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能开发的区域与国别经验比较分析——以欧盟、德国、美国和新加坡为例
▶ 绿色技能开发的区域 与国别经验比较分析 ——以欧盟、德国、美国和新加坡为例国际劳工组织© 国际劳工组织 2025 年第一次出版于 2025 年 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 (CC BY 4.0)本作品依照《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CC BY 4.0) 获得许可。请访问以下网址了解具体信息: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如许可协议所述,使用者可以重复使用、分享(复制和再发行)和改编(二次加工、转换原作以及基于原作进行创作)作品。使用者必须清晰标注国际劳工组织为材料的来源,并说明是否对原始内容做了改动。不允许在翻译、改编或其他衍生作品中使用国际劳工组织的会徽、名称和标志。署名 - 使用者必须说明是否对原作做了改动,并必须按如下方式加以引用:国际劳工组织,绿色技能开发的区域与国别经验比较分析:以欧盟、德国、美国和新加坡为例,日内瓦:国际劳工局,2025。© 国际劳工组织。翻译 - 如翻译本作品,则必须在注明署名的同时添加以下免责声明:本作品是对国际劳工组织版权作品的翻译。本翻译作品未经国际劳工组织编制、审定或认可,因此不应当被视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官方翻译作品。国际劳工组织对其内容和准确性不承担任何责任。责任完全由翻译作者自负。改编 - 如改编本作品,则必须在注明署名的同时添加以下免责声明:本作品是对国际劳工组织版权作品的改编。本改编作品未经国际劳工组织编制、审定或认可,因此不应当被视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官方改编作品。国际劳工组织对其内容和准确性不承担任何责任。责任完全由改编作者自负。第三方材料 - CC BY 4.0 许可协议不适用于本出版物中非国际劳工组织版权的材料。如果材料归属于第三方,则材料的使用者独自负责与权利人进行版权清算,并对任何侵权索赔独自负责。因本许可协议而产生的任何争议如不能加以友好解决,则必须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提交仲裁。各当事方必须服从因此类仲裁而作出的任何仲裁裁决,作为此类争议的最终裁决。有关版权和许可的问题,请发电子邮件至:rights@ilo.org。有关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物和数字产品的信息,可访问以下网址:www.ilo.org/publns。ISBN: 9789220427040(印刷版本);9789220427057 (PDF)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物和数据库中所用名称符合联合国习惯用法,出版物中材料的编排方式不代表国际劳工组织对任何国家、地区或领土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以及其边境或边界的划定表达任何意见。详细信息请访问:www.ilo.org/disclaimer。本出版物中表达的意见和观点是作者本人的意见和观点,不一定反映国际劳工组织的意见、观点或政策。提及的企业、商业产品和流程的名称不意味其为国际劳工组织所认可,而未提及的某一特定企业、商业产品或流程也并非意味着其不被认可。[ 中国 ] 印刷绿色技能开发的区域与国别经验比较分析——以欧盟、德国、美国和新加坡为例i目录 ▶ 1. 研究背景、目标与方法 1 ▶ 2. 区域和各国绿色技能开发实践 32.1 总体战略及主要特点 32.2 资格标准制定与流程 72.3 资助渠道与使用方向 112.4 激励雇主实践举措 132.5 课程开发与主流化 152.5.1 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152.5.2 课程推广与主流化 18 ▶ 3. 启示及建议 21引用文献 22本分析报告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GIZ) 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项目高级顾问张耀文与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项目经理管弦共同设计 研究框架并成稿。分析报告在国际劳工组织“优质学徒制培训与终身学习”项目二期(Quality Apprenticeship and Lifelong Learning in China Project Phase 2) 框架下开发,为项目“技能绿动”系列工具之一。绿色技能开发的区域与国别经验比较分析——以欧盟、德国、美国和新加坡为例ii图表▶ 图表 1. 欧洲绿色协议框架内容示意图 3▶ 图表 2. 2023 年部分工业国家制造业绿色技能人才份额及增长率 5▶ 图表 3. 新加坡绿色技能委员会结构和工作流程 6▶ 图表 4. 区域与国家绿色技能框架、技能体系和市场激励分析 7▶ 图表 5. 德国环境类职业资质的培训结构示意图 8▶ 图表 6. 欧盟建筑业技能转型倡议在德国的实施过程 8▶ 图表 7. 德国联邦职教所氢能技能标准开发 H2PRO 项目工作流程 9▶ 图表 8. 美国可再生能源能力模型 10▶ 图表 9. 绿色技能资格标准制定主体、流程及灯塔项目 11▶ 图表 10. 绿色技能资助主体、使用方向及主要特点 13▶ 图表 11. 新加坡环境服务技能框架 14▶ 图表 12. 德国职业培训条例环境和可持续课程标准 16▶ 图表 13. 西门子战略创新方法确保绿色技能课程 17▶ 图表 14. 新加坡绿色技能矩阵 18▶ 图表 15. 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绿色技能主流化的作用 19▶ 图表 16. 美国借鉴澳大利亚在培训课程及其认证体系 20▶ 图表 17. 绿色技能课程体系建设与主流化方式 20绿色技能开发的区域与国别经验比较分析——以欧盟、德国、美国和新加坡为例1 ▶ 1. 研究背景、目标与方法1.1 研究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发展目标。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 未来就业报告》显示,到 2030 年,技术变革、经济不确定性、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绿色转型等因素将重塑全球劳动力市场。而在其中,技术相关岗位和绿色能源转型岗位将增长势头迅猛。(世界经济论坛,2025)根据领英《2024 全球绿色技能报告》,2023-2024 年,全球绿色人才需求增长 11.6%,人才供应增长 5.6%,需求增速远超供应。按此趋势,到 2030 年五分之一岗位将缺乏相关绿色人才,2050 年这个数字将达到二分之一(领英,2024)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和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与就业:2024 年度回顾》中则指出,2023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就业岗位数量从 2022 年的 1370 万攀升至 1620 万个,相比 2022 年增长了 18%,达到历史新高。其中中国以740 万个岗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岗位的 46%。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目前超过了相关技能人才培养的速度,若要释放可再生能源的就业潜力,解决绿色技能短缺问题至关重要。(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和国际劳工组织,2024)。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对劳动力提出了新要求,即必须具备与之适配的绿色技能。绿色技能目前并未形成统一定义,在一些国际组织的政策文件中也会和“绿色工作技能”、“绿色转型所需技能”等术语交替使用,但绿色技能的内涵是一致的,主要指遵循相关环境法规和要求,在生产生活中能促进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的知识、价值观与技能,是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要素。发展绿色技能能够提升国家在新兴绿色产业中的竞争力,助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促进传统行业的绿色化转型,从而成功实现绿色发展。然而,当前绿色技能开发面临诸多难题,如技能政策与环境、产业政策协调性不足,缺乏有效的
绿色技能开发的区域与国别经验比较分析——以欧盟、德国、美国和新加坡为例,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7M,页数2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