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青海篇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1 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青海篇 联合资信 公用评级一部 |谢 哲|张馨月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2报告概要 青海省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战略地位突出,资源禀赋优势明显。2024 年,青海省经济总量及人均 GDP 处于全国下游水平,城镇化率较低。青海省第二产业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同期,青海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后,财政实力相对较弱,财政自给率较低,政府性基金收入处于低位,上级补助对综合财力贡献大。2024 年末,青海省政府债务负担较重。青海省作为 12 个化债重点省份之一,持续获得中央化债政策支持。青海省是涉及“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重要省份,多项国家级规划政策落地助力区域发展。 青海省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分化大,发展相对不均衡,省会西宁市经济体量远超其他区域。除海南州和海北州外,2024 年青海省其他各州市 GDP 增速均低于全国增速。省会西宁市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占比持续提升,形成了以光伏、锂电、特色化工和合金新材料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受益于盐湖和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海西州的第二产业占比为全省最高。青海省各州市财政实力呈“北强南弱”格局,整体分化明显,西宁市综合财力规模相对其他州市规模较大。除海西州外,青海省各州市财政自给能力弱,对上级补助收入的依赖性强。 青海省存续发债城投企业仅有 2 家,均集中在西宁市,2024 年发债规模同比大幅提升,债券净融资为负;2025 年 1-8 月,青海省城投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仍为负。2024 年末,青海省发债城投企业短期偿债指标较上年底有所改善但整体仍表现偏弱,短期偿债压力较大。西宁市的“综合财力”对“发债城投企业全部债务+地方政府债务”支持保障能力一般。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3一、 青海省经济及财政实力 (一)青海省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 青海省是联结西藏、新疆与内地的纽带,战略地位突出,资源禀赋优势明显。青海省经济总量及人均 GDP 处于全国下游水平,城镇化率较低。青海省第二产业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多项国家级规划政策落地助力区域发展。 战略地位突出,资源禀赋优势明显。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是联结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内地的纽带,是“稳疆固藏”、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战略通道,战略地位突出。青海省总面积 72.2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自治区古之后,列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第四位,全省平均海拔 3000 米以上。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江河源头”,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坐落其间,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位居其北,资源禀赋优势明显。 表 1.1 青海省交通情况及资源禀赋 现状 到十四五末发展目标 交通 情况 陆路 公路 2024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9.1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143公里;2024年,全省公路客运量累计9249.12万人、货物运输量累计18488.94万吨 公 路 通 车 总里 程 9.3 万 公里 铁路 2024年末,全省铁路营运里程285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218公里;2024年,全省铁路客运量累计1342.28万人、货物运输量累计2647.78万吨。其中青藏铁路,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 铁 路 运 营 里程 达 到 3300公里 航空 2024年末,全省共有民用运输机场8个,民航通航里程14.85万公里;2024年,全省旅客吞吐量801.1万人、货邮吞吐量4.1万吨。其中,西宁曹家堡机场旅客吞吐量最大,达702.6万人次,同比增长0.1%,占全省旅客吞吐量的87.7% / 水运 2024年9月末,全省拥有黄河贵德段、龙羊峡水库、李家峡水库、康扬水库、公伯峡水库、可鲁克湖和青海湖等通航水域,通航航道16条,通航里程662.69公里;2024年,全省水路客运量累计116.22万人 全 省 内 河 航道 通 航 里 程达到670公里 资源 禀赋 水资源 2024年末,全省集水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380条。全省年径流总量为611.2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居全国15位,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倍。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42个,省内湖水总面积13098.04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二 / 矿产资源 全省盐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省内现有各/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4类矿产135种,其中11种储量居全国首位,25种排名前三,56种居全国前10位。 盐湖资源 全省共有33个大中型盐湖,60多个矿床、矿点、矿化点;其中储量超过100亿吨的特大盐湖有2个,10-100亿吨的大型盐湖有6个,其中察尔汗盐湖是全国最大钾镁盐矿床。盐湖、盐矿中有丰富的钠、钾、镁、锂、锶、硼、溴、铷、铯、石膏、芒硝、天然碱等十几种矿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 可再生资源 全省太阳能、水能、风能资源位居中国前列,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位居全国第五;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位居全国第二 / 动植物资源 省内有陆生野生动物66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主要有雪豹、黑颈鹤、豺、荒漠猫、黑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大型真菌260多种。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青海省常住人口小幅净流出,城镇化率较低。截至 2024 年末,青海省常住人口593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1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3.86%,比上年末提高 1.0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水平(67.00%)。 青海省经济总量及人均 GDP 处于全国下游水平。2024 年,青海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3950.79 亿元,位居全国各省第 30 位;GDP 增速为 2.7%,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 年,青海省人均 GDP 为 6.66 万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排名第 24 位,处于下游水平。2025 年 1-6 月,青海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875.68 亿元,同比增长4.0%,经济保持发展。 数据来源:青海省及全国统计公报 图 1.1 青海省 GDP、GDP 增速及全国 GDP 增速 呈现“三二一”的经济发展格局,第二产业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青海省以自身资源禀赋为基础,形成石油天然气、水电、有色金属和盐湖化工四大支柱产业。近年来,青海省产业结构较为稳定,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地方政府与城投企业债务风险研究报告—青海篇,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82M,页数1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