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策略研究:碳中和趋势与相关投资机会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宏观策略碳中和趋势与相关投资机会2023 年 9 月 27 日宏观策略研究/专题报告山证策略团队分析师:范鑫执业登记编码:S0760523070002邮箱:fanxin@sxzq.com投资要点:碳中和的背景与前景大势所趋:《巴黎协定》之下的碳中和承诺。根据 2015 年签订的《巴黎协定》,全球将致力于在 2050 年实现 CO2 的净零排放(即碳中和),以努力将全球变暖控制在 1.5℃以内,截至 2023 年 7 月,已有 198 个国家成为缔约国,而碳中和的核心思路旨在逐步重塑全球碳平衡。全球碳排放:“达峰”途中,尚有缺口。经历了疫情后的全球复苏与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后,2050 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压力进一步加剧。据UNEP 测算,若维持当前政策不变,预计至 2100 年全球可能会变暖 2.8℃,远超《巴黎协定》目标水平。我国碳排放总量居全球之首,能源活动为全球最主要排放源。由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要素禀赋差异等原因,全球主要国家的碳中和进程存在明显差异,美、英等已实现碳达峰,而我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仍在走向碳达峰的过程中。2020 年能源活动碳排放总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 74.66%,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废物处理、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分别占 12.34%、6.58%、3.48%、2.93%。我国的碳中和之路:需求尚未达峰,减排的经济压力与跨区域电力调度面临挑战。我国发电供热、制造业用能及工业活动排放占比高,在“双碳”目标之下,需要同时兼顾增长与发展,因此面临的减排任务更加艰巨。全国各省份的经济结构存在差异,在低碳转型中面临不同的社会经济压力。此外,全国各省可再生能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在清洁能源替代方面的潜力不同,同时区域间电力供给与需求的错配亦十分明显,电网跨区域配送仍然存在技术上的约束。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不可忽视的机遇:巨大的市场空间。(1)从全球视角看,在走向碳达峰的过程中,绿色基础设施、风光发电产业链、低碳产品均具有非常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而我国基于较为完备、成熟的产业链,以及绿色行业具有较强的政策支持,不少产品具有明显的成本与技术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此类产品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点,叠加规模优势的累积,有望成为我国新的外贸增长点,为我国出口转型升级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渠道。(2)从国内视角看,我国本身碳排放总量较高,无论是能源结构转型,还是经济结构重塑、技术体系变革,当前均远未饱和,仍具有较大市场承接规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宏观策略研究/专题报告模。我国能源消费中传统化石能源占比高达 91.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目标水平,因此,在迈向碳中和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电气化空间,此外,电力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约为 27.7%,虽基本持平于全球平均水平,但距离最终的目标水平仍有空间,因此在全面电气化的过程中风光发电占比亦将进一步提升,实现规模与渗透率的双维度增长。实现碳中和:增加碳吸收与减少碳排放。(1)增加碳吸收:存在争议的碳汇路径与成本高昂的 CCUS。碳吸收一般有两条路径,分别为生物固碳与技术固碳,生物固碳即碳汇,有关碳汇对于碳中和的作用存在争议,有研究指出,从长期看其排放与吸收的碳总量相等。技术固碳一般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即 CCUS)技术,该技术前景可观,但成本高昂的制约明显,目前难以得到广泛应用。(2)减少碳排放:替代、转型与重塑。实现碳中和需要整个能源体系、经济结构的系统性转变。具体而言,供能方面,传统化石能源燃烧发电供热是产生二氧化碳的“重灾区”,提高能效与电气化是推动减排的关键手段,同时增加电力生产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相伴而生的是电力系统全面升级与重塑。工业方面,除了在供能环节中提高能效、运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燃烧供热外,还需通过技术革新与生产工艺优化,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寻找石灰石、煤还原剂等原材料替代。交通方面,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的电气化是当前技术趋势之下较易持续推进的减碳方式,而航空运输与船运目前的燃料替代仍然存在较大技术难度。此外,出行方式转变亦为减碳途径。基于碳中和的投资策略关注“从 0 到 1”,布局 “从 1 到 100”。碳中和是一个中长期主题,在全球碳中和趋势之下,巨大的减碳空间与市场规模意味着 CCUS 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将触发新的“蓝海”,但其技术发展同时具有较大不确定,研发周期、研发成本、研发成功率等均不明确,因此,对相关技术进展保持关注与跟踪为较优选择。而对于已经开始兑现业绩并且拥有中长期业绩确定性的行业,建议择机布局,一方面把握中长期机会,另一方面注意估值的合理性与性价比。相对看好以下行业板块:(1)新能源汽车(增长规模可观,业绩确定性强,中长期有望维持高景气);(2)风电光伏(受益于电气化以及可再生能源替代,成本已大幅下行,可应用性高,估值调整后投资价值凸显);(3)储能(受益于可再生能源替代,提高风光消纳与稳定性);(4)新材料(石化下游需求替代,自身符合减排要求)。反向思维:把握高耗能龙头的周期性机遇。降低传统能源供能占比以及限制高耗能行业或将使得新增产能受限,市场份额进一步向资金与技术实力较为雄厚的龙头集中,进而使其能够在周期性供给受限中增厚利润,提升表现,建议结合全球经济周期把握煤炭、化工、钢铁等板块机会。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全球能源供应冲击,地缘冲突超预期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宏观策略研究/专题报告目录一、 碳中和的背景与前景.................................................................................................................................................. 61、 大势所趋:《巴黎协定》之下的碳中和承诺.......................................................................................................... 62、 全球碳排放:“达峰”途中,尚有缺口.....................................................................................................................92.1 全球碳排放边际改善,但仍未“达峰”................................................................................................................. 92.2 我国碳排放总量居全球之首,能源活动为全球最主要排放源....................................................................... 113、 我国的碳中和之路:现状与挑战.................................
[山西证券]:宏观策略研究:碳中和趋势与相关投资机会,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01M,页数33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