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预期差(1):通胀,还是通缩?再通胀不容易,美债将迎买点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 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海外经济与大类资产动态 特朗普预期差(1):通胀,还是通缩? 再通胀不容易,美债将迎买点 核心观点:“特朗普交易”呈现出“强美元+高利率”的特征,背后的一个逻辑是再通胀风险。但是,这可能是一大“特朗普预期差”。特朗普与物价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关税、减税、能源、移民。市场过度关注其通胀逻辑,却忽视了潜在的通缩影响机制。特朗普当选,再通胀未必会出现;若“特朗普交易”催化美债利率走高,将是美债的难得买点。 特朗普当选,再通胀未必会出现;若“特朗普交易”催化美债利率走高,将是美债的难得买点。 “特朗普交易”呈现出“强美元+高利率”的特征,背后的 一个逻辑是再通胀风险。但是,这可能是一大“特朗普预期差”。 特朗普与物价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关税、减税、能源、 移民。市场过度关注其通胀逻辑,却忽视了潜在的通缩影响机制。 一、对外关税:通胀和通缩的力量相互对冲 由于关税向非美厂商的传导不畅,特朗普加征关税确实存 在通胀效应:首先,终端进口消费品价格直接上升;其次,生产 成本被动推升;最后,其他国家竞争厂商的策略性涨价。 但是,关税同样会给美国带来一定通缩压力,至少体现 在:需求萎缩(美国进口、全球贸易均遭显著打压,整体进口价格 下行 )、金融冲击(美股等大跌,拖累上游大宗品价格)、和美元升 值(汇率自动调节,输入性通缩)等 3 个层面。 关税的实际通胀提振或有限。对直接 PCE 提振有上限,仅 是一次性冲击、无法形成持续环比压力,且有通缩机制进行对冲。 二、对内减税:2018 减税对通胀的拉动远小于疫情期间财政补贴 2020 补贴使得美国居民收入和消费中枢上了一个台阶,低 收入家庭是主要获益者。2018 减税政策效果有限,让渡的利益未 能流向低收入家庭和转化成企业的资本开支,涨薪情况同样不 理想 ;税率下调好处主要被富人群体、企业高管等瓜分。减税等于 通胀的逻辑并不牢靠。 此外,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减税力度,或明显小于第一任 期,政策空间本就受限。一方面,分裂国会下财税政策难以推进; 另一方面,即使横扫国会,共和党本次竞选纲领也未传递出进一 步大幅下调税率的信号,永久化此前的减税政策果实是重点。 三、传统能源:提升原油产量,会压制油价,更多是通缩影响 这一点市场有共识。特朗普对传统能源的生产较为支持 ,相关监管也更松,有利于美国原油增产,OPEC+维持减产的压力 增加 ,对 钱伟 qianwei@csc.com.cn SAC 编号:S1440521110002 发布日期: 2024 年 10 月 23 日 海外经济与大类资产 1 海 外经济与大类资产研究 海外经济与大类资产动态报告 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于油价将是利空。 四、限制移民:通胀的结构影响或大于总量影响 从总量上看,美国就业市场的劳动力缺口已经回到 2019 年之前的水平,供给和需求基本恢复平衡,即使 2025年后非法移民流入出现下降,也仍有一定安全垫。 从结构上看,美国目前劳动力供需矛盾更多体现在高端服务业和制造业,非法移民就业集中的低端服 务业 和建筑业等薪资增速已经大幅下行,由于特朗普声称或放宽高端移民,其移民政策对薪资和通胀或存在结 构性 改善的可能。 2 海 外经济与大类资产研究 海外经济与大类资产动态报告 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一、特朗普交易的核心因素是再通胀,但实际情况呢? 不论是 2016 年,还是今年 7 月和 10 月,“特朗普交易”都呈现出“强美元+高利率”的特征,背后的一个逻辑是,市场认为特朗普的诸多政策主张,有导致美国二次通胀的风险。 特朗普政策主张中,和物价相关度较高的部分集中在 4 个方面:一是对外关税,二是对内减税,三是限制移民,四是支持能源。其中,前三项均被理解为推升通胀。 但是,这可能是一大“特朗普争议”。市场似乎过度关注上述政策的通胀逻辑,但对于其具体的影响程度、以及潜在的通缩影响机制,理解不足。 实际上,特朗普上述政策在 2018-2019 年任期期间,也都同时出现,但美国通胀在这段时期反而中枢回落,并未出现再通胀。 假设特朗普赢得大选、且政策方向与预期一致,再通胀也未必会出现;若“特朗普交易”使得短期降息预期大幅回落、美债利率走高,将是美债的买点。 