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与排放趋势 2025年11月简报
中国能源与排放 趋势2025年11月简报●全社会发电量*同比增长约为13.2%,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增长7.9%。●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7.7%,为今年以来最大涨幅。 这可能反映出多重因素叠加:南方异常偏热、北方提前转冷带动空调用电增加,以及年底电煤和煤电中长期合同履约压力上升。●气电发电量同比增长 18.7%。 尽管如此,1—10 月火电发电量累计仍小幅下降 0.4%。●根据统计局数据,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 5.9%,风电下降 11.9%,显示出风光可能存在较高的限电水平。●水电同比增长 26.4%,核电增长 5.5%。煤电发电量上涨,风光发电走弱*这是基于假设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弃电率较去年同期相比没有大幅上升的预测。国家统计局对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由于未纳入分布式光伏而偏低,CREA的发电量计算方法请见这里原油进口量增长,煤炭和天然气下降●2025 年 10 月,中国煤炭进口量同比下降 9.75%。今年前十个月累计进口量较 2024 年同期下降 11%。●中国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 8%。今年前十个月累计同比增长 3.1%。●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同比下降 5.4%,1—10 月累计进口量较去年同期下降 6.2%。●10 月国内煤炭产量同比下降 2.3%。随着国内煤炭消费走弱,国家能源局启动了对超产煤矿的专项检查。●9 月国内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 5.9%,1—9 月累计增长 6.3%,国内供应对进口的替代作用继续增强。●原油产量同比增长 1.3%,1—9 月累计增幅为 1.7%。●10 月原油加工量同比增 长 6.4%,今年前十个月累计增长 4%。国内煤炭产量继续下降,油气 产量增长钢铁和水泥产量持续下降●2025 年 10 月,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同比下降 7.9%、12.1% 和 0.9%。●今年前十个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3.9%,生铁产量下降 1.8%。中国已宣布在 2025—2026 年实施减产并限制新增产能。●水泥产量在 10 月同比下降 15.8%,为 2019 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钢铁和水泥是仅次于电力行业的中国第二、第三大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行业。自 2021 年房地产市场收缩以来,两者的产量均持续下降。●化纤和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5.4% 和 3.1%。●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增长 3.3%。 作为塑料关键原料的乙烯产量增速进一步加快,同比上升 12%。如果将用电排放计算在内,钢铁和水泥是中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行业。它们也是中国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其它固定资产投资的风向标,对中国的经济和排放有着重要影响。●高炉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仍高于去年同期,电炉利用率则略低于去年同期。●11 月,河北多地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钢铁市场供需依然疲弱。●“钢铁之都”唐山的11月第一周高炉运营率仍处于同比高位,唐山也是北京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河北省的工业产出是国家政策的晴雨表:当保证空气质量和控制排放成 为首要任务时,该地区由于对北京空气污染的影响,会受到最严格的监管。钢铁市场供需双弱阅读更多: 绿色钢铁目标受阻后的中国战略重置太阳能和风能扩张略有放缓;火电装机增势迅猛2025年1-9月中国电力新增装机情况:●光伏:新增240.3吉瓦,同比增长49%。●风电:新增61.1吉瓦,同比增长56%。●火电:新增56.7吉瓦,同比增长70%。●水电:新增7.2吉瓦,同比下降10%。●核电:新增1.5吉瓦,同比增长29%。阅读更多:2024年清洁能源对中国GDP的贡献将达到创纪录的10%英文原文: Clean energy contributed a record 10% of Chinaʼs GDP in 2024●光伏装机方面,江苏、新疆和广东位居前列。其中江苏和广东以分布式光伏为主,而新疆则依靠大基地引领。●风电方面,内蒙古、新疆和甘肃增量领先。这三个省份是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电方面,广东、新疆和江苏新增装机明显加快。近年来,广东在火电新增装机方面持续领先,影响了其清洁能源发展表现,并在2024年出现煤电过剩的迹象分布式光伏和 风光大基地引 领清洁能源装机阅读更多: 中国电力结构图鉴:北方清洁化,南方相对落后●10 月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下降 9%,可能反映国内需求有所放 缓,但前十个月产量仍同比增长 12%。●10 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19%,1—10 月累计增长 28%,达到 1270 万辆。燃油车产量 10 月同比增长 4%,但前十个月仍同比下降 0.5%。●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售中的三个月平均市场份额达到 50%。电动汽车产量持续增长,太阳能电池产量下降●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共有9个城市的PM2.5浓度12个月移动平均值超过国家年均标准(35 µg/m³)。●年均PM2.5浓度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及北方地区。其中,西安(陕西)最高,为40 µg/m³;哈尔滨(黑龙江)、郑州(河南)和长沙(湖南)其次,均为39 µg/m³。●与上月相比,8个省会城市的PM2.5浓度12个月移动平均值有所下降,而乌鲁木齐(新疆)及东北城市长春(吉林)和哈尔滨(黑龙江)则出现上升。截至10月底,9个省会城市 PM2.5浓度的12个月移动平均值超过国家年均标准●截至2025年10月底,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有7个城市的臭氧年评估值(12个月第90百分位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60 µg/m³。●臭氧浓度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及中西部地区,其中石家庄(河北)最高,为169 µg/m³;其次是济南(山东)和太原(山西),均为165 µg/m³;天津、成都(四川)和郑州(河南)为163 µg/m³。●与上月相比,有9个城市的臭氧年评估值下降,仅杭州(浙江)上升,增幅达19%。截至10月底,7个省会城市臭氧 浓度超过年度国家标准●10月,石家庄(河北)录得全国省会城市中最高的PM2.5月均浓度,为46 µg/m³;其次为长沙(湖南)40 µg/m³和天津38 µg/m³。●南部地区的臭氧浓度整体居全国前列,其中南昌(江西)和杭州(浙江)以107 µg/m³并列首位,广州(广东)和拉萨(西藏)分别为104 µg/m³和102 µg/m³。●天津的二氧化氮(NO₂)浓度自上月以来持续为全国最高,达36 µg/m³;乌鲁木齐(新疆)和沈阳(辽宁)则以35 µg/m³和33 µg/m³紧随其后。二氧化氮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还可促进PM₂.₅和臭氧的生成,加剧复合污染。10月,华北PM2.5浓度居高不下,南部臭氧水平突出,天津 NO₂持续为全国最高剔除气象影响后, 东北地区因人 为排放导致的PM2.5 和臭氧同比升幅 为全国最高●10月,新疆和 东北地区省会城市的 PM2.5浓度同比上升最 为显著。乌鲁木齐(新疆)、长春(吉林)、哈 尔滨(黑龙江)和杭州(浙江)的月均PM₂.₅浓度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88%、31%、22%和13%。新疆PM₂.₅污染的上升主要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而东北和浙江地区的上升则主要由人为排放增加所致。●臭氧浓度同比上升主要出现在长三角地区,杭州(浙江)和上海 的月均臭氧浓度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14%和3%。而在剔除气象影响后,东北地区的
中国能源与排放趋势 2025年11月简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4M,页数1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