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酒业经济运行报告
12024 年酒业经济运行报告中国酒业协会一、产业发展概况我国酒类消费市场品类众多,既有传统的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也有露酒、果酒、预调酒等新兴酒饮,以及进口酒等众多品类。近年来,我国饮料酒消费总量保持在5000 万千升以下。2024 年,中国酒类产业在宏观经济承压、消费动能不足的背景下,展现出较强韧性。规模以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营收与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 2.8%和7.1%,增速均好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体水平。中国酒类产业在压力中深化结构调整,国产酒主导地位稳固,消费升级驱动品类分化。白酒、啤酒凭借规模与高端化优势稳健发展,葡萄酒、黄酒仍需突破创新,发酵酒精与其他酒类面临产能优化挑战。未来,科技创新、文化赋能与绿色生产将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生产端:分化加剧,发展承压。营收和利润增速较上年回落,亏损面扩大,企业间业绩分化、优势集中,品类竞争持续加剧。流通端:库存高企,竞争内卷。高库存问题突出,价格倒挂现象严重,渠道终端举步维艰,线上线下博弈加剧。消费端:需求疲软,结构分化。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支出增速回落,消费者决策理性,决策链更长,消费更加2注重情绪价值,消费场景多元、购买渠道多元。二、机遇与挑战当前,中国酒类产业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面临生态资源、市场竞争和产销矛盾的压力,以及产能和效益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处于分化、变革、转型和重塑的关键时期。原有的市场驱动和名酒企业驱动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市场消费变化,需要转型和升级。酒业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一)面临的挑战当前,人口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导致酒类消费市场供需结构发生转变,全球市场进入存量期。中国酒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面临挑战,需结合短期行动与长期思维,发展新动力同时保持传统优势。1.双理性时代的挑战。当前,酒类消费进入“双理性时代”,消费者和产业都在变得更加理性。消费者关注健康和责任,产业则需提升品质和安全。这一趋势不仅是消费模式的转变,也是酒业审视自身与市场关系的关键时刻。名酒企业必须适应新环境,提升内涵,寻找新的增长点。2.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挑战。短期内,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库存大、价格倒挂等挑战,即供需不匹配和生产流通不同步。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崛起、市场份额集中化是自然过程,也是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对于酒类产业,阵痛期是企业自我革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时刻。因此,要3正确认识市场的“卷”。3.名酒业绩持续的挑战。2024 年,规模以上白酒产量比上年下降 1.8%,白酒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速度也在放缓。白酒产业近十年的发展是依赖于名酒产区和龙头企业的资源虹吸效应维系,依赖于优势产区、优势企业、优势品牌持续集中的惯性增长。从 2024 年白酒产业三季报中已经显示出名酒企业的增长疲态,长远来看,名酒产区和龙头企业的业绩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也是正常的产业规律。4.消费结构老龄化的挑战。据调查,2024 年白酒消费者中,50 岁以上的占比达到了 58%,而 35 岁以下的占比仅为12%。这意味着,消费结构老龄化是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挑战。白酒企业要“走进”年轻人的消费圈子,目前仅靠跨界、低度等措施是不够的,还需通过颜值、口感、品牌故事及饮用后的体感,来满足年轻人“悦己”的消费动机和欲望。5.生态环境承载的挑战。中国承诺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对酒业而言,碳足迹是未来全球贸易的竞争焦点,需重视生态环境对产业发展的挑战。(二)面临的机遇如何在市场需求放缓的大背景下,把握市场脉搏,灵活调整市场策略,找到新周期的引擎,从这一轮行业深度调整4中脱颖而出,进而带动产业实现升级,实现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1.国家产业政策的机遇。近两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财政部印发《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提出“优先支持贵州开展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白酒企业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白酒产品”。此外,白酒重点产区贵州、四川、江苏、山西、河南、安徽、山东等省政府发布了多个支持白酒产业发展的地方政策等。2.经济发展战略的机遇。近年来,我国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特别是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强化。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报告预测到 2030 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比重将超过 50%,对居民消费的贡献将接近 80%。此外,新消费群体将加速形成,预计 2030 年“Z 世代”创造的新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 16 万亿元,60 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创造的“银发经济”规模可达 20 万亿元。2024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可以预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酒业作为消费大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遇、穿越周期。53.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中国酒业协会配合有关部委研究制订“十五五”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其中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人工智能革命。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智改数转网联”为切入点,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针对不同子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订不同策略,重点突破关键领域、关键技术,比如对于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白酒、黄酒等传统行业,加快完成工业 2.0 与 3.0 任务,对于啤酒、葡萄酒等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行业完成工业4.0 任务,逐步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同时,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加快推进数字化从消费端向供给端延伸,推动现代酒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流通效率,提升酒类消费信任问题,补齐短板,消除产业发展瓶颈。4.传统文化复兴的机遇。文化价值的提升将成为新的增长点。白酒产业的新文化战略和名酒企业的联合,将推动酿造、品饮、场景等文化与消费者沟通,通过文化创意增加消费者粘性,让消费者体验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三、发展趋势(一)分化加剧,产业结构再调整预计 2025 年,白酒市场集中化趋势将更加显著,优势产区、企业和品牌市场地位将更加巩固。T9 企业预计占据85%的销售收入,营收和利润增长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品牌分化将成 2025 年行业重要特征,影响“十五五”期间产6业发展。名酒全产品线正面临分化挑战。随着名酒产区和企业的渠道及价格下沉,市场竞争加剧,品牌需采取激烈策略争夺市场份额,调整产品定位以吸引消费者。一些企业可能亏损、停产或转型,而有资金和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可能通过兼并重组扩大市场份额。区域省级龙头企业将保持稳定发展,部分可能继续规模增长,形成未来几年的产业发展格局。规模小于 10 亿的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二)品质化升级,需求“量质转换”目前,消费者的白酒需求正由“量”向“质”转变。根据《2023 年中国白酒产业消费白皮书》,54%的消费者偏好购买 101 元至 500 元的白酒,而 500 元以上价位白酒的消费者虽然较少,但对品质要求更高。为适应这一趋势,主流白酒品牌推出高端产品,龙头企业也推出新品,精准定位不同市场和消费场景,既提升了品牌形象
2024年酒业经济运行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24M,页数1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