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4 个中心 ( 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4 年 11 月 25 日,是由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建设、推进生态金融领域政策研究与传播的、中国首个生态金融智库项目。该项目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运营管理,主要围绕生态金融产业、碳中和等课题展开研究,探索如何促进金融体系与绿色、可持续经济的融合;探索如何制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金融政策和法规;探索双碳目标下的合理正确的碳排路径;具体执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简称“绿金委”秘书处职能)。目 录核心提要 2引言 4一.全球气候融资的拐点已出现 5二.全球气候投融资的独特意义与中国启发 7三.中国气候投融资的深度内涵 9四.中国气候投融资的三大特点 11五.气候投融资对城市的综合益处 14六.中国气候投融资的下一步走向 16七.政策建议 19参考文献 22课题组 232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核心提要● 2021 年全球碳中和元年的开启,碳中和目标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政策共识。全球资本市场倾向于气候投融资的拐点开始出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此前测算,中国实现碳中和还需增加 139 万亿元的新投资,年均投资 3.5 万亿元,可见气候投融资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作用。● 全球广义上与气候相关的各类资产配置总规模已达到近 50 亿美元,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占比近四分之一,从而气候投融资业务是中国目前急需尽快跟进的重点领域,也是绿色金融国际竞争中的重要赛道。● 气候投融资将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五种可持续发展难题,即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的融资难题;投资资金与项目的错配问题;绿色金融参与主体的单一问题;企业主动披露 ESG 信息的意愿较低;绿色金融难以对所有气候项目进行资金支持。● 中国的气候投融资同时具备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试点城市与金融机构统一协调;长远目标与短期步骤共同结合的三大特点。● 气候投融资将提升试点城市的气候信用,强化城市内所开展项目的气候适应性。● 据统计,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全球金融机构在气候和相关领域管理资产规模达到 47 万亿,占全球金融资产管理总规模(180 万亿)高达26%,可以认为,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资产配置在未来全球投资活动中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3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将会逐渐占据更高比例,我国需要跟上国际气候投融资工作的步伐。● 未来,城市针对气候投融资工作还应该进一步建立协调感;发挥创新性;提升落实度。● 为更好地帮助试点城市完成气候投融资相关工作,在政策推广层面,中央政府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积累气候投融资报告编制经验和风险识别机制。4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引言2022 年 5 月底,生态环境部透露,气候投融资试点已基本完成评审工作,即将全面启动运行。这意味着自 2021 年 12 月 23 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之后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布局已完成。气候投融资是实现“ 双碳” 目标的助推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此前测算,中国实现碳中和还需增加 139万亿元的新投资,年均投资 3.5 万亿元,可见气候投融资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作用。2022 年下半年,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的推进下,中国势必会加速积累应对的气候变化的金融经验,发挥金融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气候治理作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 双碳” 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从这个角度看,分析气候投融资在绿色金融和地方碳中和工作中的创新前景,分析将从哪些方面寻求气候投融资试点的业务布局和发展方向,变得相当有意义。▪ 本报告部分相关成果可参见:王文,《气候投融资与中国绿色金融方向》,《中国金融》,2022 年第 12 期。王文、刘锦涛、赵越、葛敏,《转型金融:现状与未来》,《中国银行保险报》,2022 年 6 月 14 日。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5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一、全球气候投融资的拐点已出现2021 年全球碳中和元年的开启,碳中和目标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政策共识。全球资本市场倾向于气候投融资的拐点开始出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所属机构如绿色气候基金、世界银行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对其自身业务的气候投融资系统性的核算框架和流程不断加快,以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的气候基金快速提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型目标资产的大规模资本重新配置进程变得紧迫,纷纷通过配置具备气候应对型的低碳资产对冲高排放产业的风险(详见表 1)。比如,2021 年底,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PFG)、欧洲最大养老荷兰公共部门养老金(ABP)、英国最大保险公司、大型实物投资管理公司英杰华都相继采取“脱碳”措施,声称在未来 1-3 年迅速出售、剥离其高排放的资产和投资项目,监管和督促化石燃料企业加速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可见,全球碳中和的政策共识下,寻求气候型资产结构调整,成为金融界迫不急待、势在必行的事情。在可以遇见的将来,随着全球气候治理和碳中和进程进入主流和快车道,气候融资在 21 世纪全球碳中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将逐渐提高,世界银行将气候融资在总融资规模中占比提升至35% 的阶段性目标亦充分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所需的大量资金需求和金融创新前景。6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中国推动气候投融资的政策部署与市场行动也紧锣密鼓。2016 年8 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起了中国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自此,囊括气候投融资在内的中国绿色金融得以蓬勃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短短几年都跃升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之一。2020 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改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国首个专门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政策文件,也是中国宣布“双碳目标”以来的首个落实与推进文件,确定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综合示范、项目开发、机构响应、广泛参与的系统布局,引领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气候投融资合作平台,投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资金规模明显增加。2021 年试点通知发出后,一批实施意愿强、基础条件较优、具有带动作用和典型性的、以

立即下载
金融
2022-08-26
31页
2M
收藏
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M,页数31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3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31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手机钱包渗透率(2017-2024E)
金融
2022-08-26
来源:零壹金融科技系列报告-尚乘数科:重点发展数字金融生态业务,毛利率较高但稳定成长能力存疑
查看原文
尚乘数科主要数字金融服务项目
金融
2022-08-26
来源:零壹金融科技系列报告-尚乘数科:重点发展数字金融生态业务,毛利率较高但稳定成长能力存疑
查看原文
2019 年至 2021 年尚乘数科毛利率
金融
2022-08-26
来源:零壹金融科技系列报告-尚乘数科:重点发展数字金融生态业务,毛利率较高但稳定成长能力存疑
查看原文
2019 年至 2021 年各业务营收占总营收比例
金融
2022-08-26
来源:零壹金融科技系列报告-尚乘数科:重点发展数字金融生态业务,毛利率较高但稳定成长能力存疑
查看原文
2019 年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及增长率(亿元)
金融
2022-08-26
来源:零壹金融科技系列报告-尚乘数科:重点发展数字金融生态业务,毛利率较高但稳定成长能力存疑
查看原文
尚乘数科股票走势图
金融
2022-08-26
来源:零壹金融科技系列报告-尚乘数科:重点发展数字金融生态业务,毛利率较高但稳定成长能力存疑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