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论坛十八年进展与前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3 个中心 ( 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走向成年,行以致远:中非合作论坛十八年进展与前瞻》课题组课题组组长王 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课题执笔人程 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贾晋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王 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谭楚茵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研究员王紫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研究员杨 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实习研究员目 录核心提示 导言 一、全球视野下的中非合作 (一)中非发展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迁同步 (二)中非合作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全球典范 (三)中非关系是“一带一路”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最佳实践地 二、中非合作论坛的进展与现状 (一)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之间开展集体对话的最高端机制 (二)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之间推动务实合作的最主要平台 (三)中非合作论坛是促进中国与世界互动最有效的改革动力 三、中非合作论坛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带来的中非关系发展动力转换 (二)中非合作论坛对接机制的效率差异 (三)中国在非企业公共关系问题 (四)潜在的债务可持续性风险 四、对中非合作论坛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非洲一体化潮流的支持 (二)进一步强化中非合作论坛的发展导向。 (三)开拓农业合作新领域,支持非洲伙伴的发展诉求 (四)探索在论坛框架下建立联合债务问题协调机制的可能 (五)进一步加强中非智库交往和青年就业等民心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非合作论坛大事记 一、中非合作论坛的初建阶段 二、世界瞩目的 2006 年北京峰会 三、合作论坛的新议程:“中非十大合作计划” 1477101416161822232325272933333335373941435050505563走向成年,行以致远——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十八年进展与前瞻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2 期 1走向成年,行以致远——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十八年进展与前瞻走向成年,行以致远——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十八年进展与前瞻[ 核心提示 ] 1、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千禧年,是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新世纪结出的丰硕果实,标志着中非合作发展到了新阶段。作为南南合作范畴的重要机制,中非合作论坛并非中国抑或非洲单方面建议的结果,而是在双方的共同需求及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应运而生的。在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之后,不仅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重启了各自的对非外交论坛机制,新兴市场国家如韩国、印度、土耳其等国也纷纷开始建立起各自的对非论坛机制,为非洲发展建立了更为广泛的共识。2、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不断向更深和更广的方向发展,已经形成了中非双方政府与社会在横跨政治、经济、外交、安全和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多层次交流机制。经过十八年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展集体对话、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3、中非合作的重点与“ 一带一路” 的合作重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 一带一路” 也为非洲提供了前所未见的发展机遇:中国通过为非洲提供适用的技术、经验和融资服务,帮助他们参与国际工业化分工,通过增加价值而不是提供资源来参与国际生产价值链,已经并且将继续提升非洲在这一价值链上的位置。不仅如此,对大多数走向国际2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2 期走向成年,行以致远——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十八年进展与前瞻的中国企业而言,他们国际化经营的第一步并非繁荣发达的欧美,而是相对落后的非洲或者东南亚。4、中非合作帮助非洲实现全洲性的基础设施的改善,双方的基础设施合作既涵盖非洲各国国内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同时也强调非洲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并着力推进非洲国家之间高速公路网建设。从 2011至 2016 年期间来看,中国平均每年在非洲基础设施领域投资 120 亿美元,已经成为了非洲基础设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截至 2017 年 4 月,中国为非洲援助和融资修建的铁路、公路总里程均已超过 5000 公里。5、进口方面来看,中国正处在从“ 世界工厂” 转型为“ 世界市场”的长期过程,制造业的比重正在下降,因而对于工业原料的需求也会随之疲软。经贸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中之重,中国进口需求的变化已经给部分非洲国家带来了出口产品多样化的挑战。同时,中国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受人力、土地等成本上扬的影响,中国低端制造业的产品价格持续攀升,中国制造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快速升级。广州“ 小非洲” 的风光不再正体现了这一新的变化。因此,保持中非互惠贸易的可持续性,已然成为了中非合作的新挑战。6、非洲的债务问题目前尚处于可控阶段,而且也绝非是中国贷款造成的。相反,中非经贸合作通过加强非洲国家经济增长而在根本上加强了非洲国家的偿债能力。但是,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融资国和基建建设者,另一方面以美联储加息而引发的国际宏观金融风险在进入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2 期 3走向成年,行以致远——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十八年进展与前瞻2018 年以后快速累积,因此我们必须要密切注意,防范部分非洲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问题从潜在变为现实,从而影响非洲的宏观经济稳定、破坏中非合作大局,甚至造成中国资金的损失。中非合作论坛作为中非之间最为重要的合作平台,应该积极探索在该框架下建立多边债务问题协调机制的可能性。4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第 42 期走向成年,行以致远——中非合作论坛(FOCAC)十八年进展与前瞻导 言2018 年是公认的中非关系“ 大年” ,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峰会将于 9月在北京召开。7 月,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了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和毛里求斯,并参加了在约翰内斯堡举办的金砖国家首脑会议;在年初两会之后仅半个月内,喀麦隆总统比亚、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津巴布韦新任总统姆南加古瓦就先后来华访问,表明非洲国家对中非关系的看好,以及对于中非合作的积极支持;随着年初王毅外长对卢旺达、安哥拉、加蓬、圣多美和普林西四国访问归来,中国外长每年第一次出访一定前往非洲的传统也延续了 28 年,在世界大国中绝无仅有。中非双方数十年的友好合作成果不断,今年 5月 26日,中国与布基纳法索正式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增加至 53 个,非洲仅一国未与中国建交。从 2000 年成立至今,中非合作论坛(Forum of China Africa Cooperation, FOCAC)已然走过 18 年的发展历程。知名非洲研究学者刘鸿武对此做出了系统的解读:“ 今年的北京峰会应该是对过去十八年中非合作的一个系统总结,要从过去十八年中非合作对
[人大]:中非合作论坛十八年进展与前瞻,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3M,页数8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