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非银金融高质量发展系列(一):券商业绩亮眼,股价表现缘何未能同步?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 券商业绩亮眼,股价表现缘何未能同步? ——非银金融高质量发展系列(一) 核心观点 今年以来,证券板块呈现显著的行情与业绩增长背离特 征 :行业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达 64%,在行业指数中排名第 4,但前 三季度板块累计涨幅仅 7%,位列第 22 位,跑输同期沪深 300 指数 ,导致持有券商股的投资者普遍体感不佳。这一背离传统市场 认知的现象,既与板块自身投资逻辑相关,也暗藏行业的深层结 构性问题,或许行业破局之径唯有商业模式创新。 摘要 一、券商涨幅与业绩弹性不匹配的核心原因 今年以来,证券行业呈现显著的绩优表现与行情背离特征:行业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达 64%,在 34 个申万行业指数中 排名第4,但前三季度板块累计涨幅仅 7%,位列第 22 位,跑输 同期沪深 300 指数。这一现象需结合行业特性与生态变迁深入 分析 ,而行业破局的关键在于业务模式重构与战略转型。 此间,券商板块涨幅与业绩背离的成因可分为表层特征与深层逻辑。从表层看,一是择时难度高,证券板块区间最大涨幅与持有累计涨幅差值达 35%,位列行业前三,择时不佳者或 面临负收益;二是行情与业绩错位,板块行情弹性通常领先业绩约一个季度,财报披露时行情已提前兑现;三是个股分化剧烈,申万证券指数 50 只成分股中仅 20 只跑赢指数,权重超 60%的前 十券商仅 3 只跑赢,非权重标的涨幅可达指数 10 倍,选股失误 易致“赚指数不赚钱”。 更深层逻辑则指向行业本质:其一,业绩难以预测,自营业务收入占比 2025 年上半年超 45%,其收益依赖市场波动 ,难以通过产业趋势预判;其二,盈利强周期,经纪业务依赖市场交易热度,创新业务依赖政策、行情等周期红利,业绩呈脉冲 式波 动;其三,竞争同质化,券商战略多为跟随式布局,缺乏差异化壁垒,仅少数在投行、资管领域有特色的券商能获差异化估值。 其实,券商并未真正失去“牛市旗手”的地位,而是 随着 自身业务结构的深度调整,投资者需更细致地做好择时与 选股 ,才能获得与券商业绩弹性更匹配的收益。换言之,只要市场 仍有赚钱效应、交投保持热度,证券板块的行情就不会缺席。 维持 强于大市 赵然 zhaoran@csc.com.cn 021-68801600 SAC 编号:S1440518100009 SFC 编号:BQQ828 吴马涵旭 wumahanxu1@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2070001 发布日期: 2025 年 10 月 26 日 市场表现 相关研究报告 25.10.19 【 中 信 建 投 非 银 金 融 】 : 周 报20251017:市场成交维持活跃,关注非银向上弹性 25.10.14 【 中 信 建 投 非 银 金 融 】 : 周 报20251010:非车险“报行合一”出台,有望推动业务费用率优化 25.10.09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消费金融ABS 和金融债月报(2025 年 8 月) 25.09.29 【 中 信 建 投 非 银 金 融 】 : 周 报20250926:央行例会释放积极信号,资本市场流动性持续改善 25.09.26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月报(2025 年 8 月) -15%-5%5%15%25%2024/10/242024/11/242024/12/242025/1/242025/2/242025/3/242025/4/242025/5/242025/6/242025/7/242025/8/242025/9/24非银金融上证指数证券Ⅱ 行业深度报告 证 券Ⅱ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二、证券行业转型的核心方向与实践路径 面对上述这些结构性问题,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投资银行的历史背景下,券商是否应从追 求收入与利润规模,转向聚焦 ROE 提升与业绩稳定性,是当前需要明确的首要命题。 证券公司要实现做优做强的目标,往往需要提升买方业务能力;而提升这一能力,通常离不开资本的补充。但过去在持续扩表的过程中资金运用效率偏低,导致估值难以长期稳定,使得继续在公开市场股权融 资不 易,而被迫采取定向配股或次级债补充资本,陷入稀释 EPS 或需不断发债的困境,在债市收益率走低的背景下 ,若资金仍投向低收益资产,则难以打破循环。破局的核心是优化资本运用方式、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将“重资本业务‘做轻’,轻资本业务‘做重’”,借此打破资本补充悖论,并通过“并购+科技投入+国际化”三大路径实现弯道超车。 重资本业务“做轻”,并非收缩规模,而是从资本主导转向能力主导:传统模式下,自营、两融依赖加杠杆、扩资产负债表,比拼资本规模;“做轻”则以专业能力整合外部资源,如用衍生品帮客户对冲风险 、通 过资产证券化能力实现资产出表,从“被动承担风险”转为“主动经营风险”,以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能 力赚 取稳定溢价,摆脱资本规模束缚。 轻资本业务“做重”,核心是从通道服务升级为价值中枢:传统经纪、投行以“单次交易变现”为主,收入随市场波动;“做重”则聚焦客户长期需求,如财富管理从“卖基金”转向“生命周期资产配置”,赚取 信任驱动的管理费;投行从“单次融资”转向“企业全周期服务”,赚取战略伙伴溢价,实现收入从脉冲式 到持 续性的转变。 借用国际投行的发展实践说明,摆脱资本补充悖论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资本的价值”。并购是“用资本换时间”,快速补全能力短板;科技是“用资本筑护城河”,构建内生增长引擎;国际化是“用资本拓空间”,对冲周期并创造新场景。三者协同,推动券商从“资本依赖型”向“能力驱动型”转型,此时资本不 再是 束缚发展的枷锁,而是撬动长期价值的杠杆,最终实现“融资-能力建设-价值提升-估值提升-再融资”的正向 循环 ,完成弯道超车。 风险提示:市场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企业盈利预测不确定性、技术更新迭代。 1 行业深度报告 证 券Ⅱ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目录 核心观点 ................................................................................................................................................ 1 摘要 ....................................................................................................................................................... 1 一、为何券商股投资体验与其绩优表现不相匹配? ...........................................................
证券行业非银金融高质量发展系列(一):券商业绩亮眼,股价表现缘何未能同步?,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05M,页数1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