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前沿】凯洛格企业大学白皮书5.0【2011】回归:卓越培训体系的关键要素
2011 年度企业大学白皮书 5.02011年中国企业培训体系现状调查报告回归:卓越培训体系的关键要素摘要版回归:卓越培训体系的关键要素1摘要全球化竞争态势愈演愈烈,商业环境的不确定也在动荡中放大,在 21 世纪的中国,企业最缺的不是机会,不是资金,而是人才。企业培训与人才培养越来越成为战略性命题,培训体系的建设被寄予更多的期望。然而,中国的企业大学(或培训中心)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却受到诸多制约与挑战,影响其战略作用的发挥。如何有效衡量和评估中国企业现有培训体系的建设水平?其成熟度如何?与优秀标杆企业的主要差距有哪些?如何有效提升企业培训体系的建设水平,快速打造卓越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了探索这些问题,凯洛格企业大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过去的一年对百余位CEO、企业大学校长 /CLO、专家学者进行了调研和访谈,包括凯洛格在咨询实践中的客户。在此基础上,凯洛格精心设计和开发了企业大学 / 培训体系扫描器,通过对战略集成、体系架构、项目开发、交付运营、学习技术和效用评估六个维度18 项指标的全面扫描,系统评估企业培训体系的成熟度。通过与国内外卓越企业的对标研究,不难发现企业高层的重视与投入已经不再是影响培训体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其核心还在于企业培训部门如何跳出“事务专家”的角色(具体见 Keylogic2009 年企业大学白皮书《转型:中国企业大学的新角色》),突破“培训孤岛”的局面(具体见 Keylogic2010 年企业大学白皮书《重塑:从培训体系到人才培养体系》),快速提升自身的专业力和影响力,凸显出“培训”工作的战略要义。秉承凯洛格过去的研究思想,结合本年度研究的关键发现,我们所特别强调的关键词是“回归”,即让培训工作回归到最本质的使命和意义上来:提升员工技能和绩效,推动业务改善和发展。这绝非仅靠几门花哨的课程就能完成的,我们不能再将“上课”视为培训的全部,或视为培训的目的,我们迫切需要构建卓越的培训体系,依据“体系”的动能和势能,来达成培训最本质的使命和意义!结合本次研究,我们的关键发现与建议有:(1)整体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迫切的人才发展需求形成强烈反差;(2)高层重视与投入不应再为借口,快速提升自身能力以有效支撑才是关键;(3)课程体系建设仍是当务之急,学习内容资源匹配程度亟待加强;(4)项目开发能力最为薄弱,需要构建自主开发团队并有效开展外部合作;(5)培训交付实施还远未高效,有待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与技术应用;(6)培训从业人员最需“被培训”,应明晰角色职责并构建能力模型。目 录1/ 摘要2/ 关于本次调研6/ 更多信息4/ 关键发现3/ 企业培训体系扫描器回归:卓越培训体系的关键要素2关于本次调研本报告主要通过标准化调研问卷和结构化案例访谈的方式收集来自于不同行业、区域和规模的企业 CEO、企业大学校长 /CLO 或学习发展负责人对中国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现状的看法和建议。此次调研总共覆盖 18 个行业(图表 1),共有153 家的中国企业参与,提供了详实的实践数据输入。在参加我们调研的企业中,有 1/3 的企业规模超过 10000 人,超过 69% 的受访者担任培训经理或以上职位。图表 1:参加调研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数据来源:KeyLogic 中国企业培训体系现状调研,2011 年ପҒ壝/:ͧўॆўͨਈ࢛ԗٗсପ૿࣒ࡶݺڄзЏڏউ۰֪фӲଭߑࠑਡॱன։େڃԛऐӲ哦ґҡҿѕ基于“凯洛格企业培训体系扫描器”相关评估指标,同时结合企业大学与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丰富咨询经验,我们对所收集的一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全面调查与评估中国企业大学(或培训中心)的发展现状。同时,我们选取了 8 家标杆企业(包含优秀在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作为“标杆对照组”,系统对比“标杆水平”与“平均水平”的实践数据,进一步发掘中国企业培训体系与优秀实践水平之间差距,发现“卓越培训体系的关键基因”。本报告由凯洛格企业大学咨询中心总监李智先生主笔,公司总裁王成先生审订。期间中心诸多资深顾问共同参与研究与分析,他们是上官艳秋、吴江、吴政铎、姜中皎。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参考借鉴了 ASTD(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Bersin & Associates 以及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哈佛商学院出版集团等国际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回归:卓越培训体系的关键要素3企业培训体系扫描器为全面衡量与评估企业培训体系的运营状况,覆盖业务需求、组织与规划、培训项目开发、培训交付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等诸多环节,凯洛格结合多年咨询实践经验与标杆研究成果,开发形成“企业培训体系扫描器”(KeyLogic Talent Development System Scanner)工具,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基础逻辑。(图表 2)体系扫描器包括战略集成、体系架构、项目开发、交付运营、学习技术以及效用评估六大维度评估指标,其中“战略集成”与“体系架构”关注业务需求与学习战略层面,“项目开发”、“交付运营”以及“学习技术”关注培训执行层面,“效用评估”则关注培训效果评估与效用价值层面。图表 2:企业培训体系扫描器׀Ѽॸ۟ܵ֗回归:卓越培训体系的关键要素4关键发现(一)整体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与迫切的人才发展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凯洛格 2011 年调研数据显示(图表 3),中国企业培训体系建设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平均分值仅为 2.20(满分 4 分),与标杆企业实践(平均得分 3.36)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中,“效用评估”、“项目开发”与“交付实施”三维度差距最大,表明目前培训体系对企业人才培养贡献仍有限,与迫切的人才发展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同时,基础的“项目开发”与“交付实施”仍然是诸多企业培训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二)高层重视与投入不应再成为借口,快速提升自身能力以有效支撑才是关键 过去,几乎所有接受凯洛格企业培训调研和访谈的企业都将“高层重视与投入”视为培训体系建设取得成功最为关键的要素。然而,本次调查数据却表明,在所有18 项二级衡量指标中,高层支持的平均水平相较于标杆水平,落后的差距最为微小(仅 0.49),即标杆企业在此项指标上不具备太多优势。因此,“高层不重视”不应再成为培训体系建设停滞不前的借口,其核心还在于培训管理部门有无足够的能力开发出优秀的培训与发展项目,有无足够的能力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从而有力地辅佐公司高层完成人才管理工作。(三)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内容资源匹配程度亟待加强调查数据显示,“建立或优化课程体系”是企业培训管理人员最为关注的工作,也是最为重要和基础性的工作。目前,仅有 32.8% 的受访企业构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而 100% 的标杆企业都已经构建了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同时,在所规划的课程体系中,已有课程内容资源相匹配的仅有 51.8%,标杆企业则达到 78.3%。因此,课程体系规划设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开发匹配内容,丰富课程体系资源建设。图表
【行业前沿】凯洛格企业大学白皮书5.0【2011】回归:卓越培训体系的关键要素,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79M,页数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