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
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1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2023年5月致谢执行摘要1. 引言2. 中国的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作用2.1. 理解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排放2.2. 解决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3. 中国的食物和土地利用政策格局与碳中和3.1. 制度障碍3.2. 政策障碍4. 未来行动建议:采取系统性措施以减少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排放4.1. 针对中国政策制定者的行动建议4.2. 针对研究人员的行动建议4.3. 针对非政府组织的行动建议附件一: 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温室气体贡献估算值(对应正文图2)参考文献目录1235510131314161617171819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1作者柏兆海中国科学院Clara Douzal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樊胜根 中国农业大学丁宏宇世界资源研究所Aline Mosnier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Seth Cook 食物和土地利用联盟赵海军食物和土地利用联盟致谢建议引用方式:Helen Ding, Aline Mosnier, Clara Douzal, Zhaohai Bai, Haijun Zhao, Seth Cook and Shenggen Fan, 2023. Tapping the emissions reduction potential of China’s food and land use systems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The Food and Land Use Coalition, London.食物和土地利用联盟(FOLU)感谢挪威的国际气候和森林倡议(NICFI)资助本出版物。本文作者向胡敏(中国创新绿色发展中心)、Patty Fong(全球食物未来联盟)、Dedy Mahardika(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常锦峰(中国浙江大学)、Scarlett Benson(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和Olaf Erenstein(食物和土地利用联盟)的评论致谢。自2020年10月以来,中国食物与土地利用联盟组织了多次专家研讨会,其中Guido Schmidt-Traub (Systemiq公司)、Jordan Poncet(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高吉喜(中国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李硕(绿色和平组织)、李琳(世界自然基金会)和Melissa Pin-field(美国蒙特利国际研究学院)等国内外业内专家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使本文受益匪浅。我们也要感谢Fiona Hinchcliffe的优秀编编辑,以及Regency creative的精湛设计。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资助者或相关机构的观点。通常的免责声明适用。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2执行摘要中国目前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长期脱碳路径主要集中在能源及其相关行业。由于缺少科学数据和整体政策框架,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气候减缓潜力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通过回顾文献以及不同来源数据库可以发现,2005年至2015年,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大来源是农业生产(44%),其次是产后和消费环节(31%)。本文明确了以供需为导向的减排措施及其对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协同效益,探讨了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的政策环境,并识别了一些影响碳中和实现的制度和政策障碍。中国需要针对各经济领域减排制定协调统一的政策,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气候行动等多项目标,综合性解决食物和土地利用排放问题。以此为目标采取行动,将有助于促进长期经济繁荣。为促进中国目前以部门为中心的行动方式向整体、系统的方式过渡,本文提出了针对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和非政府组织的具体行动建议。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2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3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21年8月发布的特别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数据(IPCC,2021),表明除非各国能在未来十年内统一行动,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很可能在2030年至2050年初之间达到或超过《巴黎协定》设定的1.5°C温控目标(Levin等,2021)。然而,国家自主贡献(National Determined Contribution,NDC)中做出的首轮全球承诺不足以在2100年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以内(Climate Watch,2021),而升温更有可能在2.5°C-3°C之间(Rogelj等,2018)。为实现1.5°C温控目标,各国需将预测的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5%(UNEP,2021)。但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之前各国修订的国家自主贡献承诺只能实现7.5%的减排需求,远远达不到全球温控目标。全球农业和土地利用部门(通常被称为“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在2007年至2016年间产生了100至1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GtCO2e)的排放,约占年度温室气体通量(净排放量)的25%(IPCC,2019)。其中农业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一半,另一半来自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IPCC,2019)。如果将全部食物系统相关排放纳入,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则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三分之一(IPCC,2019;Roe等,2019;Tubiello等,2021;另见文框1)。据估计,在农业、林业、湿地和生物能源领域进行土地利用转型并采取相应措施,可实现2050年全球减排目标的30%以上(每年1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Roe等,2019)。具体而言,这些措施包括:(1)通过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改进农业生产措施,提倡素食,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等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通过退化土壤修复,森林优化管理和农林复合系统推广,加强土壤固碳,以及部署生物质能源与碳捕捉和碳封存(BECCS)等措施固碳减排。尽管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在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较大,且具有较大的固碳减排潜力,但目前并没有得到各国政策制定者的足够重视(FOLU 和 SDSN,2021)。很少有国家明确提出基于农业和土地利用的碳减排目标(Fyson 和 Jeffery, 2019),也没有完全开发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WWF等,2020)。 11 然而,由于森林成为格拉斯哥COP26的前沿和中心议题,因此这届大会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COP26上发布的重要声明有《格拉斯哥森林和土地利用领导人宣言》,其中137个国家承诺到2030年共同阻止森林损失和土地退化(Masood and Tollefson, 2021)。此类与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相关的行动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应被纳入国家自主贡献。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4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42021年10月28日,中国发布了修订后的国家自主贡献(UNFCCC,2021)。其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
迈向碳中和:探索中国食物和土地利用系统的减排潜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96M,页数2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