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金融行业近期保险股投资机会梳理:价值占优,买入保险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 | 2025年10月13日优于大市1近期保险股投资机会梳理价值占优,买入保险 行业研究·行业快评 非银金融·保险Ⅱ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证券分析师:孔祥021-60375452kongxiang@guosen.com.cn执证编码:S0980523060004证券分析师:王京灵0755-22941150wangjingling@guosen.com.cn执证编码:S0980525070007证券分析师:王德坤021-61761035wangdekun@guosen.com.cn执证编码:S0980524070008事项:近期保险业政策利好持续释放,从健康险创新到非车险业务规范,利好龙头险企稳健发展。此外,资产端收益预期持续改善,政策与资产端双轮驱动,板块配置价值凸显。国信非银观点:我们认为基于政策红利与资产端改善的双重逻辑,当前保险板块配置价值凸显。此外,银行股作为保险资金重仓的核心板块,其表现与保险股投资价值存在显著联动效应。近期银行股经历前期回调后,估值有望修复,进一步加强保险股资产收益预期。当前公募对保险股持仓仍相对"欠配",存在较大增配空间,我们建议关注中国平安、中国财险、中国太保。评论: 负债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龙头险企提质增效近期,保险行业迎来多项政策利好,健康险模式创新叠加非车险“报行合一”落地,进一步推动行业质态改善,优化中长期发展路径。人身险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相应政策意味着分红型重疾险在暂停 22 年后将重回市场,为保险公司在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方面开辟新空间。在当前预定利率不断下调的背景下,分红型健康险的"低保底+高浮动"特点,有助于保险公司降低刚性兑付成本,缓解利差损压力。同时,在 IFRS17 会计准则下,分红型险种适用可变收费法(VFA),其负债准备金计量与底层资产表现直接挂钩,能够通过调整分红水平同步变动形成自然对冲,使险企财务报表更趋稳定。表1:传统重疾险与分红型重疾险对比传统(固定保额)重疾险分红型重疾险产品核心固定保障:保额在投保时确定,整个保障期内不变(不考虑通胀)。确定性:合同明确约定保障利益,无浮动部分。“保证+浮动”保障:保额 = 保证部分 + 非保证分红部分。不确定性:总保额可能随时间增长,但分红部分取决于保险公司经营成果。收益与风险风险由险企承担:保险公司承担全部投资风险、死亡风险和管理费用风险。客户收益:获得确定的固定保障,不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成果。风险共担:保险公司主要承担保证部分的风险;客户分担部分投资风险(通过分红)。客户收益:有机会通过分红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盈余,抵御通胀,获得潜在增值。对保险公司影响利差损风险高:在利率下行周期,早年销售的高预定利率产品可能产生巨额利差损,侵蚀公司利润和资本金。刚性负债:负债成本固定,资产端压力巨大。缓解利差损风险:通过调整分红水平,可平滑投资收益波动,降低刚性负债成本。柔性负债:负债成本可根据投资表现进行一定调整,改善资产负债匹配。资料来源:原银保监会、金管局,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财险方面,10 月 10 日,金监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正式落地,新规自 11 月 1 日起实施。这是继车险和人身险各渠道实施"报行合一"后,保险业费用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拓展,标志着财产险业务全面纳入手续费管理规范化监管。相应政策要求保险公司产品备案时明确列示预定附加费率、平均手续费率和逐单手续费率上限,不得变相突破报备的手续费率上限。同时,行业将全面实施"见费出单",从源头控制应收保费风险。目前,业内非车险因部分险种较新,历史定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2价及理赔经验缺乏,叠加手续费“内卷”,导致行业非车险业务面临加大的亏损压力。以中国人保为例,截至 2024 年末,责任险、企财险及其他险种合计保费收入占比达 15.7%,其中责任险及企财险均面临较高的承保亏损压力。本次政策对非车险费用管控、经营理念、监管举措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旨在以“报行合一”为锚,推动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深耕”。我们预计手续费率透明化与费用压降直接利好承保利润率的提升,预计头部财险龙头公司的 COR 将得到显著改善。图1:2024 年中国人保部分非车险险种 COR(单位:%)图2:2024 年中国平安部分非车险险种 COR(单位:%)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3:2024 年中国太保部分非车险险种 COR(单位:%)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资本市场表现良好,提升投资收益预期2025 年以来,A 股市场整体表现良好,保险公司投资收益预期显著提升,成为推动保险股估值修复的重要催化。