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生态白皮书
1数据资产生态白皮书构建可持续的数字经济新时代前言数据的价值迎来了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的革新,数据不再仅仅是宝藏或者石油这样直白的物质财富代表,而已经发展为如同水与空气一般重要的必需品。与此同时,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伴随左右。一方面,数据联通个人、企业与政府端,通过开放、流通等不同方式释放出巨大价值,重塑个人生活方式与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杠杆效应;另一方面,如同水与空气面临污染的威胁,数据也同样面临着权属不清、定价不明、使用不公等社会经济难题,以至于这一价值无可限量的资源难以真正触达需求。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长期践行者,普华永道希望通过本白皮书呼吁各方认知数据时代下的主要问题,倡导建立一个更加健康、有序且平衡的数据资产生态。唯有在社会、经济、政策及技术层面全面支撑资产化生态的运作,才能全面释放数据的核心价值,拥抱更为美好的未来。目录前言数据如同水与空气的数字化时代已至数据生态在慢慢失衡数据产权模糊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突出数据定价与估值困难数据开放与流通困难建立平衡的数据资产生态何谓平衡的数据资产生态政策与法律方面:确立数据权机制与定价指导意见•数据确权•数据定价经济方面:探索数据资产商业模式社会方面:避免数据歧视,实现数据普惠•数据使用容忍•数据歧视•数据普惠技术方面:搭建数据资产管理和应用的技术体系•数据安全共享 — 链上与链下结合•数据可信计算 — 多方安全计算与可信计算•数据资产生态技术体系平衡的数据资产生态展望与价值推动可持续的数字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社会治理水平达成市场资源最优配置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个人隐私与数字化便利的统一结束语联系人24252222232302050607070708191014081622231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数据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形成指数级的积累,反垄断监管者也开始着手限制那些有能力控制数据的群体和机构。数据成为数字时代的“石油”,已是广泛共识。但在快速更迭的数字时代,数据的价值迎来了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的革新。在十年前,大众对数据的价值描绘得头头是道,如同发掘到金矿的淘金客一般,而如今,围绕数据的话题逐渐回归理性。在某种意义上,数据的价值正在向更深层次演进,和石油相比,数据更像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和空气。回顾水和空气的特质,与数据之于当今社会生态十分类似。首先,水与空气是每个个体日常生活中无法缺失的重要资源,即使存在感有时无法察觉,而一旦失去就会导致机体的崩溃。在数字化时代中,个人、企业与政府也应意识到,习以为常的生活与生产已经无法离开各类数据的支撑。试想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日常的一天:在早起通勤的路上就会收到由个人喜好数据筛选出的数十条信息流新闻与广告;工作打卡后个人信息与时间数据快速与企业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午餐时,习惯打开大众点评浏览数十条餐饮门店数据并快速决策;而晚餐则在外卖平台推荐在大量菜肴中寻找合适的美食;即使是入睡前,也可能通过各类健康或信息应用回顾一天的运动与休闲数据。可以说数据已成为每日生活秩序的有效保障。对于企业而言,缺少数据支持将变得寸步难行。当今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大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微软)似乎都势不可挡,数据不仅是利润增长驱动引擎,更是它们的护城河——谷歌知晓当下的搜索热点,Facebook了解被分享的内容,亚马逊知晓人们购买的货物——收集到的消费者数据促使它们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不断加高进入壁垒。而中小型企业则积极通过云等技术在聚焦的领域消化数据,为业务提供指引,真正意义上以数据哺育业务发展。数据如同水与空气的数字化时代已至2政府的运作同样离不开数据,否则大量运行与组织工作将举步维艰。得益于极强的组织与服务能力,中国大量城市已开始试点甚至部分实现网格化管理,在感知数据的帮助下迅速响应以社区为单位的群众需求,涵盖从安防到养老、从记录到执行的全政府服务环节。一旦失去对社区人与物的数据联系,政府的作业与大众的实际情况将产生以天为单位的割裂,服务型政府将如纸上谈兵。其次,水与空气是自然界无处不在的巨大资源供给,而数据也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成为个人、企业与政府正常运作即可获取的重要资源之一,如同水与空气一样影响着每一个个体。如此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也反向催生了中国乃至全球数据体量的繁荣。从数据数量上看,中国是数据生产大国。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对全球“数据圈”进行的研究显示,中国在2018年产生了7.6ZB的数据。该机构预计,中国的“数据圈”将会在2018年至2025年之间扩张14倍左右,以每年30%的平均增速快速发展。中国的数据量将在2025年达到48.6ZB,也就是48.6万亿GB。届时,中国将问鼎数据圈的“金山”,成为全球第一。而美国在2025年将会产生30.6ZB的数据,折合30.6万亿GB,相比中国少18万亿GB。根据IDC的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75ZB(见图1),有几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帮助大家理解175ZB究竟是何等庞大的数据量级:假如将175ZB的数据刻录在单盘容量为4.7G的普通DVD光盘中,则这些光盘叠加的高度是月球至地球距离的23倍,亦或环地球赤道222圈;以当前美国平均网速25Mb/s而言,下载完175ZB数据需要18亿年。30%中国“数据圈”2018-2025扩张14倍左右平均增速快速发展图1:全球数据量增长预测(单位:ZB)资料来源:IDC,《数据时代2025》报告2468101416204050607080100130175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3最后,水与空气看似廉价,却能在相关介质的配合下催生出长久持续的能量,例如水电。数据自身虽然微小,同样也能通过聚合效应驱动质变。回顾数据的质量效应,全球和中国数据的融合与增长催生出各类新兴应用(见表1),产生了数据积聚的强大枢纽效应。数据体量与质量的飞速增长,正驱动各行各业对“数据”概念进行重新认知与战略解读,数据作为社会经济生态中的空气与水,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压倒性优势。在大数据时代,谁能率先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对丰富的数据资源加以合理运用,谁就能迅速把握时代风口、抢占行业先机,并创造惊人的经济利益。由于数字化带来的连接效应,数据的累积将不断加速,数据涵盖的领域将不断延伸,数据资源的储量也将更加丰富,因而如何将数据从资源转化为资产,当是每个具备战略眼光、考虑长远发展的企业、政府乃至整个社会所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表1:数据融合增长催生的新兴互联网应用交通工具摩拜单车每天可产生2,500万订单量联网汽车每运行8小时可产生4TB数据社交媒体微信每天有10亿用户登录、发送45亿条消息、拨打4,100万次语音电话Twitter 每天可发布5,000万条消息YouTube每分钟上传视频时长可超过400小时Facebook每天可生成4PB数据,包含100亿条消息、3.5亿张照片和1亿小时视频浏览电子邮件每天可收发3,000亿封电子邮件搜索引擎谷歌每秒需处理超过40,000次搜索消费购物淘宝每天可产生20TB数据资料来源:普华永道搜集整理42正如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失衡,例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或采伐速度大大超过其再生能力,造成资源衰竭、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引发生态系统出现诸多问题,同时影响生态中的各个物种。而数据
[普华永道]:数据资产生态白皮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9M,页数2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