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024年中报业绩前瞻:把握低估值中业绩筑底的确定性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点评 证券研究报告 银行 2024 年 07 月 14 日 把握低估值中业绩筑底的确定性 看好 ——银行业 2024 年中报业绩前瞻 证券分析师 郑庆明 A0230519090001 zhengqm@swsresearch.com 林颖颖 A0230522070004 linyy@swsresearch.com 冯思远 A0230522090005 fengsy@swsresearch.com 研究支持 李禹昊 A0230123070008 liyh2@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冯思远 (8621)23297818× fengsy@swsresearch.com 本期投资提示: ⚫ 预计上市银行中报营收、利润表现依旧承压,或延续小幅负增长,大幅低于预期的可能性极低。从全年节奏来看,我们判断下半年银行利润表有望迎来边际修复,业绩增速缓步至正增长。根据我们对重点上市银行跟踪和模型预测,预计 1H24 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一季度持平约-2%,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收窄至 0.2%(1Q24:-0.8%)。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优质区域性银行还会维持业绩领跑态势,但同时也关注部分股份行底部向上改善:预计国有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 1.9%/下滑 1.3%,较一季报小幅改善;股份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5%/0%,仅兴业、中信、浙商营收维持正增长,关注兴业、浦发财报改善年的利润修复;优质城农商行仍是主角,预计城、农商行营收分别同比增长 4%、2%,稳定的营收增长叠加相对扎实的拨备,支撑业绩增速显著领先,测算城、农商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8.8%、2.8%,其中杭州、常熟、苏农等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或稳居 15%以上,苏州、瑞丰、成都、江苏等银行继续维持两位数业绩增速。 ⚫ 相较于一季报,上市银行非息收入难见起色,主因代销业务仍需消化降费等负面扰动、加之与债市投资相关的其他非息不可持续高增。在此基础上,我们倾向于聚焦利息收入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在长久期、高利率的存量存款逐步到期重定价、二季度叫停手工补息以及央行打破“唯信贷增量论”的政策环境下,更应关注量、价的积极因素: ◼ 1)充分适应新周期、新格局下信贷增速会自然、必然回落,信贷增长既要稳又要实。6 月末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 8.3%,较 2023 年末放缓约 2 个百分点,我们估算全年贷款增速在 8.9%左右,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 12.5 万亿,同比少增 3.1 万亿,假设全年新增贷款 21 万亿,上半年新增贷款占全年比重约 6成,基本持平 2019-23 年平均水平。从结构上看,1-6 月票据净减少超 3400 亿元(19-23 年同期平均为新增近 7200 亿元),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超 1.6 万亿元,预计也与银行主动“挤水分”有关。类比上市银行,预计上市银行二季度信贷投放也总体呈现“总量放缓、结构更实”的特征,预计贷款增速普遍有所放缓、不乏出现贷款同比少增,但与此同时主动压降票据、降低过低价格信贷投放也有助于稳定息差表现。 与此同时,弱需求客观存在,二季度尚未呈现明显复苏。① 基建增速放缓对企业中长贷增长带来直接影响(1-5 月基建累计投资增速较一季度末进一步放缓超 2个百分点);尽管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超 9%,但预计与设备更新政策推动有关,实体企业投资再生产需求尚待释放。② 1-6 月央行口径住户部门经营贷款+企业短期贷款合计同比少增近 1.4 万亿元(占行业贷款同比少增近 6 成),中小微客群需求尚待改善,这与中小企业 PMI 持续低于荣枯线相印证。③ 零售贷款增长动能明显不足,预计下半年有银行阶段性优化信贷结构,将一定零售贷款额度腾挪至对公(1-6 月居民短期消费贷净减少近 4000 亿元,同比多减近 1.2 万亿元;居民中长期消费贷自“5·17”新政后有所回暖,但年初以来累计仅新增约1900 亿元,同比少增近 3200 亿元)。 在此基础上,稳有效投放是营收更早企稳、表现好于行业的前提条件,重点关注资产端稳投放更有抓手的银行,既包括契合“五篇大文章”、抓好对公优质赛道、信贷储备更充分的全国性银行(除大行外,如股份行中兴业等),也包括精耕优质地区、所处区域信贷景气好于全国、且多年深耕实体客群的优质中小行。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行业点评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2页 共5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 2)息差下行趋势难以扭转,但我们判断二季度上市银行息差季度环比下降 2bps,同比降幅也会再度收敛,其中也会有银行率先实现环比持平或微升的企稳态势。综合考虑重定价、按揭利率下调、存款成本改善(含定期化),我们维持策略报告中对上市银行2024 全年息差同比下降 10-15bps 的判断,其中 1Q24 较 2023 年已下降约 13bps,在LPR 不再进一步下降的前提下,预计年内息差额外下降幅度有限。 ◆ ① 从负债端来看,叫停手工补息对全国性银行息差的托底作用更为明显;加之存量存款逐步重定价和存款结构优化,负债成本持续改善依然可期。4 月存款利率自律机制发布禁止手工补息倡议,对于此前对公活期存款利率明显偏离挂牌报价的银行(国有行 0.35%/其他银行 0.45%),假设其超自律定价降至协定存款定价上限(国有行 1.25%/其他银行 1.35%),叠加考虑部分存款转为定期存款,估算规范手工补息直接提振银行息差 3bps,其中股份行可提振约 4.6bps。同时,管控负债成本已是银行力保息差的“共识”,前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叠加主动调整新吸收存款久期结构,存款成本改善红利还将在 2024-2026 年逐步释放(若存量长期限存款全部滚动到期重定价,估算 2024-26 年将合计提振银行息差近 30bps)。 ◆ ② 从资产端来看,上半年贷款利率延续走弱大多消化前期存量政策影响,后续走势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实体需求恢复节奏。年初以来贷款利率同比持续走低,离不开前期政策对贷款定价的冲击,包括 5 年期 LPR 调整、存量按揭利率调降、公积金利率下调及化债等,估算这将拖累 2024 年上市银行息差同比收窄 18bps。环比来看,贷款利率尚难言企稳,核心受制于有效需求偏弱,在此基础上,尽管年内息差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但何时从“缓降”转为阶段性“不降”的拐点本质上取决于经济表现。若再度降息,重定价也不可避免,明年银行息差依然存在下行压力(今年 2月 5 年期 LPR 下降 25bps 将在明年重定价拖累银行息差 5.5bps;假设 1 年、5 年期 LPR 各再下降 20bps,将拖累银行息差约 12bps)。即使降息落地,但核心矛盾并非息差下降多少而是经济预期是否实质性改善,如果通过一系列政策拳能合理提振有效再生产再投资需求,这对于银行以量补价、托底营收是更为关键的。 ⚫ 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是大概率事件,前瞻性严控风险下出现超预期不良生成的概率极小,但季度间不良处置节奏或导致前瞻指标有所波动。预计行业不良生成率有所抬升但整体平稳,高拨备依然
[申万宏源]:银行业2024年中报业绩前瞻:把握低估值中业绩筑底的确定性,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47M,页数5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