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系列报告(四):智驾时代来临,国产汽车零部件厂商准备几何?
证券研究报告本报告仅供华金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智能驾驶系列报告(四):智驾时代来临,国产汽车零部件厂商准备几何?汽车行业报告领先大市-A(维持)2024年10月9日分析师:李蕙 S0910519100001联系人:曾晓婷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2核心观点u 智能汽车车身架构主要可分为感知、决策控制、执行及通信四大板块,目前国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感知系统已取得较强的话语权,在决策控制系统、执行系统领域亦取得一定竞争力。u 感知系统主要硬件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其中,激光雷达基本已实现完全国产化,摄像头模组国产化率过半,毫米波雷达角雷达国产化率达到30%以上、但前雷达国产化率相对较低。目前激光雷达市场由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华为、图达通四家主导,摄像头主要厂商有舜宇光学、德赛西威、海康威视、欧菲光、豪恩汽电等,毫米波雷达主要国产厂商包括华为、福瑞泰克、森思泰克、承泰科技等。u 决策控制系统主要由域控制器构成,智驾域控及座舱域控的国产化率均已超过40%;其中,德赛西威、华为在智驾域控及座舱域控上均取得较强竞争力。但智驾核心芯片及智能座舱核心芯片均由海外厂商主导、国产化率极低,目前智驾芯片本土厂商主要包括地平线、华为、黑芝麻智能,而座舱芯片本土厂商主要有华为、芯擎科技、芯驰科技等。u 执行系统方面,线控底盘为未来发展趋势,目前线控制动系统国产化率达到30%以上;伯特利、利氪科技、拿森科技、格陆博、弗迪动力均已在线控制动市场取得一定地位,并积极延伸业务布局至线控转向、线控悬架等领域,未来有望进一步形成一体化线控底盘解决方案。u 通信系统方面,车内通信相关芯片国产化率极低;本土厂商方面,CAN芯片以芯力特为代表、以太网芯片方面以景略半导体、裕太微为代表的厂商相对领先。对外通信主要通过TBOX,东软集团、华为、联友等国产厂商已取得一定竞争力。u 风险提示:智能驾驶安全风险、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智能驾驶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技术迭代风险等风险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3目录01020403“眼睛与耳朵”——感知系统“大脑”——决策控制系统:域控制器与自动驾驶芯片“四肢”——执行系统:线控底盘“血液”——通信系统:车内通信与对外通信风险提示0506智能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及主要国产厂商总览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4目录01020403“眼睛与耳朵”——感知系统1.1 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必备传感器,价值量较高1.2 毫米波雷达:提供物体相对距离等信息,抗干扰能力强1.3 摄像头:前装搭载量快速增长“大脑”——决策控制系统:域控制器与自动驾驶芯片“四肢”——执行系统:线控底盘“血液”——通信系统:车内通信与对外通信05风险提示06智能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及主要国产厂商总览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5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华经产业研究院、华金证券研究所整理感知系统:通过多种传感器进行环境信息采集u 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及数据处理模块等,雷达及摄像头等传感器先进行环境数据采集,后统一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进行数据清洗及分析。u 据中投产业研究院,伴随智能驾驶逐步发展,近年来我国对于汽车传感器的需求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57亿元,2023年增长至354亿元,2017-2023年CAGR达到14.48%。按产品种类来看,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车身感知传感器占28%的市场份额、毫米波雷达占28%、车载摄像头占23%、其他占21%。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市场规模(亿元)yoy2017-2023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28%28%23%21%车身感知传感器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其他2022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份额注:2023年为测算数据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6资料来源:前瞻经济学人,盖世汽车,禾赛科技年报,速腾聚创年报,速腾聚创招股说明书,华金证券研究所整理1.1 激光雷达:高阶智驾必备传感器,价值量较高u 激光雷达(LiDAR)主要用于障碍检测、动态障碍检测识别与跟踪(行人及车辆等)、路面检测、环境建模等方面,具有视角大、测距范围大、检测精度高的特点。目前主流搭载方案为单车搭载1个主激光雷达以及数量不等的补盲激光雷达。u 近年来激光雷达步入规模化量产,成本伴随规模化生产而下降。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为激光雷达量产元年、当年装车量达11.8万台;2023年激光雷达装车量接近55万台,同比增速超300%;24H1激光雷达装车量已达到58.44万台,超过去年全年装机量。标配激光雷达车型渗透率从2023年1-5月的1.5%提升至2024年1-5月的4.7%,其中,2024年5月达到6.3%。价格方面,一方面,搭载方案从以往的机械式激光雷达转向固态/半固态激光雷达,固态及半固态激光雷达的制造成本相对低廉;另一方面,伴随智能驾驶快速发展带动激光雷达进入规模化生产,产品价格水平持续下探,速腾聚创2024Q1最新产品价格已降至约2600元。0102030405060702022202324H1我国激光雷达装机量(万台)22500539001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禾赛科技速腾聚创20202021202220232024Q1激光雷达产品价格持续下探(单位:元)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7资料来源:盖世汽车、Yole Group、华金证券研究所整理1.1 激光雷达:国产厂商已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主流厂商产品价格持续下探u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竞争格局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2021年以前,激光雷达市场主要由Velodyne、法雷奥等国外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厂商占比较低;2021年末,随着搭载国产激光雷达的车型陆续发布、交付,国产厂商的市场份额快速抬升。24H1,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技术及图达通四家国产厂商在国内市场的合计市占率超过97%;且根据标准普尔全球汽车披露的最新数据,随着ADAS和Robotaxi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2023年中国企业激光雷达销量占全球销量比例已超过80%。– 今年H1数据来看,速腾聚创占据装机量榜首:根据盖世汽车最新数据,速腾聚创今年H1凭借23.55万颗的交付量占据国内前装激光雷达搭载榜首,市场份额达到40.3%;华为凭借14.39万颗的交付量占据榜二,市占率为24.6%。14.0%4.0%4.0%78.0%禾赛科技万集科技道通科技其他2020年国内激光雷达竞争格局:以国外厂商为主近年来,国产厂商已掌握行业绝对话语权速腾聚创40.3%华为24.6%禾赛科技19.9%图达通14.9%其他0.3%速腾聚创华为禾赛科技图达通其他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8资料来源:速腾聚创官网、速腾聚创招股说明书及定期报告
[华金证券]:智能驾驶系列报告(四):智驾时代来临,国产汽车零部件厂商准备几何?,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4M,页数7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