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行业专题研究:国产商业化开启,进口替代有望加速
证券研究报告 国产商业化开启,进口替代有望加速 ——手术机器人行业专题研究 2024年4月29日 作者:吴佳青 黎一江 执业证书编号:S0930519120001、S0930522110001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 手术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医/患/院多方受益,国产商业化开启。手术机器人通过各种算法和机械装置,将医生的手部动作转换为手术器械在患者体内稳定、精准的微运动,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可分为腔镜机器人、骨科机器人等。2021年后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22年至今有十余款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下游以大型三甲医院为主。 他山之石:复盘直觉外科,卓越的技术和商业化能力造就行业标杆。直觉外科核心技术最早来自于美国SRI为军方设计的用于战地外科手术的机器人设备;后续公司又通过自主研发和外延收购的方式进行了大量技术积累。初期从头部医院、复杂术式切入,打开接受度;2014年起开始以经营租赁方式销售产品,发布高性价比的达芬奇X,向基层医院渗透。立足北美、走向全球,打开成长天花板。商业模式成熟,市场认可度高。 渗透率提升及国产替代确定性强,看好平台型公司和研发能力出色的公司。考虑到更多应用场景落地,叠加政策管控放松、保险扩大报销范围,推动手术机器人渗透率快速提升;本土设备集中上市并展开市场教育,国产替代可期。细分领域看,腔镜机器人市场竞争程度适中,本土公司市场份额提升确定性较强;骨科机器人当前核心矛盾为市场竞争,短期竞争加剧。我们看好背靠大型医疗集团、产品研发及商业化经验丰富、具备资金及渠道优势的平台型公司,其各产品管线有望陆续贡献收入,中长期成功出海销售,从而拔高市场规模天花板;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性能出色且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产公司,有望从单一产品做起稳步提升市场份额,并逐步丰富产品布局。 投资建议:手术机器人行业潜在空间大、渗透率低,增长动力充足;技术和资金壁垒较高,商业模式出色,保障营收持续性和盈利能力。建议优先关注治疗而非检测、患者基数大、初步具备产业化基础的细分赛道,如腔镜机器人行业。建议关注微创机器人,公司综合能力出色,中标入院进展较为顺利,新增全科室适应症催化短期业绩,中长期产品管线储备丰富;此外建议关注天智航、精锋医疗(拟上市)、思哲睿(拟上市)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配置证放开及纳入医保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或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等。 投资概要概要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应用场景广泛,医/患/院多方受益,国产商业化开启 复盘直觉外科,卓越的技术和商业化能力造就行业标杆 护城河高筑,看好平台型公司和研发能力出色的初创公司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2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11.1突破人手突破人手/人眼极限人眼极限,应用,应用场景广场景广泛 •定义:手术机器人,一种辅助医生开展各类外科手术的创新医疗器械,通过各种算法和机械装置,将医生的手部动作转换为手术器械在患者体内稳定、精准的微运动。 •分类:已逐步应用于泌尿外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可分为腔镜机器人、骨科机器人、神经外科机器人等。 •构成:腔镜机器人(医生控制台+机械臂+影像系统)、骨科机器人(导航控制系统+光学定位系统+机械臂)。 图1 腔镜手术机器人示意图 资料来源:精峰医疗招股说明书,和华瑞博公告,光大证券研究所 3 显示屏 图像处理器 主控制器 踏板 观察器 主刀医生 床旁助手 机械臂 图2 骨科手术机器人示意图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11.1 优化优化手术效果手术效果,医、,医、患、院患、院多方受多方受益 手术机器人的价值与发展阻力 资料来源:思哲睿招股说明书,精锋医疗招股说明书,肇庆医专官网,《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高江平,崔亮),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4 医生 患者 操作更精准,降低意外事故概率,减少医疗纠纷 减少术后康复时间,提升病床周转率 医院 缩短学习曲线 缩小资深医师与年轻医师间的差距,减少手术效果对医生从业经验和技术的依赖 × 手术费用高昂 远程手术成为可能,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政府 × 医保支付压力增加 × 采购成本高 × 需重新培训、练习 开放式手术微创化,创伤小、出血少、感染风险低 能够进入狭小部位,在还未引起明显症状时检测出癌变,及早进行治疗 图3 开放性手术与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切口对比 开放性 前列腺癌根治术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前列腺癌根治术 术中出血量 (ml) 400~1200 100~200 输血 (%) 2~10 0~1 并发症 (%) 10~20 5~10 住院时间(周) 2~4 1~2 恢复工作时间(周) 4~6 2~4 表1 开放性手术与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情况对比 (以前列腺癌根治术为例)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21.2 发展历程:中历程:中国起步国起步较晚,较晚,加快产加快产业化进业化进程 图4 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天智航招股说明书,微创机器人招股说明书,思哲睿招股说明书,头豹研究院,Medrobot,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5 产品陆续获批,加快商业化 1985 海外 中国 • 工业机器人PUMA560首次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神经外科活检 • 美国IBM和加州大学研发出首个手术机器人ROBODOC,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 1992 1994 • 美国公司Computer Motion设计的AESOP成为首个获FDA认证的手术机器人 1997 • 中国海军总医院与北航机器人研究所联合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医用机器人CRAS 1999 1998 • Computer Motion研制出首个真正实现主从遥操作的腔镜手术机器人ZEUS • 第二台CRAS研发成功,实现了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 2000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前列腺癌 2008 • MAKO研制出用于膝关节置换的RIO手术机器人 2011 • Mazor Robotics的Renaissance机器人获FDA批准,用于脊柱手术 2016 • 首个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Corpath GRX获FDA批准 2010 • 天智航骨科机器人通过CFDA批准 2021 • 威高的妙手S获NMPA三类证 2022年至今 • 多款国产机器人获批 科研院所牵头研发 产品陆续获批,加快商业化应用 多家公司开始布局 科研院所牵头研发 多家公司开始布局 2018 • 柏惠维康的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获批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31.3 商业模式:收模式:收入来源入来源多样,多样,售后收售后收费模式费模式优质优质 资料来源:直觉外科官网,天智航年报,光大证券研究所 6 图5 直觉外科营收结构 图6 天智航2022年营收结构 •达芬奇模式:设备+耗材+服务 ,营收持续性出色。直觉外科2022年耗材及服务营收占比已高达73%,已经证明了这种商业模式的优越性,前期设备销售贡献主要收入,当装机量达到一定数量时,耗材及服务保障持续发展。虽然手术机器人公司均可采取“设备+耗材+服务”的商业模式,但各公司通过
[光大证券]:手术机器人行业专题研究:国产商业化开启,进口替代有望加速,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71M,页数2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