今年以来,沪深 300 实现累计 17.33%涨幅,其中光通信指数及有色金属指数实现 88.28%及 59.98%涨幅。我们预计随着资本市场风险偏好的持续提升,险资资产端收益预期将持续改善,利好保险股估值持续修复。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3图4:成长板块有局部去杠杆压力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银行股与保险股联动效应增强银行股作为保险资金重仓的核心板块,其表现与保险股投资价值存在显著联动效应。截至今年中期,险资重仓 A 股流通股总市值中,银行为第一大行业,其占比达 36.63%,远高于第二大行业公用事业 21.93pt。同时,去年以来险资加快举牌。2025 年截至三季度末,险资举牌 31 次,其中银行股占比高达 41.9%。图5:2025H1 险资重仓 A 股流通股前十大行业(单位:万元)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银行股经历前期回调后,估值有望修复。同时,银行股的高股息特点与险资需求高度匹配,股息收益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分红险的收益需求。随着政策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同时通过修改险企考核机制、监管等手段提高险资权益投资占比,险资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可能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证券研究报告4我们认为基于政策红利与资产端改善的双重逻辑,当前保险板块配置价值凸显。此外,银行股作为保险资金重仓的核心板块,其表现与保险股投资价值存在显著联动效应。近期银行股经历前期回调后,估值有望修复,进一步加强保险股资产收益预期。当前公募等机构对保险股持仓仍相对"欠配",存在较大增配空间,我们建议关注中国平安、中国财险、中国太保。 风险提示:资产收益波动;负债端保费增速不及预期;长端利率下行等。相关研究报告:《天安财险债券风险状况点评-尾部中小险企风险出清加速》 ——2025-10-09《保险业 2025 年 8 月保费收入点评-短期增幅提升,长期负债结构优化》 ——2025-09-29《保险业 2025 年中报综述-利润同比提升,资负驱动显弹性》 ——2025-09-03《2025 年二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点评-负债扩张,哑铃结构持续》

立即下载
金融
2025-10-13
国信证券
6页
0.68M
收藏
分享

[国信证券]:非银金融行业近期保险股投资机会梳理:价值占优,买入保险,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8M,页数6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6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2025Q3 以来头部城商行换手率从前期高点回落
金融
2025-10-13
来源: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0周:从恒生1.8xPB私有化看境内银行重估
查看原文
截至 2025 年 10 月 10 日一周,股份行的成交额占比上升,国有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成交额占比小幅下降
金融
2025-10-13
来源: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0周:从恒生1.8xPB私有化看境内银行重估
查看原文
截至 2025 年 10 月 10 日一周,除股份行外,A 股整体和国有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换手率均有所下降
金融
2025-10-13
来源: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0周:从恒生1.8xPB私有化看境内银行重估
查看原文
上市银行可转债交易情况(基于 2025 年 10 月 10 日收盘价)
金融
2025-10-13
来源: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0周:从恒生1.8xPB私有化看境内银行重估
查看原文
截至 2025 年 10 月 10 日,六大国有行 A 股平均股息率与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 231BP
金融
2025-10-13
来源: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0周:从恒生1.8xPB私有化看境内银行重估
查看原文
截至 2025 年 10 月 10 日一周上市银行累计涨跌幅
金融
2025-10-13
来源:银行业周度追踪2025年第40周:从恒生1.8xPB私有化看境内银行重估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