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

扫码下载报告研究团队普华永道项目负责人:张立钧 中国区域经济及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王斌 普华永道咨询服务(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人员:赵安然、张艳、陈昊扬、邓岚、徐陶冶、姚嘉颖、周贝怡、刘若姒、黄颖炜学术支持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学术组长:郝新华 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人员:刘幂轩 祝巧玲中山大学学术组长:郑跃平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人员:孔楚利 邓雅媚 赖玺滟随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23年11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世界的目光聚焦到旧金山。这是世界级湾区所在地,集聚了苹果、特斯拉、salesforce、OpenAI等全球数字经济巨头,素有“科技创新型湾区”之称。数字经济正成为驱动世界级湾区乃至全球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推动数字化成为推动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在大湾区发展基础深厚,其中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4万亿元,占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比重达12.8%,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首位。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大湾区数字经济的新引擎按下了“加速键”,新一轮科技浪潮和新型工业化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席卷大湾区,创新技术与创新集群不断涌现与扩散,催生多技术、多领域的跨界融合和生态重构。普华永道在今年初启动“数智湾区2023”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通过案例征集、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剖析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制造、生物科技等热点产业赛道,挖掘了一批大湾区数字经济实践案例和创新经验;联合中山大学数字治理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对全球四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及前沿领域进行剖析,形成本报告。报告发现,数字经济对大湾区制造业的重塑力量愈发强烈,通过对生产流程、生产模式以及全产业链协作的重塑,形成开放和融合的产业生态格局,而全生态的价值链模式正逐步成为制造业转型的新路径。与此同时,广阔的应用场景和丰富的数据资源,是这一价值链模式的重要要素,也让大湾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较其他区域更甚一等。对标世界三大国际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明显,空间范围更大、产业领域更宽,集中了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但也存在创新竞争力不足、硬连通和软对接仍需完善、应用场景和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有限等问题。报告对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全球数字技术创新高地、世界级“数字湾区”提供参考。前言三、工业机器人 — 以佛山为例(一)佛山工业机器人产业画像1.总体规模:佛山机器人规模呈跨越式增长2.区域分布:以顺德、南海为主布局工业机器人应用3.产业透视: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驱动产业发展(二)问题挑战1.产业链价值分配不均2.本土企业规模较小3.缺少高校和资本支撑(三) 措施建议1.依托园区带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2.以链主企业为牵引培育本土企业3.打通“资本 — 技术 — 产业”全周期链条四、电子信息制造 — 以东莞为例(一) 东莞电子智造产业画像1.总体规模:东莞具备最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2.区域分布:围绕松山湖和长安形成“两核多点”支撑3.产业透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迭代与升级(二)问题挑战1.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想转”“不会转”2.科技研发类企业市场化融资困难3.电子制造企业出海面临合规挑战(三) 措施建议1.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转型2.挖掘利用数据要素资源实现资产增值3.组建产业生态联盟助力企业合规“出海”一、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综述(一)总体规模和增长情况1.数字经济增加值持续领先全国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城市梯队(二)产业基础及分布情况1.聚焦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基础2.数字经济重点赛道及优质企业分布3.助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速形成二、智能网联汽车 — 以广州为例(一)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画像1.总体规模:广州打造万亿级规模的“智车之城”2.区域分布:南沙先行先试引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3.产业透视:由链主企业集聚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二)问题挑战1.上游核心零部件本地供应率不高2.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场景不足3.产业协同治理机制有待完善4.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发展支撑不够(三)措施建议1.聚焦零配件供应商的培育与招引2.加大自动驾驶商业应用场景开放3.建立产业发展的协同治理机制4.加快智慧城市路侧基础设施建设目录/01/04/08/11/12/13/15/16/17/19/20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新引擎1.深港创新合作“新极点”2.数据跨境流动“湾区通”3.数字技术转化“试验田”(二)“数字智谷”雏形初显1.数字经济产业释放活力2.数据交易市场全国第一3.数字技术创新平台集聚(三)探路数字经济共融发展1.试点“数据特区”,疏通数据要素跨境流动2.提升数字经济能级,强化数字科技成果转化3.便利要素通关自由,联合数字技术研发攻关七、三大国际级湾区经验与启示(一)旧金山湾区:高校科研催生数字科技创新生态(二)纽约湾区:借助资本融合数字科技和应用场景(三)东京湾区:从全球制造突围工业4.0转型发展八、结论与展望附录: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实践五、生物科技 — 以香港为例(一) 香港生物科技产业画像1.总体规模:香港生物科技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园区平台:园区平台提供生态要素重要支撑3.产业透视:从研发到资本赋能提升国际竞争力(二) 问题挑战1.国际机构参与中国生物科技创新研发较少2.大湾区生命健康集群实力落后于上海张江3.香港缺乏大型锚定机构和跨学科研究机构4.香港与内地之间科研数据跨境难题未解决(三) 措施建议1.向内地复制推广香港科创培育经验2.用好香港国际平台资源和资本优势3.引导大湾区科创企业加强合作转化4.争取更多先行制度落地港深创科园/21/23/24/27/27/27/25/26/261普华永道1. 数字经济增加值持续领先全国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最活跃的城市群。2022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4 万 亿 元 , 占 全 国 数 字 经 济 增 加 值 比 重 达12.8%,总量连续6年居全国首位。广东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7%,成为助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动力。根据2021年数据,广东数字经济中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比例约为1:2。 一方面,新兴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产业化持续突破;另一方面,珠三角规模庞大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释放了巨大需求潜力,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综述(一)总体规模和增长情况2016-2022年广东数字经济与地区生产总值规模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02468101214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产值规模(万亿元)数字经济规模GDP规模2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2021年广东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占比情况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指南》,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据中心委员会等。4万亿元1.9万亿元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港澳两地也为大湾区数字产业协同提供有力支

立即下载
金融
2023-12-22
普华永道
42页
0.93M
收藏
分享

[普华永道]: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3M,页数42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4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42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19. 债务负担加重削弱了投资增长,而投资回报却在不断减少 A. 各城市房地产投资增长与债务积累的相关性 B. 各城市 GDP 增长与房地产投资的相关性
金融
2023-12-22
来源:何去何从——驾驭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查看原文
图 18. 房地产业拉动增长的作用下降 A. 在建房地产供给 B. 房地产相关债务
金融
2023-12-22
来源:何去何从——驾驭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查看原文
图 17. 中国的投资回报率(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已在递减 A. 资本产出比 B.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平均资产回报率
金融
2023-12-22
来源:何去何从——驾驭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查看原文
表 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负债表 (占总资产百分比,加权平均) 资产 2017 2022 负债 2017 2022
金融
2023-12-22
来源:何去何从——驾驭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查看原文
图 8. 货物和服务贸易继续收缩,服务进口增长 A. 货物出口 B. 货物进口
金融
2023-12-22
来源:何去何从——驾驭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路径
查看原文
美国 CPI 背后的事件性冲击
金融
2023-12-22
来源:2024年中国经济展望:变局·重构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