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 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目录一、前言..................................................................................1二、疾病特点与分型................................................................2(一)肥胖定义与判定....................................................... 2(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3三、食养原则和建议................................................................4(一)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5(二)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6(三)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 7(四)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8(五)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 9(六)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9附录 1 成人肥胖患者的食物选择...........................................11附录 2 常见食物交换表......................................................... 15附录 3 不同地区食谱示例......................................................20一、东北地区....................................................................20二、西北地区....................................................................26三、华北地区....................................................................32四、华东地区....................................................................38五、华中地区....................................................................44六、西南地区....................................................................50七、华南地区....................................................................55附录 4 成人肥胖患者食养方举例...........................................61附录 5 成人肥胖判定标准......................................................66附录 6 常见身体活动强度系数.............................................. 671成人肥胖食养指南一、前言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 34.3%、16.4%,其中 18~44 岁、45~59 岁和 60 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 16.4%、18.3%和 13.6%,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 2 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2019 年全国 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体质指数(BMI),死亡人数为 54.95 万。肥胖的流行以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为国民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有研究预测,到2030 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 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 4180 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 21.5%,未来中国城乡居民超重肥胖率及其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因此,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肥胖的发生虽然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但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从而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贮存。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是肥胖防治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减肥关键三分靠动,七分靠吃。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2指导下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病机、证候,给予不同食养方案,具有调和气血、平衡人体阴阳、辅助疾病防治的作用。针对肥胖患者的不同体质,选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有助于达到减重效果,维持健康体重。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调整日常膳食结构,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以食养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调养方案,提出具有多学科优势互补的成人肥胖患者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本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成人肥胖患者,为肥胖防控提供食养指导。肥胖合并其他急性或慢性病的患者或有并发症者,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也可参考本指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二、疾病特点与分型(一)肥胖定义与判定。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根据肥胖病因及发病机制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为单纯性肥胖;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症为继发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是3常用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我国健康成年人的 BMI 正常 范 围 为 18.5kg/m2 ≤ BMI<24.0kg/m2 , 24.0kg/m2 ≤BMI<28.0kg/m2 为 超 重 , BMI ≥ 28.0kg/m2 为 肥 胖 ,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85cm≤成年男性 WC<90cm,80cm≤成年女性 WC<85cm 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前期;成年男性WC≥90cm,成年
[国家卫健委]: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04M,页数70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