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周报:70年代的滞涨可能不可避免
东方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请参阅最后一页所载的分析员核证、公司披露事项以及免责声明 笔者上期周报通过回顾历史上的“非系统性”危机发现,如果危机影响可控,同时有通胀上行压力的话,市场利率不见得会下降,甚至会上升。过去两周银行危机的冲击下,市场预期利率已经大幅下降,但如果银行危机受控不再升级,而经济数据还保持较强,通胀下行如此前“粘性”的话,那么短期内利率可能有小幅反弹压力。(新一轮“市场 vs 美联储”)分歧的关键点是银行危机是否受控,经济数据能否走弱。 最近一周,银行危机缓和的迹象更为明显。而本周五非农就业数据则可能为新一轮经济数据的走向提供方向。由于本周五公布的 3 月非农数据可能更多 3 月中上旬的情况,而就业数据本来就是偏滞后性数据,经济数据要快速走弱的难度较大。 请再次默念“市场总会高估短期影响,低估长期影响”。因此市场短期过度恐慌是常见的,那么市场低估了什么长期影响呢?石油可能是一个例子,上周末欧佩克减产,原油价格大涨,可能是个提醒。而笔者在去年 12 月 21 日发布的文章《沧海桑田,时代巨变。——低通胀时代不再来》中已经论述了“旧经济的复仇”。 70 年代的滞涨可能不可避免 2023 年 4 月 4 日 债券周报 张楠 (SFC CE: BFE323) 首席策略师 +852 3519 1242 nathan.zhang@dfzq.com.hk 图 1: 市场预期美联储 5 月加息概率再次超过 50%,而年底利率预期已经从 4.1%上升到 4.3% 数据来源:东方证券(香港),彭博 东方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请参阅最后一页所载的分析员核证、公司披露事项以及免责声明 一、银行危机缓解了吗? 硅谷银行引发的“银行危机”于 3 月 15 日那周爆发,美联储快速建立针对问题银行的流动性支持项目 BTFP,以及同时通过折现窗口(Discount Window)给各金融机构提供大量流动性。对应美联储的资产(图 2)也在那一周开始出现大幅增加,反映美联储通过“扩表”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而根据最新数据,我们已经看到美联储资产已经开始下降,反映市场对于紧急流动性的需求下降,危机看到暂时缓解的迹象。 笔者认同银行危机的根本性问题尚未解决,如果利率环境不下降,这些问题银行很难根本上改善。但如果危机升级,市场预期美联储和政府会采取“进一步行动”救助。那么无论危机是否升级,最终结果可能都是危机可以解决。 笔者上期周报通过回顾历史上的“非系统性”危机发现,如果危机影响可控,同时有通胀上行压力的话,市场利率不见得会下降,甚至会上升。假设危机最终可控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把关注点再次回归经济数据。 3 月公布的 2 月经济数据基本延续了年初以来的强势,经济和通胀确实有“再加速”的迹象,利率自去年底明显下行的背景下,下降的贷款利率也刺激了买房需求的反弹,美国房屋销售出现触底反弹迹象。然而银行危机的突然爆发,确实影响了银行的放贷意愿,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评论到“(银行危机)信用紧缩的作用类似加息”。本周五晚上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作为银行危机爆发后的首个重磅数据备受关注,但由于就业数据的滞后性,以及历史来说非农就业更多反映上半月的情况,笔者认为本周五的就业数据可能还维持较强,现在市场预期增加 24 万人(一般认为低于 10 万才算降温)。但考虑 3 月中旬的爆发了银行危机,就业数据可能会在下个月再出现修正下调。 图 2: 美联储资产(H4.1)因为银行危机流动性支持大幅增加,但最新数据看到回落迹象 数据来源:东方证券(香港),彭博 83000008400000850000086000008700000880000089000009000000 东方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请参阅最后一页所载的分析员核证、公司披露事项以及免责声明 二、我们可能处于 1974 年,滞涨可能再次来临。 1973 年 10 月开启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当时人们一开始对于油价上升的幅度也非常恐慌,但到 1974 年油价已经出现一波回落。然而经济已经出现更为明显的衰退,美联储在通胀还在上升的 1974 年,已经开始降息刺激经济。(图 3)当年降息还有来自美国总统尼克松再次参选的“政治压力”,但是央行配合政府在那个年代是“正常的”,直到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保罗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后,“央行独立性”才逐步成为西方央行的主题。由于“过早降息”,70 年代末再次出现大幅通胀,同时经济疲软,形成了痛苦的“滞涨”。 回到今天,通胀尚未完全“驯服”,但经济衰退的风险因为银行危机局部爆发的上升。如果银行危机加速爆发,那么美联储可能要更快降息,可能类似 1974 年降息为下一轮通胀上行埋下伏笔。如果银行危机风险可控,经济“软着陆”,那么通胀“粘性”也会更为明显。似乎无论哪种情形,通胀都无法大幅回落。 滞涨的发生是时代巨变的结果。70 年的滞涨根源在于西方人口红利的结束,而 80 年代解决通胀的“全球化分工”尚未形成共识,70 年代反而是保护主义抬头。而今天,地缘的深刻变化让全球合作成本明显上升,“碳中和”的“政治正确”背景下石油等旧能源投资无法大幅增加,这一切都不是美联储可以解决的。70 年代末西方新一代“向右转”的市场化/自由化领导上台,才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才有后来的全球化以及低通胀的时代。图 3: 1974 年(白色虚线方框),通胀高位(CPI 红色),经济衰退(GDP 黄色) 美联储开始降低利率(白色) 数据来源:东方证券(香港),彭博 东方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近期报告回顾: 《债券周报》系列: 市场再次认为美联储“错了”——2023 年 3 月 29 日 美联储可能需要一场“危机”来“救市”——2023 年 3 月 23 日 “硅谷银行事件”引发危机,但美联储预计将继续加息。——2023 年 3 月 15 日 本月加息 50 基点?今晚非农就业数据为近期利率走势关键——2023 年 3 月 10 日 美债 10 年期利率上升最快的一波已过——2023 年 3 月 3 日 变“鹰派”的是市场,而不是美联储——关于最近利率上升的分析——2023 年 2 月 24 日 市场终于相信美联储的“Higher for Longer” ——2023 年 2 月 15 日 美债利率上升,美元指数走强,市场再一次来到十字路口。——2023 年 2 月 8
[东方证券(香港)]:债券周报:70年代的滞涨可能不可避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54M,页数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