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化制品:绿色农业的新引擎
生物农化制品:绿色农业的新引擎 2025-09-1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 1/6 生物农化制品:绿色农业的新引擎 原创 来觅研究院 RimeData 来觅数据 撰稿 张梓英 2025-09-11 导读: 8 月 22 日消息, 由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 复合肥与肥料助剂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河南洛阳举行”,专家们深入剖析了“十五五”期间复合肥和助剂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新型肥料和助剂在多领域的应用前景;8 月 25 日消息,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洋淘湖镇,一项土壤调理新技术迎来重要突破,示范田土壤 pH 值由原来的 5.0 提升至 6.3-6.5,酸化板结问题得到有效环节,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生物农化制品在政策引导下发展迅猛,海外以及国内生物农化制品产品迅猛发展,应用面积持续增长。 生物农化制品 生物农化制品行业作为现代农业投入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农药、肥料、生物刺激素及土壤调理剂等产品。该行业以微生物菌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发酵制品为核心产品类别,致力于通过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提升农作物产量与品质。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不断提升,生物农化制品因其低毒、可降解、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成为农业投入品升级的重要方向。行业整体呈现出由传统化学投入品向生物投入品过渡的趋势,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和土壤修复等领域,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的应用比例逐年上升。与此同时,行业技术路线也在不断演进,从早期的天然菌株筛选逐步转向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产品性能和适应性显著提升。 生物农化制品:绿色农业的新引擎 2025-09-1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 2/6 图表 1 生物农化制品细分领域及作用机制 核心功能 主要类别 典型产品/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植物营养与促生 生物肥料 根瘤菌、固氮螺菌、解钾菌、菌根真菌等 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固定空气中氮素、活化土壤中被固定的磷钾等养分,或与植物根系共生,直接为植物提供营养 生物刺激素 海藻提取物、腐植酸、氨基酸、壳聚糖等 不直接提供养分,而是通过刺激植物生理活动、改善土壤微环境,来增强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效率 病虫害防控 生物农药(微生物源) 苏云金孢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等 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通过特定产生毒素、寄生、竞争营养位点等方式,特异性抑制获杀灭害虫和病原菌 生物农药(植物源) 除虫菌素、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等 利用植物体中含有的具有杀虫、杀菌和抗病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来防致病虫害 生物农药(生物化学) 昆虫信息素(性诱剂等)、植物诱抗剂(香菇多糖等) 信息素通过干扰害虫交配行为来控制种群数量;诱抗剂通过激活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御病原菌侵袭 土壤改良与修复 土 壤 修 复 剂 / 调理剂 有机物料(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修复菌剂等 添加有机质、有益微生物或特异性菌株,用以降解土壤残留农药、钝化重金属、缓解盐碱、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恢复土壤微生物区系平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来觅数据 政策引导对于推动生物农化制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市场上,欧盟的有机农业补贴政策为生物农化制品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欧盟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农业的绿色转型,其有机农业补贴政策通过财政支持的方式,鼓励农民采用有机种植技术和生物农化制品。这一政策直接提升了生物农药在欧洲市场的渗透率,并间接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对生物农化制品的认可和需求。据相关研究显示,欧洲有机农业面积在过去五年间持续增长,2024 年已超过 1850 万公顷,占世界有机农业土地的 19%。 随着有机农业的扩张,生物农药的使用量也随之上升,形成了良性循环。欧盟此前提出的“Farm to Fork”战略旨在大幅度减少欧盟国家对农药和花费的使用,到 2030 年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 50%,将化肥的使用量减少 20%。此外,欧盟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和对化学农药使用的限制,也为生物农药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生物制品监管方面的政策调整,也为全球生物农化制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23 年起,美国 EPA 开始实施一系列针对生物农药的监管豁免条款,简化了生物农药产品的注册流程,并降低了合规成本。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生物农药在欧美市场的准入效率,促进了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生物农化制品:绿色农业的新引擎 2025-09-1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 3/6 中国生物农化制品行业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我国农业农村部于 2025 年初推出了农药登记快速评审通道,旨在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重复提交资料的负担。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在申请生物农药登记时可以更加灵活地补充材料,从而缩短了产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周期。数据显示,与此同时,政策红利也在不断释放,“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淘汰高毒农药,推广使用无毒生物农药,并计划到 2025 年将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比例提升至 30%。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制度保障,也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和投入意愿。 此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也相继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涵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研投入等多个方面,旨在构建有利于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政策的密集出台不仅反映了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布局。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生物农药因其低残留、低毒性、高选择性等优势,成为实现绿色农业的重要抓手,政策导向的持续强化将进一步加速其市场渗透。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制度保障,也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和投入意愿。 生物农化制品全球发展现状 全球生物农化制品领域正在迅猛发展。在研发层面,海外发达国家凭借其深厚的生命科学和化学研究基础,在前沿机理探索和高尖产品开发上持续推进,如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 Tidal Grow AgriScience 利用精准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出基于壳聚糖的多功能生物农药 Tidal Grow Spectra,能有效激活作物免疫系统并防治病虫害; Ascribe Bioscie
[深圳来觅数据信息科技]:生物农化制品:绿色农业的新引擎,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51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