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金融行业:证券版“降准”,多次利好蓄势估值修复
3 证券版“降准”,多次利好蓄势估值修复 [Table_Industry] 非银金融行业 [Table_ReportTime] 2023 年 4 月 9 日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http://www.cindasc.com 2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 [Table_ReportType] 行业周报 [Table_StockAndRank] 非银金融 [Table_Author] 王舫朝 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19120002 联系电话:+86(010)83326877 邮 箱:wangfangzhao@cindasc.com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CINDA SECURITIES CO.,LTD 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9号院1号楼 邮编:100031 [Table_Title] 证券版“降准”,多次利好蓄势估值修复 [Table_ReportDate] 2023 年 4 月 9 日 本期内容提要: [Table_Summary] [Table_Summary] ➢ 核心观点:继上周《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迎来重要修订后,本周中证登结算公司将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自 16%调降至15%,系 2019 年(20%→18%)、2021 年(18%→16%)后再次调降,经我们测算,预计释放券商流动性资金约 90 亿元。此次改革有望在证券行业结算风控水平提升背景下,经券商合理配置,提高股东回报。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下大量企业等待资本市场融资支持,上市国央企质量提升、估值重塑都将对资本市场形成良性带动,同时也有望为服务资本市场的证券行业带来增量业绩来源,尤其是在 2022 年低基数情况下,2023 年券商投行、衍生品、财富管理等业务条线均有望改善,全年业绩有望增长25%,当前估值仅 1.4XPB。 从 保 险 行 业 2023 年 1-2 月 份 数 据 看 , 人 身 险 增 长 较 快(yoy+7.7%),其中寿险仍是主力(占比 86%,yoy+8.9%)。当前各大险企继续深化渠道改革、清虚提质应对负债端压力,同时随着权益市场回暖有望逐步缓解投资端压力。我们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去年低基数的非银板块有望在“提估值”转向“基本面”的市场逻辑下逐步修复。 建议关注:东方证券、浙商证券、广发证券、东方财富、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 市场回顾:本周主要指数上行,上证综指报 3327.65 点,环比上周+1.67%;深证指数报 11967.74 点,环比上周+2.06%;沪深 300 指数报 4123.28 点,环比上周+1.79 %;创业板指数报 2446.95 点,环比上周+1.98%;非银金融(申万)指数报 1560.40 点,环比上周+3.47%,证券Ⅱ(申万)指数报 5561.63 点,环比上周+5.00%,保险Ⅱ(申万)指数 992.42 点,环比上周+0.59 %,多元金融(申万)指数报1126.90 点,环比上周+2.01%;中证综合债(净价)指数报 99.86,环 比 上 周 +0.00% 。 沪 深 两 市 累 计 成 交 3241.69 亿 股 , 成 交 额48248.32 亿元,沪深两市 A 股日均成交额 12062.08 亿元,环比上周+20.06%,日均换手率 1.26%,环比上周+0.12bp。截至 4 月 6 日,两融余额 16281.53 亿元,较上周 +1.34%,占 A 股流通市值2.25%。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为 7.13 万亿元,环比+0.65%,3 月新发权益基金规模份额 462 亿份,环比+59.76%。个股方面,券商:东方证券环比上周+10.42%,华泰证券环比上周+8.61%,国联证券环比上周+7.18%。保险:中国平安环比上 周 +0.07% , 中 国 人 寿 环 比 上 周 +0.90% , 中 国 太 保 环 比 上 周+3.09%,新华保险环比上周+3.18%。 ➢ 证券业观点: 货银对付改革推进,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下调,我们预计释放近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http://www.cindasc.com 3 90 亿资金。 2023 年 4 月 7 日,中国结算称,将正式启动差异化调降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工作,最低备付缴纳比例由 16%平均降至 15%左右。 结算备付金是指市场投资者等结算参与人资金账户中用于证券交易及非交易结算的资金。其设立有利于防范和化解证券结算风险,确保当日交易及时完成清算结算。根据监管规定,最低结算备付金限额=上月证券买入金额/上月交易日历天数×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此次调整中,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由 16%降至 15%。 我们认为,随着国内券商对结算风险的把控能力逐步提升,下调结算备付金比例有助于充分发挥券商的配置能力,合理调配公司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从而提升股东收益率。从长期来看,结算备付金比例有望随着券商经营能力的提升持续调整,为证券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我们预计此次调整为行业释放近 90 亿元流动性资金,年初至 2023 年4 月 7 日,全市场日均成交额为 8995.62 亿元,以此为基数进行估算,降准之前证券行业需向中国结算缴纳 1439 亿元备付金,降准之后仅需缴纳 1349 亿元,全行业预计可以释放 90 亿元的流动性资金。截至 2022 年底,证券行业总资产为 11.06 万亿元,净资产为 2.79 万亿元,此次受影响的资金占行业总资产比重为 0.08%,占行业净资产比重为 0.32%。 ➢ 保险业观点: 上市险企 2022 年度业绩报告披露,2022 年,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五大险企总资产规模全部实现正增长,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46.93 亿元,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37.74 亿元、244.06 亿元、320.82 亿元、246.09 亿元、98.22 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17.6%、12.8%、-36.8%、-8.3%、-34.3%,呈现“一升四降”格局。五大险企共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746.93 亿元,同比下降 19.11%。 整体来看,保险行业 2022 年资负两端同时承压:1)负债端方面,代理人清虚及疫情反复影响展业等因素拖累寿险业绩表现;2)资产端方面,权益市场剧烈波动及长端利率低位震荡拖累各大险企总投资收益率和全年净利润表现。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恢复及寿险改革成效逐步显现,2023 年各大险企有望逐步走出负债端低迷表现。 我们前期在报告《保险投资逻辑有望逐渐从估值修复转向资负共振》(2023 年 2 月 3 日发布)中提出,后续板块表现有望逐渐从“估值修复”逻辑转向“基本面改善”,目前主要险企 1-2 月保费已经出炉,我们认为整体负债端符合我们预期并有望进一步沿着前期提出的逻辑演绎。 ➢ 流动性观点: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 11
非银金融行业:证券版“降准”,多次利好蓄势估值修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88M,页数1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