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启明系列:“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什么?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什么? 债市启明系列|2022.4.28 ▍ 中信证券研究部 ▍ 核心观点 明明 首席 FICC 分析师 S1010517100001 彭阳 FICC 分析师 S1010521070001 章立聪 首席资管与利率债分析师 S1010514110002 周成华 FICC 分析师 S1010519100001 4 月 26 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会议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聚焦五大领域的基础设施,提出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中央财经委会议定调之后,预计自上而下的政策变化将推动基建项目和融资更加顺畅,全年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说了什么?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基础设施,把联网、补强作为重点。 二、信息、科技、物流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升级、科技发展做铺垫。 三、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地下管廊等传统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四、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农村交通和物流以及环保基础设施。 五、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会议强调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首先,是统筹协调和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其次是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最后是技术和人才支持。 ▍如何看待全年基建投资增速? ▍一季度基建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预算内,预算内资金的缺口由专项债弥补。一季度全口径基建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 3000 亿左右,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7456 亿。考虑到一季度城投融资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偏紧,因此预计预算内的资金可能不仅贡献了基建投资的增量,也弥补的一些城投融资的缺口。政府性基金支出高增之下并非没有隐忧,整个一季度的收支缺口达到 1.1万亿,主要靠去年四季度发行的 1.2 万亿新增专项债和今年一季度发行的 1.3 万亿专项债来弥补,预计二三季度仍能够支撑政府性基金支出和基建投资保持高增速运行,但并非长久之计。 ▍基建的持续性还看城投。历史上基建投资的波动都与城投政策紧密相关,城投政策的风向依然是基建投资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回顾历次基建投资的波动,2017 年到 2018 年中的城投政策收紧导致基建投资一路下行,而 2018 年 7 月国常会开始的政策放松又使得基建投资上行、企稳。最近一次是 2021 年的政策收紧周期,从区域的红橙黄绿分档,到 15 号文落地,基建投资增速再次下行到 0 附近。直到今年年初政策的风向才又一次发生了变化。 ▍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 10%。从央行“23 条”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今年城投融资进入相对宽松的周期。中央财经委会议定调之后,预计自上而下的政策变化将推动基建项目和融资更加顺畅。预算内资金充足,城投融资环境也会较去年有所改善,全年的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冲击 10%。在二季度稳增长压力较大,关键的经济复苏节点可能落在二、三季度的情况下,二季度后半段和三季度的基建投资增速可能是全年高点。 ▍结论:虽然年初到现在市场已经对今年基建投资的反弹已有一定的预期,但现在可能要用更加积极眼光来看待基建投资,我们认为全年基建投资的增速有望冲击10%。对于股票市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好的基建相关板块较多,其中交通运输领域的投资增长还尚未在宏观指标中有明显的反映。对于债券市场, 债市启明系列|2022.4.28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投融资环境改善利好城投、地产等信用债,对利率债偏不利。 ▍风险因素:国内局部疫情的不确定性;信用风险事件;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 mNpMtQoQoNpRzRtOmOoPzQbR9R7NsQoOnPsQlOoOrNeRpNyQbRmNpRxNmMsPuOrRoP 债市启明系列|2022.4.2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说了什么? 4 月 26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会议通稿关于基建的讨论可以大致沿着“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展开。 为什么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从长远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考虑,“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我国的人均基础设施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 20%-30%,而且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较大。一些早期城市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诉求,一些地区出现了基础设施老化和安全隐患,基础设施补短板的空间仍然较大。第二,“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投资,以此扩大内需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再度增大当前显得更为迫切。 加强哪些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本次会议对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突出“全面”二字,基建相关的绝大部分领域均有提纲挈领的表述。其次,新老基建并重,注重新老基建在具体的领域实现有机融合。 一、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基础设施,把联网、补强作为重点。 交通: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 能源: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完善油气管网。 水利: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 二、信息、科技、物流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升级、科技发展做铺垫。 网络和数据: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 物流: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 三、传统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管廊: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 智慧城市: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四、农村基础设施。 债市启明系列|2022.4.2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村交通物流: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绿色乡村: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五、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上述几大方向中,只有交通运输相关投资在一季度还未明显发力,但未来弹性可期。对应上述基础设施发力的方向,结合一季度基建相关行业投资增速与去年同期的对比来看,不少行业投资增速已经出现了大幅的改善,比较突出的是能源的生产和供应行业,包括电力、热力和燃气。公共设施管理业对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增幅不及能源行业,但也较过去几年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中信证券]:债市启明系列:“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意味着什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12M,页数32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