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039):高端不亚于出海、持续看好华为理想、新能车并非消费品、马太效应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点评 证券研究报告 汽车 2024 年 01 月 03 日 高端不亚于出海、持续看好华为理想、新能车并非消费品、马太效应 看好 ——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039) 相关研究 "出牌紧凑但又更为谨慎,小米缓定价/理想缓上市-《2023/12/25-2023/12/29》汽车周报" 2024 年 1 月 1 日 "新能车换车周期或更久,车主更“爱”拥有它-从二手车成交数据看用户习惯 变迁" 2023 年 12 月 29 日 证券分析师 戴文杰 A0230522100006 daiwj@swsresearch.com 樊夏沛 A0230523080004 fanxp@swsresearch.com 研究支持 朱傅哲 A0230122080005 zhufz@swsresearch.com 邵翼 A0230123090002 shaoyi@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朱傅哲 (8621)23297818× zhufz@swsresearch.com 本期投资提示: 高端车型的利润水平并不亚于出口,其根本来源是品牌溢价。在短期内,由于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需要有更多强感知价值的配置来建立品牌溢价,因此难以有超额的毛利率表现。 高端市场曾经长期被 bba 等海外豪华品牌垄断,但 2023 年以来,尤其是 12 月多家自主与新势 力高端 新车 发布后 ,越 来越多 的中 国品牌 有机 会在高 端市 场拿到 份额。在2019-2021 年,40 万以上高端车型市场销量稳定在 55-60 万辆,2022 年则增长到接近72 万辆。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境况可能与 MPV 市场相似,拥有消费能力的客群,因没有好的供给而被转移到了其他的市场。所以 40 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我们认为不用对新供给的竞争格局太过悲观,新供给将催发新需求,并且自主品牌还将抢占 bba 下滑的存量市场。 我们认为现阶段华为和理想可以共同成长,其核心是共同开辟高端市场,这将是 2024 年整车除了智能化以外的另一大关键词。我们认为品牌力的建设需要有创意并且有战略性的布局。如果主打性价比,反而非常被动。目前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完成工业属性上对海外的弯道超车,因此后续更应该关注高端化的长期空间。之所以认为华为、理想可以同时成长,是因为他们具备这样的能力并且在持续耕耘。 2024 年整车高端化和智能化同样重要。其中智能化关注的是各车企的布局和追赶,但无法立即贡献利润;但高端化如果可以成功抢占市场,则可贡献明显利润增量,并且凭借品牌价值的先发优势持续巩固壁。同时近期 M9 订单超预期,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公司。 我们在报告《新能车换车周期或更久,车主更“爱”拥有它-从二手车成交数据看用户习惯变迁》中分析发现,对新能源车而言,与直觉相反,相较于燃油车,车主们拥车意愿似乎更高,换车需求甚至慢于传统燃油车型。我们认为可能有两方面原因:①新能源汽车的用车成本较低。②新能源汽车的残值率较低。 并且当前并非消费者换车意愿有下滑,反而是近年来二手车车龄在下降。复盘后我们发现,每年二手车市场车龄变化都有其特定原因:①2022 年上半年相比 2021 年的 6 年内车龄二手车占比均有提升,系当时疫情多地频发,叠加缺芯影响,导致新车供给受限,使得二手车获得阶段性高溢价,更多车主选择在高价位置出售二手车;②2023 年下半年,紧接而来的价格战使得换购需求再次爆发,一些原本就有换车计划的车主,因为更有吸引力的新车价格,而主动卖出持有车辆去执行了置换操作。 零部件的全球化拓展会比整车更快。因为零部件作为 ToB 产业,选好重要客户是否关键,跟随大客户在国内、海外布局,有客户承接相应产能,我们的成本优势、服务优势、高效率都会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充分体现。比如热管理赛道银轮股份、内外饰赛道新泉股份,平台化企业拓普集团等,这几个民营企业,在 2020 年以特斯拉为突破口开始后持续提高自身能力,以及全球化拓展,包含矩阵式的开发新客户,都在加速。因此在 2024 年,马太效应将继续凸显,我们也会持续看好上述企业 投资分析意见:整车方面,研究框架的迭代提示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华为(产业链)及理想。智能化落地加速,同时建议关注小鹏、长安。零部件方面,目前呈现较强的“主题性”投资机会,我们持续看好 2024 年以“智能化”+“造车新势力新车周期”+“特斯拉产业链变化”为主的行业机会,建议关注:新泉股份、星宇股份、川环科技等。 核心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地缘政治风险,行业复苏不及预期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行业点评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2 页 共 6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 高端不亚于出海 我们认为,高端车型的利润水平并不亚于出口,其根本的来源是品牌溢价。在短期内,由于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需要有更多强感知价值的配置来建立品牌溢价,因此难以有超额的毛利率表现,但由于其更高的 MSRP,因此毛利润绝对值相较于其传统产品仍然会有明显提升。在 2024 年,车企如果能在高端新能源市场获取一定的份额,那将是重要的超预期来源。 高端市场曾经长期被 bba 等海外豪华品牌垄断,但 2023 年以来,尤其是 12 月多家自主与新势力高端新车发布后,我们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有机会在高端市场拿到份额。在 2019-2021 年,40 万以上高端车型市场销量稳定在 55-60 万辆,2022 年则增长到接近 72 万辆。其增量贡献几乎来自于新能源的供给,而新能源供给中大多是中国品牌,而传统的燃油车在这个市场则呈现出下滑的状态。我们认为高端新能源市场的境况可能与 MPV 市场相似,拥有消费能力的客群,因没有好的供给而被转移到了其他的市场。所以在 40 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我们认为不用对新供给的竞争格局太过悲观,新供给将催发新需求,并且自主品牌还将抢占 bba 下滑的存量市场,这个市场值得后续持续跟踪。 2. 持续看好华为理想 我们认为现阶段华为和理想可以共同成长,并不冲突,其核心是共同开辟高端市场,这将是 2024 年整车除了智能化以外的另一大关键词。23 年 9 月 12 号华为发布 M7 以来,我们就在报告《华为产业链:瑞鹄、星宇、明新,冠盛股份-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025)》中看好华为及其产业链。同时我们也在《智能化趋势,华为和理想共同成长-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030)》《华为和理想共同成长 2-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031)》中持续强调了华为以及理想的共同成长。 2023 年车市出现了很明确的一个现象:如果某个车企通过“主打性价比”做了某一款车型,而不去战略性的做出自身独特的消费点,在今年很难实现持续的销量突破。例如: 1)23 年 4 月 13 号长城蓝山发布以后,不论从尺寸功能性的配置,价格定位都非常优质。这款 6 座大型 SUV 的尺寸介于 L8 到 L9 之间,售价为 27 万和 30.88 万,比L8 便宜 8~9 万元。市场当初预测这款车的销量能够
[申万宏源]:汽车行业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039):高端不亚于出海、持续看好华为理想、新能车并非消费品、马太效应,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7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