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报告

目录引言020607一、整体情况梳理1.1 数量与规模1.2 融资情况三、行业科创格局分析 3.1 企业分布 3.2 技术规模对比 3.3 各产业领域明星企业梳理081121222526摘要二、整体科创能力评价2.1 技术体量 2.2 技术质量 2.3 技术影响力 2.4 技术全球化 四、区域科创版图分析4.1 企业分布 4.2 技术规模对比 4.3 代表性区域科创能力解读2930333501智慧芽《202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报告》1415171920智慧芽《202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报告》02摘要1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基本特征自 2019 年以来,我国累计培育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公示 9279 家,实际培育认定 8997 家,已接近完成工信部提出的“十四五”一万家目标。典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有一定历史积淀的中小企业形态,“小巨人”的平均员工规模仅为 252 人,平均成立年限为 13 年。四批次近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仅占全国的 0.04%,但有近十倍的就业贡献,和百余倍的技术贡献,对全社会的科技发展起到有力支撑作用。“一万家”,小而精,支撑全社会科技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整体资本市场参与度不高,有过一级市场融资的企业占比约四成,上市公司则小于一成。资本市场的去向上,已上市的 646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绝大多数为 A 股上市,其中又以创业板最多,此外也有极少数赴港交所和新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 A 股市场、尤其是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这三大板块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中“小巨人”占比高达 48.8%,未来对北交所的支撑作用也将持续扩大。深度参与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03智慧芽《202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报告》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整体科创能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技术规模上的典型画像为累计申请 104 件专利、手握 16 件有效发明,这一技术规模是全国企业平均水平的 2.5 倍,也相当于典型上市企业的 15-2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 2021 年专利申请增速在 18.3%,远超过工信部对“十四五”期间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目标。技术体量上,规模较小但增长较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发明专利密度是 A 股上市企业的 3.4 倍 , 体现出较强的“专业化”、“精细化”的特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占比比 A 股上市企业更高但授权率更低,考虑到专利授权的长周期,已体现出较好的技术水平。技术质量上,技术密集度高且技术水平较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专利被引用 184.34 次,平均专利对外许可 0.59 次,平均专利对外转让 7.82 次,尤其通过专利被引发挥了较大的技术引领作用。技术影响力上,有较强的技术引领作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 PCT 专利仅为 1.27 件,占全部专利申请的比重为 1.2%,这一比例是中国头部企业的 1/5。从分布看,八成企业没有 PCT 专利,仅不足 0.1% 的企业有 100 件以上的 PCT 专利申请。技术全球化上,“走出去”程度还不高。3 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特色与前三批相比,第四批“小巨人”企业规模更小,成立时间更晚。科创能力上,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规模更小但增长更快,技术质量更高,技术全球化程度也更深,但技术影响力仍有待沉淀。行业聚焦上,第四批“小巨人”更加深度聚焦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并在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格外增加侧重。智慧芽《202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报告》044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行业科创格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产业导向为“中国制造 2025”所聚焦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实际入选的四批 9279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战略方向高度吻合,十大重点产业领域企业占比达到近八成,其中,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机械装备企业数量最多。服务“中国制造”,深度聚焦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对比 A 股上市企业的行业结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体现出较强的“硬科技”特色,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领域得到更多聚焦、重点扶持,企业数量占比高出 A 股上市企业 4-9个百分点。对比 A 股上市企业的行业科创能力,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以及航空航天装备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规模最接近上市公司水平,达到七至八成。体现“硬科技”特色,存在“硬科技”能力差异。5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区域科创版图“小巨人”数量最多的前 10 个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前 10 个省份占全部省份的 32.3%,其“小巨人”数量占比(即省份的集中度CR10)达到 68.1%。“小巨人”数量最多的前 10 个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重庆、武汉、杭州、成都、天津、苏州。前 10 个城市占全部城市数量的 3.3%,的“小巨人”数量占比(即城市的集中度 CR10)达到 33.3%。“小巨人”数量最多的前 10 个区县分别为北京海淀区、深圳宝安区、深圳南山区、上海浦东新区、北京大兴区、上海嘉定区、上海松江区、上海闵行区、武汉江夏区、成都武侯区。前 10 个区县占全部区县的比重仅为 0.7%,其“小巨人”数量占比(即区县的集中度CR10)达到 11.9%。企业分布上,省、市、县三个空间层级集中度提升,集聚效应明显。技术规模看,9 个省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规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江苏省的“小巨人”大而强,北京和上海的“小巨人”小而精。技术密集度看,北京、上海的“小巨人”技术密集度尤其突出,达到全国水平的两倍。科创能力上,江苏、北京和上海表现突出。05智慧芽《202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报告》引言经历十年政策演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成为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引领科技创新、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承上启下中坚力量。2013 年 7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培育和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18 年底,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首次定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本报告中简称“小巨人”,全称和简称混用)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也是中国未来的“隐形冠军”,并正式提出了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计划。2021年,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推动形成 100 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 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 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 2019 年第一批至今,我国累计培育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公示 9279 家,实际培育认定 8997 家,已接近完成“十四五”一万家的目标蓝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期望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个层面均有优秀表现,在培育和评估中看重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四个维度,其中,创新能力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分析

立即下载
互联网
2022-11-01
智慧芽
43页
1.58M
收藏
分享

[智慧芽]:202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报告,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58M,页数43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4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43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2012年 - 2022年9月资产证券化市场年度发行金额
互联网
2022-11-01
来源:世联评估城市快报[青岛](2022年10月)
查看原文
图. 70个大中城市分城市等级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互联网
2022-11-01
来源:世联评估城市快报[青岛](2022年10月)
查看原文
图. 2012年 - 2022年9月资产证券化市场年度发行金额
互联网
2022-11-01
来源:世联评估城市快报[北京](2022年10月)
查看原文
图. 70个大中城市分城市等级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互联网
2022-11-01
来源:世联评估城市快报[北京](2022年10月)
查看原文
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平台信创解决方案获奖证书
互联网
2022-11-01
来源:2021年工信部信创典型案例盘点:数据库
查看原文
爱可生云树 Shard 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入围通知
互联网
2022-11-01
来源:2021年工信部信创典型案例盘点:数据库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