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从宝宝劵到关爱平台-腾讯基金会数字关爱模式影响力研究报告
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2025IMPACT PHILANTHROPY REPORT 2025从宝宝券到关爱平台——腾讯基金会数字关爱模式影响力研究技术公益影响力研究《中国慈善家》影响力2023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从宝宝券到关爱平台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2025——腾讯基金会数字关爱模式影响力研究《从宝宝券到关爱平台——腾讯基金会数字关爱模式影响力研究》课题指导王跃春 李 劲执 笔高雯雯编 审王跃春统 筹洪 睿制 图燕 飞项目支持《影响力慈善研究报告2025》编委会吕振亚、王跃春、李 劲、曾 晶、李 洁、洪 睿学术顾问委员会徐永光、王振耀、陈越光、王汝鹏、徐家良、史耀疆、傅昌波、邓国胜、朱健刚、金锦萍、贾西津目 录CONTENTS报告摘要 / 001综 述 / 003“数字关爱”项目的发展过程 / 011模式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下的现金援助 / 033技术价值分析:用企业核心能力创造社会价值 / 047腾讯基金会创新资助实践分析 / 057展 望 / 071附录:在深圳,腾讯用一张数字券重构公益生态 / 073报告摘要CHAPTER 1|从宝宝券到关爱平台——腾讯基金会数字关爱模式影响力研究|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公益慈善领域提供了创新动力与转型契机。本研究重点聚焦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以下简称“腾讯基金会”)“数字关爱”项目的发展过程,通过系统跟踪和观察项目关键发展节点,一方面提炼和分析“数字关爱”项目的创新模式,揭示数字技术在其中的核心赋能价值;另一方面,从创新资助视角,探究腾讯基金会在“数字技术赋能公益”实践中的资助方式变革及其影响力。缘起于2023年年底积石山地震灾后救援中诞生的“宝宝券”创新实践,腾讯基金会充分发挥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和行业共创的引领作用,逐步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公益平台——“关爱平台”。这是一套全新的一套全新的“公益操作系统公益操作系统”:在理念层面,它以“受益人为中心”为核心理念,以“数字现金援助”及“现金+”模式回应受助人多样化的需求,既保障了受助人的尊严与自主选择权,又实现了援助与需求的精准、高效匹配;在技术层面,“关爱平台”以微信、微信支付、微信小店等腾讯业务和技术为支撑,集成了关爱券、关爱金、关爱卡、关爱礼物、公益补贴、掌纹关爱等多种数字工具,为公益组织、企业、社区商户等主体提供数字化公益解决方案,让每一份善意都能精准、高效地递达。作为国内最大的资助型基金会,腾讯基金会联合公益组织、企业、社区,正以“数字关爱”项目为支点,推动一场生态共创式的创新资助变革一场生态共创式的创新资助变革。区别于传统捐款、捐物、捐技术的赠予式资助,接入“数字关爱”平台的各方就具体社会议题展开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共创,不仅有效提升了公益行业的数字化能力,推动了公益行业生产力的提升,还培育了一个开放协同、持续进化的公益新生态。002综 述CHAPTER 2|从宝宝券到关爱平台——腾讯基金会数字关爱模式影响力研究|一、研究背景研究背景1. 数字技术与公益慈善行业发展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平台与数字技术的公益模式异军突起,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创新基因,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展现了独特的影响力。互联网企业发挥企业本身的技术和业务优势,不仅打造了一系列公众认知度很高的公益产品,还推动了公益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公益组织不仅在动员公众参与、创新捐赠方式、提高慈善资源运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①,还产生了组织形态与规则体系等更深层次的变革,使得数字技术的角色从工具要素转变成为组织要素②,数字技术的工具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认为,慈善事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入融合,实质是对慈善事业发展进程的“根本性重构”,为构建透明、公平、可持续的慈善生态系统奠定基础③。但从整体应用上来看,数字技术在我国公益慈善领域主要应用于互联网募捐平台和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④。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谢琼在对5490个手机网友和182家公益组织的调研后发现,公益组织在公益链条不同环节上的数字化应用水平不均衡,多数只停留在表层的募款互联网化,而在项目执行、信息反馈、项目评价、政府监督管理以及组织机构与受助人和捐赠人的交流沟通等多个方面的数字化深度运用仍非常有限⑤。过于追求筹款效果,加深了公益组织对于技术和筹款平台的不均衡依赖,导致其作为“价值强者”角色的缺位⑥,甚至引发系列公益失范事件。此外,为提升筹款效果,线上① 周俊,刘辰玥,周玉芳:数字技术与慈善事业的转型发展,《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全书同类型注释按此格式改)② 徐越倩等,2024,《平台慈善:从技术赋能到组织变革》,《中国行政管理》第4期。③ 徐家良,2025,数字技术赋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基本策略,公益研究。④ 杨方方,2024,慈善事业现代化中数字技术应用的偏离与矫治,社会保障评论。⑤ 谢琼,2022,公益慈善数字化的现实审视与未来发展,人民论坛。⑥ 杨方方,2024,慈善事业现代化中数字技术应用的偏离与矫治,社会保障评论。004|综 述|筹款的公益项目也出现了“碎片化”现象,为筹款方便,公益项目被拆解为标准化“定价”的一个个小颗粒,这种过度追求量化指标和投入产出比的表达,容易使公益项目设计流于表象,忽视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和人文关怀①。可见,数字技术与公益慈善事业的融合发展须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需要突破传播、募款等表层功能,向帮助发现社会真问题、真需求,设计针对性强的、有效的项目,并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等环节纵深推进,使技术真正成为创新公益解决方案的催化剂;另一方面,应建立双向赋能的良性机制——以公益需求引导技术应用方向,以技术功能支撑公益创新实践。数字技术为公益领域持续注入创新活力,公益组织则为技术落地提供价值坐标,最终实现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1+1>2”的社会创新效能。2. 腾讯基金会的技术公益实践在腾讯2023年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中,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腾讯的连接能力与数字科技专长,是依托于分布式的技术架构,通过去中心化的理念来实现的。这是一种普惠的、共享发展的技术底层。它也是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基础,我们依托于核心产品,根据不同场景创造社会产品、提供数字工具。最终,让做好事变得简单,让助人者更有力,让善意生长更多可能。”作为集团实现可持续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内首家由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公益基金会,腾讯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互联网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以创新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与资金资助,助力社会组织提升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腾讯公益平台的建立,特别是自2015年“99公益日”以来,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全民参与机制和多样化的公益“玩法”,围绕其用户成功将公益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景,也改变了公益组织进行公益传播、筹款管理的方式。同时,腾讯基金会也发现,虽然互联网募款平台的发展让更多的公益组织、公益项目获得了面向公众展示、扩大传播,进而筹得更多善款的机会,但公益项目的整体质量并没有显著提升,以“募款”为目的的项目设计趋于“表面化”和“简单化”,难以触达问题的本质,也难有更进一步① 顾源源:《请守护好公益的语言体系》,公益慈
2025从宝宝劵到关爱平台-腾讯基金会数字关爱模式影响力研究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8.68M,页数8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