我们对四项政策的物价影响做一个全面梳理: 图 1:特朗普政策的通胀影响,集中在四个政策方向 图 2:特朗普类似政策主张,在上轮任期内并未造成通胀压力 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 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 二、对外关税:通胀和通缩的力量相互对冲 (1)由于关税向非美厂商的传导不畅,特朗普加征关税确实存在通胀效应 领域市场主流定价方向关税推升通胀减税推升通胀移民推升通胀能源限制通胀特朗普政策对通胀传导-0.10.00.10.20.30.42016201720182019美国:核心PCE:环比 %减税法案对华关税 3 海 外经济与大类资产研究 海外经济与大类资产动态报告 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对华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本土消费者和厂商承担,因此确实有推升美国物价的情况;直观数据看,2018 年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不含税商品价格,相对于东盟、发达经济体,并没有相对走弱,反而阶段性走强,显示中国厂商并没有超额的策略性降价。 关税要想抬升美国本土的通胀,需要一定的前提,即关税成本不能全部由非美厂商承担。假设关税负担被 100%转嫁出去,美国消费者面临的终端消费价格将维持不变。主流的市场和政策研究结果显示,2018 年开始的美国对华新增关税,向中国厂商传导非常不通畅,代表性的逻辑包括: 供给的转移存在一定障碍,无法全部转向其他替代国,中国厂商短期有一定的定价权(Fajgelbaum,2020); 未来需求前移,预期到关税的加征,以及中美关系恶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美国消费者可能提前采购更多中方物品,订购量的上升增加了部分中国厂商的定价权(Alessandria and Mix,2021); 政府补贴的广泛存在,例如退税等机制,对冲部分价格影响(Blanchard et al.,2019); 价格存在粘性,很多订单有长期价格,短期无法改变(Jiao et al.,2020)。 这一实证结果,在美国进口价格的数据上也有直观体现。如果中国厂商承担了主要的关税负担,则同一时期,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将相对于东盟等替代国有明显下降,但这一现象在 2018-2019 年并未出现,反而出现阶段性的中国商品价格相对走强。 图 3:实证结果:关税向中国厂商传导的能力基本为零 图 4: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关税前价格并未额外下降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 资料来源:Wind,中信建投 传导系数 β∈[0,1]Amiti et al. (2019)0.012Fajgelbaum et al. (202

立即下载
综合
2024-10-28
中信建投
15页
1.91M
收藏
分享

[中信建投]:特朗普预期差(1):通胀,还是通缩?再通胀不容易,美债将迎买点,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91M,页数15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15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15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16.全球装机持续增长 图17.公司全球市占率稳步提升
综合
2024-10-28
来源:宁德时代(300750)3Q24盈利坚如磐石,新产品持续发力
查看原文
图14.国内月度装机量持续提升 图15.国内月度市占率及剔除比亚迪份额
综合
2024-10-28
来源:宁德时代(300750)3Q24盈利坚如磐石,新产品持续发力
查看原文
表2.单季度公司现金流量表(亿元) 3Q2023 2Q2024 3Q2024 同比 环比
综合
2024-10-28
来源:宁德时代(300750)3Q24盈利坚如磐石,新产品持续发力
查看原文
图13.3Q2024 预计负债环比增加
综合
2024-10-28
来源:宁德时代(300750)3Q24盈利坚如磐石,新产品持续发力
查看原文
图12.3Q24 存货环比+14.9%
综合
2024-10-28
来源:宁德时代(300750)3Q24盈利坚如磐石,新产品持续发力
查看原文
图11.3Q24 在建工程环比下滑,合同负债环比提升
综合
2024-10-28
来源:宁德时代(300750)3Q24盈利坚如磐石,新产品持续发力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