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6):股债风险溢价反转条件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深度 股债风险溢价反转条件 ——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6) 核心观点 为何美股 ERP 持续走低,而国内 ERP 相对偏高?本文从股权风险溢价的角度切入,复盘海外股债风险溢价持续反转的条件。 对长期通胀的担忧同时压低债券期限溢价,并推升股权 ERP,类似日本 1990 年和欧美金融危机后的资产定价特征。2017 年全球再通胀推动股票相对债券表现明显改善。 高储蓄率压低均衡实际利率,并与低风险偏好相关。社会保障支出占比与收入水平正相关,社保体系的完善同时伴随储蓄率和股权 ERP 的下行。 低波动率意味着更低的股权风险溢价。“美联储看跌期权”有助于延长经济周期并降低波动率和股权 ERP。 我们认为走出低通胀的周期性利好,以及降低储蓄率、A股波动率、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派息率等结构性制度设计,有助于改善长期 A 股相对债券的回报。 摘要 今年以来美股风险溢价持续下行,9 月 23 日鲍威尔称 从很 多衡量指标看起来美股估值相当高,尤其是美股股权风险溢 价触及新低。与之对应,随着国内债券利率触及低位,A 股股权 风险溢价相对高位,引发了市场关于股债性价比和“存款搬家”的讨 论。 为何美股风险溢价持续走低,而国内股权风险溢价相对偏高?本文我们从股权风险溢价的角度切入,复盘海外股债风险溢价持续反转的条件。 周君芝 zhoujunzhi@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4020001 蒋佳秀 jiangjiaxiu@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5050001 发布日期: 2025 年 09 月 28 日 相关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 宏 观经济研究 宏观深度报告 一、股债风险溢价的有效性和不同计算方法 资产定价理论将资产价格分解为预期未来现金流和风险溢价,同时将风险溢价进一步拆分为风险偏好 和波动率。本文中我们将股权风险溢价、信用利差和期限溢价作为各类资产的风险溢价进行分析。 股权风险溢价(Equity risk premium, ERP)的本质是权益相对于债券的相对估值指标,以进行股票/债 券配置。从长期来看,ERP 仍是一个良好的资产配置信号,高 ERP 往往预示着股票估值低迷和债券估值过 高,美股和 A 股的股权风险溢价均对长期股票相对债券的超额回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股权风险溢价分为历史实现(滞后)股权风险溢价和调整后(前瞻)股权风险溢价,历史 ERP 很容易 从资产价格的相对表现中观察到,典型代表是美联储模型(the fed model),而前瞻 ERP 不能直接被观测到,需 要进行假设和估计。滞后 ERP 和前瞻 ERP 的区别在于对名义 EPS 增速和派息率变化的预期。 二、A 股股权风险溢价为何偏高?——影响 ERP 的宏观因素 (一)股票要求的是名义回报,通胀回升有利于股价相对于债券的回报,只要通胀上行的速度可控。 金融危机后,美股 ERP 显著抬高,2014 年到 2016 年初,由于投资者越来越担心长期增长停滞和通货紧缩,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低迷,5y5y 美国通胀预期快速下行至 1.5%,10 年期美债利率下行至 1.4%的低位。与此同时,股权风险溢价维持高位,美股表现落后于债券,一年后美股相对于债券的超额回报远低于股权风险溢价所暗示的水平。 当 2017 年全球再通胀取代通货紧缩的叙事时,推升债券的期限溢价,同时降低股票的风险溢价。2017 年随着再通胀的乐观情绪开始增强,股票相对债券表现更优。 从去年到今年初,对低通胀的预期显著压低了国内债券的期限溢价,我们根据 ACM期限溢价模型计算了国内十年期国债的期限溢价,从去年到今年初显著破位下行。这一方面反映了居民部门的低风险偏好,另一方面反映了供需的技术性因素和机构行为,低通胀预期下大量资金对安全资产和久期的追逐。类似日本 1990 年和欧美金融危机后的资产定价特征。 今年年中以来,国内债券的期限溢价已经明显抬升,我们预计通胀预期的回升将继续支撑股票相对债券的表现。 (二)高储蓄率压低均衡实际利率,并与低风险偏好相关。 储蓄率通过两大途径影响股权风险溢价:一是,根据投资-储蓄模型,高储蓄率必然对应更低的均衡实际利率;二是,大量消费者行为模型表明,较高的储蓄倾向与较高的风险厌恶程度密切相关。相对较高的家庭储蓄率反映了与医疗成本、退休和教育相关的高个人风险,因而风险厌恶程度较高,这可以同时解释低中性利率(国债收益率)和高股权收益率,即偏高的股权风险溢价。 宏 观经济研究 宏观深度报告 中国家庭部门的储蓄率较高,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规划将致力于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并调整激励措施以促进消费,这将逐渐减少预防性储蓄,改善居民部门风险偏好,并推升权益相对债券的表现。 (三)低波动率意味着更低的股权风险溢价。 根据上文资产定价理论,股权风险溢价由波动率和风险偏好构成,资产波动率的上升会推高股权风险溢价,相反,波动率降低有助于股权风险溢价的降低,即推升股权相对债券的表现。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大缓和时期宏观波动率下降,以及“美联储看跌期权”明显延长了经济周期并降低了波动率。二战结束前,美国宏观波动很高,因此股票的投资价值被认为较低,投资者要求更高的权益风险溢价。二战后,宏观波动性的下降支持了股票相对于债券的重新估值。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滞胀期间,随着通胀波动性的大幅上升,股票性价比再次有所下降。1989 年柏林墙倒塌以及随后苏联解体,预示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新时代的开始,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波动率进一步下降,通胀的下降同时带来了“美联储看跌期权的回归”,美股风险溢价急剧下降。 去年 9 月 24 日,政策托底 A 股明确了市场的底部,政策的确定性降低了 A 股的不确定性。今年 9 月 22日金融三部门一把手集体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提及 A 股波动率。 推动社保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意义之一是降低市场波动。此外,传统以配置债券为主的中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打破相对割裂的权益和固收市场,推动权益风险溢价向更加合理的区间回归。 我们认为走出低通胀的周期性利好,以及降低储蓄率、A 股波动率、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看跌期权、提高派息率等结构性制度设计,均有助于改善长期 A 股相对债券的超额回报。 三、股权风险溢价和企业信用利差 更广泛的,如果我们将股权风险溢价与信用利差、房地产租金回报率等其他大类资产的风险溢价去进 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大类资产的比价模型。 美债企业信用利差和股权风险溢价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而 A 股 ERP 和中债企业信用利差之间的走势表现出一定的割裂。中国企业债利差和股权风险溢价之间甚至表现出了一定的负相关性,进一步推升了信用债作为对冲组合风险的配置需求,类似于美国利率债在大缓和时期,作为对冲权益风险的配置需求上升,美债的期限溢价不断被压
[中信建投]:大类资产配置系列研究(6):股债风险溢价反转条件,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58M,页数2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