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601117)化工投产大周期,支撑新签和业绩均持续增长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A 股公司简评 化学制品 化工投产大周期,支撑新签和业绩均持续增长 核心观点 (1)公司营收、净利维持相对稳定增长,主要有赖于化工行业资本开支大周期下、公司新签化学工程合同订单持续增长,且累积在手订单也持续转化为收入、利润的实现。 (2)当前时点,我们中短期内持续看好公司工程业务订单、收入增长,以及在新材料领域布局的逐步收获。长期而言也看好公司业务在“碳中和”背景下业务的可持续性。 事件 2023 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909.29 亿元,同比增长21.6%;实现归母净利 29.46 亿元,同比+11.2%。实现扣非净利29.48 亿元,同比+14.9%。 对应 Q2 单季实现归母净利 18.35 亿元,同比+9.7%;扣非净利18.38 亿,同比+14.6%。 简评 国内外在手订单持续转化推动稳健增长,新签势头同样良好 1、累计的在手订单支撑起营收、利润的稳健增长:同时,如下图1,由于订单周期延长、疫情防控等原因,公司近年来新签订单和营业收入(实物工作量)持续背离、在手订单快速累积。这部分累积的在手订单足以支撑起公司今年乃至未来 2-3 年内的营收增长。 2、化工投产大周期下,化学工程新签订单仍在稳健增长:21 年起,化工行业的扩张周期重新开启,行业资本开支水平明显高于全社会平均。中国化学作为化学工程领域市占率较高的企业,近年来新签订单因此同步向好:就公司经营情况公告,1-7 月公司新签合同金额 1958 亿元,同比+7%,其中核心的化学工程业务类合同累计 1430 亿元,同比+11%。 同时,在当前时点,我们认为公司传统化学工程业务、新材料实业业务都仍有良好发展前景—— 维持 买入 邓胜 dengsheng@csc.com.cn 021-68821629 SAC 编号:S1440518030004 邓天泽 dengtianze@csc.com.cn 010-86451606 SAC 编号:S1440522080003 发布日期: 2023 年 09 月 03 日 当前股价: 7.77 元 主要数据 股票价格绝对/相对市场表现(%) 1 个月 3 个月 12 个月 -8.05/-3.81 -8.48/-5.86 -11.90/-8.71 12 月最高/最低价(元) 10.60/7.07 总股本(万股) 610,947.06 流通 A 股(万股) 604,951.06 总市值(亿元) 474.71 流通市值(亿元) 470.05 近 3 月日均成交量(万) 4059.96 主要股东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40.24% 股价表现 相关研究报告 -18%-8%2%12%22%32%2022/8/312022/9/302022/10/312022/11/302022/12/312023/1/312023/2/282023/3/312023/4/302023/5/312023/6/302023/7/31中国化学上证指数中国化学(601117.SH) 1 A 股公司简评报告 中国化学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1、化学工程板块:收入端有望维持较强增长、利润率也有望修复 公司传统主业为化工专用工程,主要为化工企业提供工程施工等服务。目前 A 股市场给予建筑类央企的估值普遍较低,而我们认为中国的专用工程业务实际上有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不应按照传统的地产/基建工程企业理解,原因如下。 (1)未来 2-3 年公司工程业务都有望维持强劲表现:①在手订单的逐步转化:如下图,2017 年之前公司年度营收和新签订单额大致匹配,但 2018 年开始有大幅分化、累计在手订单数量明显增加,我们认为一方面化工行业新项目投资规模普遍越来越大、公司新签订单的建设周期也跟随着越来越长,一方面由于疫情和产业政策等原因部分新签订单无法顺利进行施工,即实物工作量不足。但这些在手订单最终还是要转化为收入,有望使得公司未来 2-3 年收入持续增长。 ②海外订单占比的常态化和“一带一路”催化:另外的,由于防疫要求公司海外订单占比近年来出现明显减少,根据公司经营公告,22 年公司境外新签合同为 378.96 亿元,同比下降 24%,占国内外新订单总额的比例为 13%。而在疫情前的 2017、2018、2019 年,这一比例分别为 35%、35%、60%(2019 年有海外大项目订单),差异明显。而后在防疫新形势下,我们预期公司海外订单占比也有望明显恢复。 图 1: 公司年度新签订单合同额和年度合同额对比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中信建投 (2)中长期看,推动存量化工产能的“进区入园”和碳中和改造:从中长期看,化工行业的新产能扩张和资本开支中枢可能有所下行。但在“双碳”指引下,存量产能的改造仍将持续很长时间。其中包括大量旧产能的进区入园,也包括服务于削减碳排的“降碳”、“零碳”、“负碳”改造。而公司在相关领域也均有所布局,有助于保持公司订单、收入的长期可持续性。 2、新材料实业板块:引领中国先进工艺己二腈破局,未来空间可观 公司在新材料实业板块多有布局,其中核心是以天辰齐翔为主体建设的己二腈项目及配套上下游产业链项目。这一项目我们认为值得长期关注,也认为从长期看这一资本开支计划有望贡献可观回报。首先是该项目体量足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年度新签订单量(除税,亿元)年度营业收入(亿元)2017年以前,营收和新签订单数量大致匹配2018年后,开始大幅分化 2 A 股公司简评报告 中国化学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和声明。 够大(百亿级别的资本开支和营收体量),足够支撑其公司的转型,其次,我们认为公司的己二腈产品线还有充分的产销扩张和效益提升空间: 己二腈的国产化正在使得高性能尼龙材料 PA66 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开启新的成长阶段。虽然不可否认在 PA66 产业链上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扩产计划。但有两点是相对确定的:①、量的层面:PA66 性能优异,在全产业链国产化、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后,有望迅速打开市场空间,同时也打开己二腈的需求空间;②价格和效益层面:采用丁二烯先进工艺的己二腈,是己二腈→己二胺(及己二酸)→PA66 切片→PA66 工程塑料和民用丝这一条产业链上为数不多的生产技术壁垒较高的环节。从长期看,很可能仍是集中了产业链较高附加值比例的环节。目前整个化纤产业景气度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一方面后续需求有恢复预期、一方面作为较为晚近才获得突破的先进工艺,公司仍有通过工艺改造和规模效应持续压低成本的空间。参考历史上中国化学的 MDI 和华鲁恒升的煤化工,可以预期这一成本压降空间是非常可观的,足够为公司在长期打开效益空间。
[中信建投]:中国化学(601117)化工投产大周期,支撑新签和业绩均持续增长,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97M,页数6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