炬光科技(688167)立足”产生光+调控光“,迈向中游更广阔空间
炬光科技:立足“产生光+调控光”,迈向中游更广阔空间证券研究报告电子行业公司深度分析师:郭彦辉guoyanhui@csc.com.cn18702192832SAC 执证编号:S1440520070009分析师:刘双锋liushuangfeng@csc.com.cnSAC 执证编号:S1440520070002SFC 中央编号:BNU539发布日期:2023年2月12日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在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情况下,本报告亦可能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核心观点•公司在激光产业上游深耕多年,已经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具备极强的硬科技。•目前公司将其在上游掌握的“产生光”和“调控光”的技术相结合,向激光雷达、泛半导体制程、家用医美等中下游领域拓展,与德国大陆集团、B公司、Cyden等国际国内顶级客户建立合作并签订框架协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0、3.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81倍、53倍、35倍。受益于激光雷达、泛半导体制程、家用医美等市场需求爆发,预计公司将迎来快速增长阶段, 故维持“买入”评级。2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摘要掌握激光上游“卡脖子”技术,业绩迎来快速增长。炬光科技为领先的激光元器件、光学元器件设计制造企业,为客户提供生产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和其他激光应用装备中所需核心元器件,此外公司正在拓展汽车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家用医美等领域。公司客户包括国内外知名企业如锐科、创鑫、Coherent、大陆集团、B公司、上海微电子、A公司、Cyden等。2020年公司前期业务整合以及大规模投入初见成效,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3487万元,公司盈利拐点初现。2021年公司业务继续稳定增长,实现营收4.76亿元,同比+32%,归母净利润达6776万元,同比+94%。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9亿元,同比+16%,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88%。激光持续渗透,从激光器到元器件双重国产替代,公司持续受益。1)根据前瞻经济学人数据,激光在中国制造业所占比重仅为30%,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40-50%)仍有较大差距,未来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激光渗透率将稳步提升。2)2017年到2021年,中国光纤激光器市场中IPG市场份额下滑24.6pcts,而锐科激光、创鑫激光等国内企业市场份额提升,分别上升15.2pcts、8.0pcts,国产替代已成为愈演愈烈的大趋势。在此趋势下,公司有望伴随下游客户一同成长,获得更高市场份额。“车载激光雷达、泛半导体制程、家用医美”轮番助力公司保持高成长。1)据TSR预测,2019-2024年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在2024年将超过350万,复合增速达110%,市场规模将超过40亿美金,复合增速达64%。公司已经与全球范围内多家tier1及激光雷达公司展开广泛合作,包括Velodyne、Luminar、大陆等。2019年,公司与德国大陆集团签署总金额约4亿元的激光雷达框架协议。2021年,公司与B客户签订《车用激光器领域框架合作协议》。2)据公司公开数据,芯片退火设备存量超千台,增量每年约超百台。公司为退火设备提供激光系统、光学系统等中游解决方案,价值量几十万~几百万。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背景下,公司相关业务有望成长更快。3)P&S Market Research预测2023年全球家用医美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67亿美元,公司为激光嫩肤、激光净肤等医美设备提供光源模组,目前已与Cyden签订8亿元独家供应合作协议。 4)公司可为消费电子客户提供大矢高硅光学件产品。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0、3.0亿元,同比增长92%、54%、49%。公司主营业务为元器件,毛利率较高,且具备较高技术壁垒,同时向中游的模组布局,下游主要为智能汽车、泛半导体、医美等高成长性行业,为激光雷达领域的稀缺标的。风险提示:激光雷达作为新兴车载应用,尚未获得消费者显著认可,存在未来相关车型减配导致激光雷达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3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公司业务及发展逻辑概览图1:公司业务及发展逻辑概览4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Yole,中信建投注:2022年财务数据为预测值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目录5五、盈利预测三、中游业务拓展成果初现,激光雷达酝酿爆发增长四、募投项目:募投加码产能扩张,夯实核心竞争力一、炬光科技:掌握激光上游“卡脖子”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二、传统元器件竞争格局稳固,高研发投入构筑核心竞争力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历史沿革:深耕激光上游,并购助力向中游延申炬光科技为领先的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光学元器件研发制造企业。公司于2007年在西安成立,主营业务为上游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光学元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为客户提供生产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和其他激光应用装备器中所需核心元器件,此外公司正在拓展中游光子应用模块市场,为客户提供多种应用场景下的光子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光通信、智能辅助驾驶等领域,产品已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锐科激光、创鑫激光、长光华芯、德国大陆集团、A公司、美国相干公司等。6图2:炬光科技历史沿革资料来源:公司官网,中信建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立足上游“产生光+调控光”核心技术,向中下游广泛拓展在产业链中,一方面,炬光位于上游,中游激光器制造商采购炬光的元器件后,集成加工为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并交付给下游激光设备集成商,下游厂商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集成为相关设备应用于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汽车等领域。另一方面,炬光正在往中游业务拓展,将“产生光子”和“调控光子”技术直接结合来形成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提供给下游激光设备集成商。2018-2021年1-6月炬光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60%、33.87%、40.56%和33.49%,相对比较分散,其主要客户多为国内外知名上市公司或企业,包括创鑫激光、锐科激光、德国大陆集团、A公司、D公司、中国科学院、相干公司等。7图3:炬光科技所处产业链位置资料来源:公司官网,中信建投仅供内部参考,请勿外传传统业务收入波动上升但占比下滑,拓展业务有望迎来爆发传统业务:2018-2019年公司四大业务中以半导体激光业务占主导,2020年受疫情影响半导体激光业务下游需求减少,半导体激光业务营收占比有所下降,但受益于公司对LIMO的成功整合,激光光学业务收入迅速增长,占比上升到51.37%,有效弥补了半导体激光业务的下滑。拓展业务:同时公司前期研发投入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方面激光雷达发射模组、泛半导体制程等获得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半导体激光业务中的预制金锡材料产品开始获得批量订单,成为了半导体激光业务新的增长点。2020年和2021年,激光雷达发射模组和光学系统业务占比逐年上升,随着新签协议交付有望迎来爆发增长。8图5:2018-2021年炬光科技各业务收入占比资料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中信建投图4:2018-2021年炬光科技各业务收入资料来源
[中信建投]:炬光科技(688167)立足”产生光+调控光“,迈向中游更广阔空间,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65M,页数61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