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行业:政策、技术、生态三箭齐发,商业航天迈入“组网提速+质量筑基”新阶段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简评 政策、技术、生态三箭齐发,商业航天迈入“组网提速+质量筑基”新阶段 核心观点 政策监管、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正合力推动中国商业航天进入高质量发展拐点。政策监管明确:国家航天局 7 月 21 日发布商业航天全寿命周期质量新规,明确“终身追责制”与高风险项目独立评估,倒逼企业从“野蛮生长”转向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加速行业洗牌;技术攻坚提速:垣信卫星 13.36 亿元发射服务招标(一箭 18星/10 星)释放组网加速信号;生态协同扩容:国家航天局主导的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 7 月 22 日开放 50 家成员准入,以“技术共研-数据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补全产业链短板。 简评 巨型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和运营,具有周期长、技术集成度 高、高风险等工程特点。我国国有民营企业纷纷布局,卫星研 制与 火箭发射模式逐步转型,商业航天力量有望加速低轨互联网布 局进 程。同时,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首飞、多款可复用商业 航天 火箭计划发射,卫星互联网海外开展试运营业务,预计 2025 年我国 星座整体建设进程将迈入新的阶段。 政策监管、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正合力推动中国商业航天 进入高质量发展拐点。政策监管明确:国家航天局 7 月 21 日发布商 业航天全寿命周期质量新规,明确“终身追责制”与高风险项 目独 立评估,倒逼企业从“野蛮生长”转向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加速行 业洗牌;技术攻坚提速:垣信卫星 13.36 亿元发射服务招标(一 箭 18 星/10 星)释放组网加速信号;生态协同扩容:国家航天局主导的 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 7 月 22 日开放 50 家成员准入,以“技术共 研-数据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补全产业链短板。 建议关注先行的产业链中上游:产业链上游:卫星总装:中国卫星;卫星载荷:上海瀚讯、佳缘科技、航天环宇;载荷上游元 器件:臻镭科技、铖昌科技、振芯科技;卫星总装测试:苏试试验;火箭供应链:斯瑞新材;3D 打印产业链:铂力特、华曙高科;碳纤维复合材料:光威复材。产业链中游:地面设备及终端:航天环宇、海格通信、七一二。 维持 强于大市 黎韬扬 litaoyang@csc.com.cn 010-56135187 SAC 编号:S1440516090001 发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24 日 市场表现 相关研究报告 25.07.09 【中信建投国防军工】:军贸迎来DeepSeek 时刻,体系化出口大势所趋 25.07.06 【中信建投国防军工】: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关注新域新质方向 25.06.28 【中信建投国防军工】:九三阅兵开启新征程,关注新质战斗力方向 25.06.16 【中信建投国防军工】:2025 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建体系,补短板,走出去(更新) 25.06.15 【中信建投国防军工】: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关注结构性增长新机会 -30%-20%-10%0%10%20%30%上证指数国防军工国防军工 1 行业简评报告 国 防军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巨型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和运营,具有周期长、技术集成度高、高风险等工程特点。我国国有民营企 业纷纷布局,卫星研制与火箭发射模式逐步转型,商业航天力量有望加速低轨互联网布局进程。同时,随 着海 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首飞、多款可复用商业航天火箭计划发射,卫星互联网海外开展试运营业务,预计 2025 年 我国星座整体建设进程将迈入新的阶段。 1、垣信卫星 13.36 亿招标发射服务,民营商业火箭有望加速入局。近日,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了《2025 年运载火箭发射服务采购项目》招标公告,拟采购“一箭 10 星/一箭 18 星”两种搭载规格的火 箭发 射服务,7 次发射服务累计将发射卫星 94 颗,招标金额 13.36 亿元(133600 万元),招标人为上海垣信卫 星科 技有限公司。 公告显示,招标内容为共计 7 次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包括 4 次一箭 10 星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和 3 次 一箭 18星运载火箭发射服务,该项目为在轨交付。服务/交付周期为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 2026 年 3 月。7 次发 射将 累计完成 94 颗卫星发射。最高限价方面,包件一的含税单价为 55000 元/公斤(卫星);包件二的含税单价为 50000元/公斤(卫星)。投标人可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投标,项目允许兼投兼中。 一箭 10 星服务的投标产品(或该型号的参与招标的技术基线状态版本)须具有 950 公里近 极轨道 不小于 2.8 吨的运载能力;且投标产品在公告发布日之前有成功飞行经验,需提供签署版《飞 行结果 分析评审结论》。 一箭 18 星服务的投标产品(或该型号的参与招标的技术基线状态版本)须具有 800 公里近 极轨道 不小于 4.8 吨的运载能力,并承诺 2025 年 12 月底之前完成该型号的首飞任务。 截至 7 月,千帆星座共发射组网 90 颗星。预计今年下半年起,各型民营大液体火箭将迎来密集首飞,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或将开始提速。 2、国家航天局发布商业航天监管通知,商业航天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新阶段。7 月 21 日,国家航天局官网发布《关于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系统性地对商业航天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作出明确规定。新规旨在提升商业航天项目质量水平,规范行业管理,促进有序发展。 监管机制创新:构建“三位一体”责任体系。首次明确商业航天项目承担方为质量终身责任主体,覆盖研制、发射、在轨运行直至退役处置的全链条环节,要求建立可核查的质量管理体系。 政策出台背景:安全事件倒逼行业规范化提速。2024 年天兵科技火箭试车坠毁事件引发社会对商业航天安全性的广泛质疑,暴露了部分企业为追求技术突破而忽视风险管控的行业乱象。此次新政直击痛点,将 “型号首飞/复飞高风险项目” 列为监管重点,要求出厂前强化隐患筛查,必要时由国家航天局介入独立评估。 行业或将加速洗牌,利好头部技术企业。此次新政不仅是回应安全危机的管控升级,更是中国商业航天走向规模化、国际化的必经之路。随着 “终身追责+分级监管” 框架落地,行业将从资本驱动的无序竞争,转向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3、国家航天局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扩容,国家队主导生态、民企专注突破、数据驱动应用。国家航天局主导的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于 2025 年 7 月 22 日发布扩容邀请,计划新增 50 家成员单位,此举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从“核心生态构建”迈向“全产业链协同”的关键跃升。 国家航天局于 2025 年 4 月 24 日倡议发起的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是我国首个 2 行业简评报告 国 防军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覆盖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标志着行业从分散竞争迈向生态化协作的关键转折。 此次扩容恰逢国
[中信建投]:国防军工行业:政策、技术、生态三箭齐发,商业航天迈入“组网提速+质量筑基”新阶段,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38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