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制造行业产业月报(2025年9月):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概览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产业月度跟踪 2025 年 09 月 12 日 科技制造产业月报(2025 年 9 月)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概览 人形机器人产业是集成了高端制造、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多种前沿科技的综合性领域,目前仍处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其产业链结构与工业机器人有相似之处,但对核心零部件的性能、精度、集成度、轻量化和功耗要求更苛刻,尤其强调力觉感知、动态平衡控制(运控算法)与人工智能(AI决策)的深度融合。目前产业仍处于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但潜力巨大,以特斯拉 Optimus 为代表的行业引领者正全力推动其规模化落地。 人形机器人的全面商业化仍需跨越以下五大关键条件:第一,技术成熟度实现根本突破。当前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仍局限于结构化环境,必须突破性能与可靠性的“奇点”,实现动态复杂场景下的稳定、安全、持久运行。第二,成本可控。需通过供应链优化、核心部件自研和规模化制造等,将价格降至可广泛接受的锚点,如汽车价位区间,才能触发市场需求。第三,明确市场定位并与真实需求契合。不能停留在万能通用的想象中,而应聚焦于制造、高危作业等领域的“杀手级应用”,以可量化的效率提升和投资回报率证明其商业价值。第四,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的构建,包括高性能仿真平台、远程运维系统、开发工具链等,形成支持技术迭代和商业部署的完整生态。第五,社会与法律接受度。需建立公众信任、明确伦理准则、制定安全标准与事故责任认定机制,为机器人融入社会扫清制度与观念层面的障碍。 当前核心矛盾:高昂的成本与未经验证的应用场景/ROI 之间的矛盾,产业链的所有努力都指向“降本”和“增能”。一边是动辄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的极高制造成本,另一边则是尚未经过大规模验证、投资回报模糊的应用场景。这一矛盾构成了行业发展的根本瓶颈--在没有明确经济价值证明的情况下,高昂的价格必然抑制市场需求;而没有规模化需求,成本又难以通过产业链成熟和量产效应得以降低。为破解这一两难境地,整个产业链的发力点高度聚焦于“降本”与“增能”两大主线。“降本”不仅依赖于供应链优化、规模制造和零部件标准化,更需通过技术突破(如自研执行器、集成化设计)挤压成本空间。“增能”则旨在提升机器人实际价值,既要通过硬件迭代增强其可靠性、耐久性,更需借助 AI 大模型、强化学习等提升其智能水平与任务泛化能力,从而开拓可产生明确 ROI 的应用场景。最终目标是通过“技术-成本-场景”的飞轮效应,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昂贵展示品”走向“经济生产力”。 产业链价值流动:当前价值量最高的部分是上游核心零部件,未来产业价值将呈现“硬件标准化、软件差异化、服务增值化”的分布特征。目前价值高度集中于上游核心技术供应商,包括高精度伺服关节、专用 AI 芯片等关键部件的制造商。这些企业凭借高技术壁垒和定制化需求,享有较高的议价能力和利润空间。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的推进,硬件成本预计将持续下降,产业价值将逐步向软件与服务端转移。下游的智能算法、操作系统、场景解决方案和持续服务将成为未来价值增长的核心。而中游本体制造环节,由于面临标准化竞争和上下游的挤压,利润率可能长期维持在传统制造业水平,需要通过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化维持盈利。 商业模式探讨: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到服务、从单一到生态的演进过程,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构建“硬件+软件+生态服务”一体化闭环的平台。短期看,B 端的 RaaS 模式和特定行业解决方案或许是商业化突破口;长期看,软件平台和生态系统将创造最大的价值和最高的利润。未来产业竞争中的真正赢家,绝不只靠硬件销售,而是那些能够构建“硬件+软件+生态服务”一体化闭环的平台--谁能为更多行业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谁能构建更繁荣的软件与应用开发生态、谁能掌握持续产生价值的数据与服务,谁就能成为行业的定义者和主导者。而下游应用的广度与服务生态的深度,共同决定了人形机器人能否从科幻真正走向普惠。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成本下降不及预期,安全与伦理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洪锦屏 邮箱:hongjinping@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16110002 证券分析师:肖琳 邮箱:xiaolin@hcyjs.com 执业编号:S0360523020003 华创证券研究所 科技制造产业月报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2 目 录 一、上游核心零部件:价值核心,技术壁垒最高 ......................................................... 4 (一)感知系统:“五官与神经” ................................................................................... 5 (二)控制系统:“大脑与小脑” ................................................................................... 7 (三)执行系统:“四肢与肌肉” ................................................................................... 8 (四)其他:散热系统和电力系统等 ........................................................................... 10 二、中游本体设计、制造与集成:技术集成中枢 ....................................................... 11 (一)现状:原型机的光环与局限 ............................................................................... 11 (二)核心挑战:稳定、可靠、低成本的“铁三角”难题 ....................................... 12 (三)标杆观察:特斯拉的 Optimus 量产之路............................................................ 12 三、下游应用与服务:价值兑现终端,具备无限想象空间 ....................................... 13 (一)多元化应用场景:从“机器换人”到“人机协同” ....................................... 13 1、工业领域:B 端核心战场 .....................................................................................
[华创证券]:科技制造行业产业月报(2025年9月):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概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85M,页数2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