模化、品类丰富化的发展趋势。其中跨行业通用模型和行业模型各占半壁江山,研发仿真和识别诊断类模型实现翻倍增长。2022年,核心工业模型更加聚焦关键部件和重点环节,重点平台加速基于已有工业模型的基础上深挖工业机理,同时,将应用最多的模型封装转化成工业APP。杀手锏工业APP在应用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增长。整体呈现三个重点发展方向,在技术应用层面,人工智能在APP中应用较多,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杀手锏工业APP中全面应用仍需时日;在企业发展层面,制造和管理仍然是杀手锏工业APP的主阵地,同时协同创新已成为数据价值挖掘的重要方向;在社会经济层面,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类工业APP的应用成为响应政策、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选择,规模和范围持续扩大。目录CONTENTS第一章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展示产业发展全景图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产业环境变化,各界了解产业动态需求迫切二、各行业、各领域数据要素加速向平台汇聚,特色行业指数不断创新三、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综合赋能阶段,产业应用加速拓展第二章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一、平台呈现“聚合-沉淀-赋能”演进趋势(一)资源汇聚指数连续4年保持领先(二)知识沉淀指数增幅连续2年超三成(三)应用活力指数增幅由降转增(四)企业赋能指数增幅变化跃居首位二、平台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一)原材料工业聚焦安全生产,绿色低碳需求高启(二)装备工业关注产品服务化,运维服务领先发展(三)消费品工业应用量大面广,个性化需求明显(四)电子信息制造业关注精益制造,提升品质和柔性三、区域呈现“连接-辐射-成片”的块状发展趋势(一)块状/带状经济区域平台规模化应用(二)工业大省依托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应用(三)中西部、东北地区平台应用提速明显010702030408101315171922242628293132333450373738394142454546485154第三章 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图谱一、核心工业模型数量规模化和品类多样化发展趋势明显(一)跨行业通用模型占比近半,识别诊断类模型实现翻倍增长(二)装备工业模型沉淀居首位,识别与优化模型实现多行业应用(三)聚焦关键部件和重点环节,优化和预测模型紧跟关键问题(四)从整体分析到关键点优化,核心工业模型呈现更深更细探索(五)从工业模型孵化工业APP,持续提升工业模型实用价值二、杀手锏工业APP在制造与管理领域应用更加集中(一)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较为广泛(二)制造和管理领域应用数量保持领先(三)国家战略引领工业APP发展新方向后记附件: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测算体系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简介01 第一章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展示产业发展全景图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促进产业环境变化,各界了解产业动态需求迫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平台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逐渐丰富,企业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物资流的流转速度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平台经济蓬勃发展,产业之间界限日益模糊,工业经济参与主体逐渐增加,开放合作已成为各行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更紧密。产业体系的复杂性不断增加。随着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产业更替速度加快,虚拟现实、脑机接口、元宇宙等新领域、新产品高速发展,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热情,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的增长点不断出现,成为政府、产业、投资界等各方关注的重点。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也出现结构性调整,钢铁、建材等产业仍然面临产能过剩和闲置资源利用率不足的问题,而部分产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逐渐消失,如电报、打字机和胶卷。社会各界了解产业动态需求迫切。工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情况、新变化,我国自1984年以来对国民行业分类进行了四次调整,其中2012年后已将工业行业调整为41个大类、201个中类行业、581个小类,比2002年版本的增加3个大类、10个中类、56个小类。然而,标准统计口径、间接测算数据、线性关系难以反映动态化、结构化的变动,政府、产业、金融等各类主体纷纷采用数字技术手段提升产业洞察能力,例如采购经理指数、股票行情等成为各方洞察经济动态的重要信息来源。2022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报告| 02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二、各行业、各领域数据要素加速向平台汇聚,特色行业指数不断创新平台成为数据汇聚的“交通要
《2022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数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69M,页数62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