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1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 2024/3/6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员 阎奕锦 010-66555831 yijin_yan@chiefgroup.com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事项: 2024 年 3 月 5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对 2023 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主要工作进行回顾,明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宏观政策取向,并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2024 年 3 月 6 日,财政部网站上发布了《关于 2023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4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主要观点: 经济:今年的经济形势定位和目标制定均偏正向——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 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描述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消极避责、做表面文章。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多发。” 我国的有利条件为“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2 总体定性为“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 经济增速目标设置在 5%左右,与上年相同,但实现难度较上年提升。将今年的 GDP 增速目标值设置在 5%左右,为较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主要是出于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考虑:1、一方面,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超过 1170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农民工、转业军人等群体的新增就业需求,今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因此政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 1200 万人以上,目标高于上年的 1200 万人左右;2、经济增长与就业存在关联带动效应,我国当前经济增长 1 个百分点可带动 200 多万人就业。以上年为例,GDP 增长 5.2%,城镇新增就业 1244 万人。从二者的关系看,今年 1200 万以上的新增就业目标需要 5.0%以上的经济增速。3、设置该增速目标值也是为了与 “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相衔接。 但今年 5%的增速目标要在上年 5.2%的基础上实现,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下难度高于上年。 ✓ CPI 涨幅目标值设置在 3%左右,与上年相同。经过测算,我们认为今年 CPI 走势呈现“前低后高,逐渐回升”的走势,全年通胀压力不大,设置 3%的 CPI 目标,主要是维持之前的目标值的连续性。 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今年开始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 赤字率为 3.0%,与上年持平。今年赤字金额 4.06 万亿元,较上年预算增加 1,800 亿元。财政收入增长、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利润、调入预算稳定基金等因素使可用财力增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8.5 万亿元,较上年高 1.1 万亿元。 ✓ 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 1 万亿元。超长期意味着为 30 年期或 50 年期,特别国债意味着不计入赤字率,体现出财政政策作用于当前的同时,也兼顾长远发展。 ✓ 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 3.9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1000 亿元。受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对地方政府基金收入的持续性影响,今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依然较低,较上年仅增长 0.1%至 7.08 万亿元。但预算支出增速较快,增长 18.6%至 12.0 万亿元,二者之间的差额靠上年结转收入391.87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收入 10000 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 39000 亿元三项补充。 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速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 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3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居于政府工作报告 2024 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也是今年两会的热词。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 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 它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投资重心向科技民生设备更新转移,传统基建投资分量淡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政策标本兼顾。“标”的方面,推动新型消费、传统消费、服务消费等各类消费。“本”的方面,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对于消费而言,要注意三点:一、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治“标”政策只是通过补贴等政策把部分靠后的置换需求前置,集中置换期过后置换需求会快速将至正常水平之下,对总体需求拉动较为有限。二、消费结构正处于从传统商品消费向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的阶段,新型消费和服务消费需求和实际消费金额均呈增加走势,政策要随势而动,做好助力。但与此同时,居民讲究性价比、消费降级等倾向也越发凸显;以春节假期出游消费为例,出行人次创新高,显著高于疫情前的 2019 年,但人均消费金额增速却为负值。三、增加收入、优化供给等治“本”政策对消费的拉动效果更为显著,但这些政策产生作用所需时间较长。 房地产:强调处置风险隐患和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 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 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市
[致富证券]: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64M,页数6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