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白皮书
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白皮书一、智慧医疗行业背景1.1 政策是推动智慧医疗的核心驱动力1.2 智慧医疗快速发展下的企业合规要求持续深化1.3 智慧医疗投融资热度不减,更加青睐具备长期商业化能力的项目1.4 医疗服务新需求推动智慧医疗快速迭代发展1.5 新兴技术持续拓展智慧医疗服务边界二、智慧医疗行业应用场景多元化发展2.1 创新价值链进一步深化2.2 区域医疗智慧化加深2.3 智慧医院建设重视程度将持续提升2.4 智能家庭保健医疗进入快速发展期三、智慧医疗行业挑战3.1 院内、院间互联互通仍然存在阻碍3.2 医患人员对智慧医疗的适应性仍有待提升3.3 智慧医疗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3.4 智慧医疗服务面临定价和支付挑战四、展望4.1 院内建立统一标准和专项小组,政府领头拉齐院间数据维度4.2 多渠道患者宣教和匹配个性化需求,加强外部合作来落实数智技术应用4.3 筑牢数据安全壁垒,明晰法律技术规范4.4 制定合理且精细化的定价策略,建立多元化支付体系并开发创新支付项目五、结语02030506080810151617182020212121222223242425目录01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白皮书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白皮书021 2023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卫健委,2024年8月随着智能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智能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当前最热门的投资发展之一。在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中,智慧医疗的发展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为传统医疗信息化的升级,通过对5G、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正在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发展智慧医疗的动力来自多个宏观因素的影响。首先,智慧医疗预期能帮助解决中国长期存在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3年我国三级医院数量仅占全国医院的10%,却承担了全国62%的医院门诊量。三级医院的门诊量承载量在过去十年持续增长,较2014年提高了15%,而二级及以下医院的承载量则不断下滑,从2014的45.1%下跌至2023年的34.5%1,凸显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其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众对诊疗质量、效率和体验也有了更高要求,追求更加个性化和主动的医疗健康管理模式。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带动了健康关注点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转移,大众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也逐渐崛起。最后,人口结构的转变也催生了许多新的需求,如老龄化加速使得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新医疗需求增长。根据联合国标准,中国在2022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并预期在2035年进入超高龄社会。少子化和老龄化衍生出许多新的医疗需求,亟须新的疾病管理模式和长照护理模式,传统单一医疗模式已无法有效应对人口架构转型带来的医疗健康需求变化。一、智慧医疗行业背景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白皮书0327.9%在此类趋势下,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精准性等特点的智慧医疗得以快速发展,在提高全产业链的效率的同时提供更具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选择。现阶段,智慧医疗的发展在政策法规、资金支持、新临床需求和新兴技术等方面皆有所体现。为了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国家陆续出台了多个阶段性政策,推动医疗信息化的转型升级。根据政府各时期发布的政策来看,我们可将智慧医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院内管理信息化到医疗数据信息化,再到现在的医疗生态智慧化。 • 院内管理信息化:开展以医院管理系统(HIS)为核心的系统建设,满足院内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基础需求。这一阶段,卫生部发布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第二版》和《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指导。 • 医疗数据信息化:开始医疗机构内部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等政策推动整体医疗信息化发展。互联网医院新业态诞生,医疗服务从线下向线上延伸。 • 医疗生态智慧化:《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0年版)》等政策加大医疗信息化建设深度,加速实现医疗信息在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另外,卫健委在2019年首次提出智慧医院定义且逐渐明晰标准。政策是推动智慧医疗的核心驱动力1.1图表1: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注释:[1] 1956年联合国的划分标准来源:《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国家统计局,德勤研究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占比200012010.3%13.3%18.1%21.4%29.9%35.8%179254300417487887.0%8.9%12.6%15.0%22.3%11817621031020192035E2050E20102025E老龄人口数量(百万)超高老龄化社会深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65岁以上380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白皮书此外,国家对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视也在提高,近几年陆续出台了多项指导性政策。例如,2024年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出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30年,建成完善传染病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智能设备等技术,提升针对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实时分析和集中研判能力,提升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在国家顶层战略规划的推动下,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地方创新性政策和试点项目。地方智慧医疗发展整体呈现梯度发展态势:沿海城市和一线城市因拥有较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和生命科学与医疗企业,整体发展较为活跃;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对智慧医疗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但受数智技术普及应用率较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结构性问题的影响,整体发展速度慢于沿海一线城市。目前各省市的智慧医疗发展模式以“政府主导,多方合作”为主,即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框架,企业、医院及科研院所借助各自优势相互合作推进智慧医疗建设。纵观各地的智慧医疗发展进程,长三角地区的智慧医疗发展较快,主要侧重于全链条数字转型和智能信息化升级,北京和深圳则是较关注“AI+医疗场景”的开发。图表2:中国医疗体系逐渐向智慧医疗发展来源:案头研究,德勤研究 • 医院管理系统建设,建立以财务、运营、流程管理为核心的HIS系统。 • 院内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如临床管理信息化系统(CIS)、影像信息管理系统(PACS)。1.0阶段院内信息化2.0阶段医疗信息化3.0阶段医疗智慧化 • 明确电子病历整体框架和建设方案,推动医疗机构内部电子病历系统应用。 • 发展互联网医院,推广在线问诊等在线服务。 • 夯实电子病历建设,实现医疗信息在医疗机构之间、在区域内的共享和交换。 • 明晰智慧医院定义和标准,加速智慧医院的建设。04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白皮书052021年6月,上海市卫健委发布《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推动市级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工作。2022年,上海仁济医院率先运用腾讯医疗大模型,拓宽互联网医院智能客服的服务范围,实现挂号、就诊、缴费、报销、报告、药品物流查询的全流程客服引导,进一步优化患者就诊流程与体验。2021年6月,浙江省发改
[德勤]:中国智慧医疗行业白皮书,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42M,页数2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