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及各省市经济财政债务分析
区域研究报告 - 1 - 2023 年全国及各省市经济财政债务分析 公共融资部 龚春云 摘要:2023 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供给需求稳步改善。2023年,各省市经济总量排名较上年变化不大,随着经济逐步复苏,绝大多数省市GDP 增速有所回升,其中主要得益于旅游市场升温等,西藏和海南 GDP 增速均超 9.0%,领跑全国。分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广东为我国首个 GDP 突破 13 万亿元的省份,山东、浙江等省份经济迈上新台阶,亦是我国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引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略显乏力,GDP 增速总体在全国排名中下游;西部地区中西藏、内蒙古等省份经济增长较快,广西、陕西排名末游;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吉林和辽宁经济恢复尚可,黑龙江经济增速排名垫底。 受益于经济回升向好以及上年大规模留抵退税拉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当年,全国各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正增长,西部地区增长快于中东部地区,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资源型省份因煤炭等价格回落,叠加上年高基数,当年财政收入增速显著放缓。从总量及排名看,上下游省份位次基本不变,中游排名较上年调整相对较多,除湖北和新疆 2023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上升三位外,其他省市排名总体变化不大;东部地区财政收入总量及质量仍优于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程度呈现东、中、西的阶梯式分布。 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看,2023 年,由于土地市场疲弱,国有土地出让收入持续减收,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延续下滑走势,但降幅明显收窄。分地区看,2023 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和西部经济体量较大的省份。从增速来看,2023 年全国绝大多数省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呈现负增长,近半数省市降幅超 10%,降幅超过 20%的省份包括广西、福建、宁夏、青海和安徽;11 个省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吉林、天津、内蒙古、贵州和河北增幅超 10%。 从政府债务情况看,2023 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继续抬升,专项债政策效能进一步发挥。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经济相较发达的中东部省份和四川,但贵州、云南、辽宁等经济欠发达省份债务规模亦较大。从债务压力看,随着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全国各省市债务压力亦有所加大,其中东部省份债务总量虽大,但因财政实力强,财政收入对政府债务的覆盖程度尚可,而财政实力相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区域研究报告 - 2 - 对偏弱的西部省份和东北地区债务压力愈发突出;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财政收入比率超过 2 倍的省市有 25 个,该比率超过 3 倍的省市有 14 个,包括西部的青海、甘肃、云南、广西、宁夏、贵州、新疆和内蒙古、东北三省、中部的湖南以及东部的天津和海南。 2023 年,房地产行业政策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有所宽松,但居民收入预期较弱、信心不足等因素导致房地产市场持续疲软,房企投资信心依然较弱,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探,但商品房销售跌幅有所收窄。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处于低位,市场悲观预期仍存,商品房销售乏力,土地市场延续低迷,土地成交量价延续下降态势,但降幅均有所收窄。分地区看,2023 年商品房销售额较大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以及西部的四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分布基本与商品房销售额分布相一致,绝大多数省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商品房销售额仍为负增长。 一、全国及各省市经济数据分析 2023 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供给需求稳步改善。2023 年,各省市经济总量排名较上年变化不大,随着经济逐步复苏,绝大多数省市 GDP 增速有所回升,其中主要得益于旅游市场升温等,西藏和海南 GDP 增速均超 9.0%,领跑全国。分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广东为我国首个 GDP 突破 13 万亿元的省份,山东、浙江等省份经济迈上新台阶,亦是我国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引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略显乏力,GDP 增速总体在全国排名中下游;西部地区中西藏、内蒙古等省份经济增长较快,广西、陕西排名末游;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吉林和辽宁经济恢复尚可,黑龙江经济增速排名垫底。 2023 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供给需求稳步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经初步核算,2023 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26.06 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2%,增速较 2022 年回升 2.2 个百分点。分季度看,2023 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 4.5%、6.3%、4.9%和 5.2%。分产业看,全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 8.98 万亿元,同比增长 4.1%;第二产业增加值 48.26 万亿元,同比增长 4.7%;第三产业增加值 68.82 万亿元,同比增长 5.8%。工业方面,2023 年我国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制造业稳步推进“高端化”,科技创新助力“智能化”,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 4.6%,增速较 2022年加快 1.0 个百分点,其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飞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31.5%、23.5%和 10.8%;智能车载设备制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区域研究报告 - 3 - 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60.0%、20.5%。服务业方面,2023年我国服务业持续恢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11.9%、9.3%和 6.8%。 从我国 31 个省市 2023 年经济总量来看,各省市 2023 年 GDP 排名较 2022年变化不大,仅四川与河南、上海与安徽、辽宁与重庆排名互换,其他省市排名均未变化。其中,排名前十位的省市中,前九位仍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和湖南;上海排名回升一位至第 10 位,安徽则后移一位至第 11 位。 从各区域经济情况看,东部沿海地区以其较优越的地理位置、较好的产业基础及较具竞争力的产业结构,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领先优势,2023 年东部地区十省市 GDP 总量合计占全部省市 GDP 总量的比重达 52.13%,占比较上年上升 0.25个百分点;在 GDP 排名前十位省市中,东部地区共占六席,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继续包揽前四位,经济总量均超八万亿元,广东为我国首个 GDP 突破 13 万亿元的省份,山东和浙江 GDP 总量分别首次突破 9 万亿元和 8 万亿元,亦是我国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引擎;福建、上海、河北、北京 GDP 总量均在四万亿元以上;天津和海南 GDP 总量相对偏小,分别为 1.67 万亿元和 0.76 万亿元。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尚可,2023 年中部六省市 GDP 总量占全部省市 GDP总量的比重为 21.58%,占比较上年下降 0.27 个百分点;其中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经济总量均超过 4.7 万亿元,分别位列全国第 6、7、
2023年全国及各省市经济财政债务分析,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1M,页数1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