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金融行业动态跟踪:健全人身险产品定价机制,助力防范利差损风险
行业动态跟踪 健全人身险产品定价机制,助力防范利差损风险 行业动态跟踪报告 行业报告 非银行金融 2024 年 08 月 04 日 强于大市(维持) 行情走势图 相关研究报告 【平安证券】行业半年度策略报告-非银行金融-保险业 2024 年中期策略报告:负债端已行稳,资产端待起航-强于大市 20240619 【平安证券】行业点评-非银行金融-上市险企 2024年 6 月保费数据:寿险量稳价增,产险保持稳健-强于大市 20240717 证券分析师 王维逸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40001 BQC673 WANGWEIYI059@pingan.com.cn 李冰婷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40002 LIBINGTING419@pingan.com.cn 韦霁雯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4070004 WEIJIWEN854@pingan.com.cn 事项: 根据中国证券报,8 月 2 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行业正式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平安观点: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分批下调,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通知》明确新备案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分批调整:传统险 2.5%(此前3.0%),分红险 2.0%(此前 2.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1.5%(此前2.0%);明确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强调差异化设定演示利率。《通知》明确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分批下调符合市场预期,符合监管长期以来按产品类型调整评估利率,持续引导行业降低负债成本、化解潜在利差损风险的工作思路。本次调整后,传统险预定利率降至 2.5%将回到 2013 年费改之前的水平,预计此前市场主推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吸引力将进一步下行,但寿险负债成本有望压降、利差损风险有望缓解。同时,监管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且考虑到分红险由险企和客户共担投资风险、分享经营成果,能够有效降低刚性负债成本,分红险或为寿险公司险种结构调整的更优方向;但也需关注分红险的销售难度。 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及时控制负债成本。《通知》明确“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参考 5 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 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 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由保险业协会发布”。利率中枢下行背景下,人身险产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具备较强的必要性,保险公司可以及时调整产品定价,以更快应对市场变化;同时,也符合海外发达保险市场在低利率时代通过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来及时调整负债成本、从负债端定价入手应对利差损风险的发展趋势。 《通知》强调深化“报行合一”,明确“加强产品在不同渠道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参考银保渠道经验,头部险企有望在既有优势之下率先实现平稳过渡、迎来业务质量的提升和保费增长,保费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投资建议:预定利率下调符合预期,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及时控制负债成本;政策鼓励开发长期分红险、强调深化“报行合一”,利好头部险企。保险股股息率较高、2024 全年有望延续负债端改善之势,目前行业估值和持仓仍处底部,看好行业长期配置价值。个股建议关注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 风险提示:1)权益市场波动导致利润承压、板块行情波动剧烈。2)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切换带来的负面影响超预期,寿险新单与 NBV 不及预期。3)监管政策不断趋严,对业务发展的影响程度可能超过预期评估情况。4)利率超预期下行,到期资产再配置和新增资产配置承压、获息能力下降。 证券研究报告 非银行金融·行业动态跟踪报告 2/ 8 根据中国证券报,8月 2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行业正式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人身险预定利率分批下调、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并对保单利益演示等再度规范;同时,明确了在保险产品销售执行中应严格执行“报行合一”。 一、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分批下调,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 《通知》明确新备案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和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将分批调整:传统险 2.5%,分红险 2.0%、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 1.5%。具体来看: 1)新备案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分批调整:2024 年 9 月 1 日起,普通型产品(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为 2.5%(此前 3.0%);2024 年 10 月 1 日起,分红型产品(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为 2.0%(此前 2.5%)、万能型产品(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 1.5%(此前 2.0%)。 2)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与预定利率上限水平和调整时间一致,传统险 2.5%,分红险 2.0%、万能险 1.5%。 3)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产品停止销售:预定利率超过 2.5%的传统险,自 2024 年 9 月 1 日停售;预定利率超 2.0%的分红险和保证利率超 1.5%的万能险,自 2024 年 10 月 1 日停售。 同时,《通知》明确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强调差异化设定演示利率。具体来看: 1)“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对于预定利率不高于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可以按普通型保险产品精算规定计算现金价值”。 2)“对于分红型保险产品和万能型保险产品,各公司在演示保单利益时,应当突出产品的保险保障功能,强调账户的利率风险共担和投资收益分成机制,帮助客户全面了解产品特点。要平衡好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与浮动收益、演示利益与红利实现率的关系,根据账户的资产配置特点和预期投资收益率,差异化设定演示利率,合理引导客户预期。在披露红利实现率时,应当以产品销售时使用的演示利率为计算基础”。 预定利率是指寿险产品在计算保险费时采用的利率,保险公司在厘定保险费时,应根据公司历史投资回报率经验和对未来的合理预期及产品特性按照审慎原则确定预定利率。尽管监管仅规定了预定利率上限,但人身险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预定利率一般都按照监管上限设置。 1)利率中枢下移背景下,险企投资收益率承压、寿险负债成本居高难下,传统险经营压力增加。《通知》明确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分批下调符合市场预期,符合监管长期以来按产品类型调整评估利率,持续引导行业降低负债成本、化解潜在利差损风险的工作思路。本次调整后,传统险预定利率降至 2.5%将回到 2013 年费改之前的水平,预计此前市场主推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的吸引力将进一步下行,但寿险负债成本有望压降、利差损风险有望缓解。同时,监管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且考虑到分红险由险企和客户共担投资风险、分享经营成果,能够有效降低刚性负债成本、并避免产品结构单一带来的利率风险,当前市场环境下,分红险或为寿险公司险种结构调整的更优方向;但也需关注分红险的销售难度。 根据新浪财经、证券时报,监管要求 2023 年 8 月 1 日起普通型和分红型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分别不高于 3%、2.5%;万能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不高于 2%。 根据中国证券报,2024 年 3 月起监管部门
[平安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动态跟踪:健全人身险产品定价机制,助力防范利差损风险,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06M,页数8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