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详细解读:从聚焦纾困到加速转型
注:本报告的预测及建议只作为一般的市场评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报告版权归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东南亚研究中心所有,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修改、复制、刊登、引用或向其他人分发。 研究报告 从聚焦纾困到加速转型 ——2024 年度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详细解读 阅读摘要 2 月 28 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2024 至 2025 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这是新一届政府任内第二份财政预算案。面对环球经济承压疲弱增长的复杂环境,香港特区政府针对性提出了夯实当前复苏基础的举措,政策资源统筹也高度重视打造中长期多元增长极,彰显稳增长惠民生、时不我待促转型的施政理念和战略决心。核心内容可概况为“聚力”“固旧”“育新”“夯基”几个方面,主要政策举措包括: “聚力”:聚焦重点领域,巩固经济持续复苏基础。继续推动“汇企引才”,首提发挥港投公司的资本引导作用和杠杆市场资源、支持孵化创科新业态,预计上半年提交公司迁册机制立法建议、率先为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和有限合伙基金设立简便的基金迁册机制。大力发展盛事经济,丰富特色旅游资源,夯实“人流”复苏基础。楼市全面“撤辣”、相机调整物业按揭贷款规定,提振香港楼市交投。 “固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和竞争优势。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优化港股一二级市场交投机制,推动债券、保险、离岸人民币、资产和财富管理等领域业务创新的若干举措,加快与内地及中东、东盟等更多元市场的金融合作。发掘香港传统产业优势,统筹“八大中心”建设,首提建设“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 “育新”,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步伐。首提北部都会区建设发债,加快建设河套香港园区、港深创科园区两大平台,北部都会区建设有望提速。明确绿色未来及数字化是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条主线,延续“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推动打造“航运绿色能源加注中心”;支持数字货币研发应用,围绕产业赋能加快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 “筑基”,提升民生福祉和持续发展基础。土地供应统筹考虑产业发展、民生需求和财政平衡,2024 年政府卖地计划中工业用地面积大幅增加,重点培育创科、医护、海运、空运、专利、法律等领域人才。基建先行促进区域发展,短中期致力满足运输及物流需求,长期聚焦推动跨区域连接。 欢迎扫码关注 工银亚洲研究 中国工商银行(亚洲) 东南亚研究中心 李卢霞 曹凤文 苏静怡 王珊 王靖斐 1 从聚焦纾困到加速转型 ——2024 年度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详细解读 一、《2024 年度财政预算案》出台宏观背景和政策逻辑 (一)香港经济仍处冲击恢复期,但不确定性压力仍大 香港经济有望迎来多重复苏利好。2023 年,全面通关背景下,本地及跨境“人流”逐步复常引领香港经济复苏,但全球外需放缓掣肘转口贸易相关“物流”活动回暖力度,利率高企、信心承压拖累资本和地产市场交投信心。2024 年乐观看,全球经济疫后持续复常(“人流”)、美联储政策转向(“资金流”)、世界贸易回暖(“物流”)等,有望为香港经济提供多重复苏动力。 但外部不确定性的或有挑战仍大。“人流”仍有进一步复苏空间(2023 年约 3400 万人次访港,恢复至 2017-2018 年的 55%左右),但在本地及内地游客消费偏好变化、毗邻旅游城市激烈竞争等背景下,“人流”对零售、住宿等行业的增长提振作用承压。全球贸易回暖、美联储政策转向利好香港转口贸易活动和金融市场交投,但地缘冲突前景、美联储降息路径仍不确定,预将继续拖累市场风险偏好和营商信心。 对于 2024 年经济增速,《2024 年度财政预算案》给出了2.5%-3.5%的预测值,既有对多重复苏利好的乐观预期,也对潜在不确定性有充分考虑。在 IMF 等国际组织调低全球经济增速预测的背景下,下调 2025-2028 年香港经济增速预测值 2 至 3.2%1,但仍高于疫情前 10 年 2.8%的均值,反映了对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坚定信心。 (二)把握百年变局历史契机,亟需加快战略转型步伐 加快连接多元市场,首提“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地缘博弈形势复杂演绎,香港亟需在巩固传统经贸关系的同时,加强与东盟、中东等更广阔地区的经贸联系与金融连通,提升香港市场对更多元市场、资金的连接角色。《2024 年度财政预算案》首提“将香港构建为跨国供应链管理中心”,顺势挖掘香港在“内地生产商产业链向海外延伸”进程中的商业机遇。 明确高质量发展方向,强调加快转型的紧迫感。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助激发经济持续创新和增长”,提出“绿色未来及数字化是当中两条主线”。绿色和数字化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主线,也是“一带一路”共建共赢合作的战略重点领域。“加速推动高质量”凸显加快转型的战略紧迫感,国际创科中心建设不仅加大“产学研”各环节政策资源支持,也提出加快建设河套香港园区、港深创科园区两大平台。 (三)部署财政整合计划,支持政策逆周期跨周期发力 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基调,政策重心转向促转型。联系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主要工具。伴随疫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恢复,相机取消了消费券等“普惠型”特殊纾困计划,但仍延期中小企纾困计划,即时全面“撤辣”,并加 1 2023 年预算案对 2024-2027 年香港经济增速预测值为 3.7%。 3 大对经济转型战略领域的税费和资金支持力度。总体看,2024 年政府整体开支/名义 GDP 为 24.6%,是 2018 年以来较高水平,仅低于 2020 年(30.5%)和 2022 年(28.9%)。 “节流”“开源”并重,兼顾财政灵活性和稳健性。根据《2024 年度财政预算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储备将于 2024财年末降至 2018 年以来低点、6851 亿港元,但至 2029 财年末增至 8322 亿港元、约相当于 12 个月政府开支。为此提出一揽子计划,包括“控制经营开支增长”(继续推行公务员编制零增长等)、“检视政府基本工程的缓急优次”、研究实施差异化税费制度改革、纳入“未来基金”投资收益等。低负债水平2则为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发债券融资加快北部都会区等战略性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裕空间。 二、《2024 年度财政预算案》内容要点:“聚力”、“固旧”、“育新”、“筑基” (一)“聚力”:聚焦重点领域,巩固经济持续复苏基础 一是延续实施“汇企引才”政策。汇企,强调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进办)、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创科局)、投资推广署及香港投资管理公司(港投公司)“主动接触”海内外企业。首提发挥港投公司的资本引导作用和杠杆市场资源,聚焦支持生命科技、绿色科技和金融、半导体、芯片、制造 2 2024 年 1 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港府未偿还债务占本地生产总值的 4.5%,他预计未来 5 年政府债务与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将介乎 9%至 13%,截至未来 5 年期末政府债务约占本地生产总值的 13%。 4 业升级转型等领域。预计上半年提交公司迁册机制立法建议,率先为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和有限合伙基金设立简便的基金迁册机制。引才,继续发挥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人才办)作用,拟检视“高才通”等安排、加强人才政策宣传。 二是提振本
[工银亚洲]:2024年度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详细解读:从聚焦纾困到加速转型,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58M,页数24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