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研究:资产荒深化,转债向何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固定收益 可转债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分析师: 黄伟平 S0190514080003 左大勇 S0190516070005 #assAuthor#研究助理: 雷霆 #relatedReport#相关报告 20190811 不再低的估值 20190804 转债对“资产荒”的解局——可转债市场 8 月展望 20190728 顺应躁动,识别预期差 20190722 风险偏好略降,但配置转债无妨——19Q2 基金转债持仓分析 20190721 暗流涌向转债“核心资产” 20190714 从容应对宁行赎回窗口的波动 20190707 1 月或许没那么快重来 20190630 短长两相宜——可转债市场 7月展望 20190623 又至平衡点,保持平常心 20190616 转债信用分析的实践讨论 20190609 忘记,开始——2019 年可转债中期策略 团队成员:黄伟平、左大勇、喻坤、罗婷、罗雨浓、吴鹏、雷霆、徐琳 投资要点 #sumary#⚫G 三峡 EB1 是 6 月底部以来最强的低位大盘品种,这有些超预期。近期转债表现可以简要概括为三个层次:1)6 月至 7 月初转债显然是权益思维,无论是光大还是招路上涨都是由于正股反弹的带动,且二者溢价率或价格也处于更优水平。2)但此后反弹则明显是资产荒逻辑,7 月下旬是发酵期,当时恰好宁行满足转股退市条件,市场对再配置力量充满期待,银行转债也出现了主动提估值。3)近期转债表现指向资产荒逻辑开始深化,低价的中信出现了溢价率最快的高位提升,低溢价的 G 三峡 EB1 也逐渐有了提估值迹象。 ⚫资产荒深化之下,投资者寻求保护和追求弹性并行:1)之前的低位 AAA转债有所表现后,再入场的资金可能会在其他提供安全性的标的上下手,明泰、鼎胜、中油 EB、航信均是案例。之所以能观察到这么明显的层次性,一方面是转债扩容使得投资者现在仍能较为从容地选择;另一方面信用差异仍在被强调。2)更高的估值锚+更好的结构性机会使得偏成长转债近期表现更佳,我们持续推荐的华为链也有较好表现,此前一直建议左侧布局的消费电子,恍惚间已经切换至右侧。而随之而来的,是转债定价模式从偏向流动性、安全性到偏向波动性切换。 ⚫转债策略:乐观点,但不要过度。本周上证综指年线附近的“反复横跳”显示 A 股韧性,往后看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有望短期修复,而中长债则得益于基本面下行和资产荒深化。短期股市风险偏好回升+无风险利率维持低位,将给转债带来较好局面。当然此时转债估值并不低,驱动上涨的主要力量依赖正股带动。近期仍需抓住转债的弹性机会:成长板块中拓邦、和而、启明、佳都是首选,光电、安图、长信等价位不低,但仍可参与,蓝思可以适当考虑。左侧仍是关注化工、汽车、基建行业,如兄弟、新泉、久立等,寒锐仍有可为。转债大幅调整的基础不足。追求安全的投资者仍可以延续安全底线思维,但建议在参与节奏上做好控制,底仓可对 G 三峡 EB1、核能、光大、苏银多些关注,攻守兼备标的如福能、蒙电、玲珑、圆通等仍然不变。明泰、海澜、德尔、鼎胜等可做博弈性考虑。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流动性变化超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 #ti资产荒深化,转债向何处? ——可转债研究#createTime1#2019 年 8 月 18 日 22092682/36139/20190819 15:2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2 - 可转债周报 报告正文 G 三峡 EB1 新高的背后 ⚫ G 三峡 EB1 是 6 月底部以来最强的低位大盘品种。 本周 G 三峡 EB1 上涨 2.41%,创出新高 109.58 元,转股溢价率 4.23%,而正股涨幅为 1.01%。实际上近期 G 三峡 EB1 不断创出新高,一定程度上领先正股。 在 7 月中旬观察到增量资金后,我们开始强调资产荒背景下核心转债的逻辑,低位、大盘、AAA 品种广受关注。市场的关注点在光大转债和苏银转债,G 三峡 EB1其实是受到疑问偏多的品种:1)在 100 元以下很多人还是安心的等待,当触及 102元后,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毕竟当成低波动的品种,替代纯债的思路,已经吃到 4—5%,完成目标;2)第二个位置是 105 元左右,很多投资者认为短期涨幅已经不低,持有的信念弱化。但就是在这样的不坚定中,G 三峡 EB1 反而成为阻力最小的品种,迅速创下新高。 如果从 6 月 6 日转债指数的低点算起,在低位、大盘、AAA 标的上,G 三峡 EB1是最佳标的,涨幅超过 10%,而最弱的中信不足 3%,光大和苏银也未到 5%。 ⚫ 低位大盘品种不同阶段的表现意味着驱动力的变化。 从节奏上来看,反弹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6 月 18 日—6 月 23 日,G20 开会前中美首脑通话,风险偏好快速修复,大盘AAA 品种普涨,光大转债、苏银转债表现最佳,整体溢价率均是压缩状态。在端午节后,6 月 11 日也曾有过一日游行情,当时最佳表现也是光大和苏银; 2)6 月 25 日—7 月 5 日,G20 会后风险偏好继续修复,股指继续反弹,此时大盘低位 AAA 品种整体表现平淡,维持平盘,招路转债是主要亮点,正股驱动是核心原因,招路溢价率处于同类中较低水平; 3)7 月下旬,大盘转债再次普涨,市场普遍注意到银行转债拉估值现象,资产荒逻辑逐渐深入人心; 4)8 月 7 日之后,经历波折的市场再次集体走强。多数大盘转债整体赚钱效应一般,但整体溢价率均有提高,其中,G 三峡 EB1 成为最突出表现的品种,中信转债溢价率出现上市以来最高位。 事实上,六只大盘低位 AAA 转债其实包含了三个层面:1)债性最强的中信转债YTM 高,但转股溢价率也高,可以当成大盘转债的下限;2)G 三峡 EB1,作为一个交换债本身受到一些偏见,同时考虑到正股较低的弹性,投资者更不愿意给溢价;3)光大转债、苏银转债、核能转债、招路转债在一个相似的维度定价,银行转债尽管不能下修,但这两个正股 PB 估值足够低,靠 ROE 转股似乎只是时间问题,而招路转债和核能转债虽然股票也乏善可陈,但毕竟是转债,且存在着下修的空间,也有一定的材性,所以定位比照光大转债和苏银转债。这四个标的的定位中价格高的光大转债基本蕴含了溢价率下限,反之价格较低的核能转债蕴含溢价率22092682/36139/20190819 15:2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3 - 可转债周报 上限,7 月下旬苏银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一度是四者的上限。 从行情的节奏和上述定位关系,可以简单勾勒出资金的偏好:1)6 月至 7 月初,转债显然是权益思维,无论是光大转债还是招路转债,都是由于正股反弹的带动,且二者溢价率或价格也处于更优的水平;2)但此后的反弹则明显是资产荒逻辑,7 月下旬是发酵期,当时恰好宁行转债满足转股退市条件,市场对再配置力量充满期待,银行转债也出现了主动提估值。但近期转债表现,指向资产荒逻辑开始深化,低价的中信转债出现了溢价率最快的高位提升,低溢价的 G 三峡 EB1 也逐渐有了提估值迹象。这是单纯观察低位 AAA 的六只大盘标的能得到的,如果将视角放在更全市场,其实能够得到更好的验证。 图表
[兴业证券]:可转债研究:资产荒深化,转债向何处?,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88M,页数1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