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新华社研究院目录前言………………………………………………………1第一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立场…………………31.1 契合时代需求 ………………………………………41.2 彰显文化魅力 ………………………………………51.3 凝聚中国智慧 ………………………………………8第二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112.1 守护文明根脉………………………………………122.2 挖掘当代价值………………………………………162.3 激发科技动能………………………………………192.4 成果人民共享………………………………………24第三章“OPEN”——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范式…………………………………………………………283.1 贡献原创 (Originality Contribution) ……………293.2 保护第一 (Prioritizing Protection) ………………353.3 强化协同 (Enhancing Collaboration) ……………393.4 合力保障 (Necessary Guarantee)………………42第四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的世界意义 …494.1 守护全人类共同珍宝的天下情怀…………………504.2 助力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贡献………………544.3 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中国主张…………………60结语 ……………………………………………………62编写说明 …………………………………………………64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前言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维系着一个民族的情感认同和精神血脉。当今世界,在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大潮中,文化遗产既是各民族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坐标,也是激励各国立足传统、探索现代化新路的智慧灯塔。守护文化遗产,既是向历史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中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文化遗产遍布中华大地的锦绣山河。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复兴和文明传承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保护第一”理念,推进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文化遗产保护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本报告对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生动实践进行全面梳理,提炼出贡献原创 (Origi-1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nality Contribution)、保护第一 (Prioritizing Pro-tection)、强化协同 (Enhancing Collaboration)、合 力 保 障 (Necessary Guarantee) 的 “OPEN”创新范式。报告认为,各国应携手以敬畏之心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以博大胸襟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国以负责任态度参与文化遗产领域全球治理。我们相信,中华文明必能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文明一道,共同守护好人类文明瑰宝,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2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第一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立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①——习近平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并遗留、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财富,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也是全人类的文明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凝聚人民力量、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世界文明繁荣具有重大意义。①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新华社,2020年9月29日。3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1.1 契合时代需求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中国调查登记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这些文化遗产为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提供了直接依据,生动诠释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发展特质。全面系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世界所倡。——发展所需:文明传承创新的内在要求。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从历史逻辑看,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重要基础。从价值逻辑看,文化遗产蕴含的思想智慧、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从实践逻辑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挖掘和深入研究,更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4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民心所向:文化凝心铸魂的关键抓手。中国幅员辽阔,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文化遗产,构建起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坐标,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纽带,是人们“记忆所系之处”。保护和传承好文化遗产,能够激发最广泛的情感共鸣,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世界所倡:守护人类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强调工业化进程中珍贵遗产面临的破坏威胁以及保护的责任与义务,许多国家逐渐完善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实践。面对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碰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迫切需求。1.2 彰显文化魅力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了以“保护为主、抢5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一幅古今辉映、气势恢宏的新时代文化长卷徐徐展开。申遗成果显著。2025 年 7 月,“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西夏陵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截至 2025 年 7 月,中国 44 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位居世界首位。中国共有 18 项档案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依法保护文物。2025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修订施行,将“保护第一”确立为国家意志、落实到法律制度各环节,标志着文物保护法治化进入新阶段。中国文物卫星遥感执法监测首次实现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6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点文物保护单位监测全覆盖,持续开展打击防
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26M,页数69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