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医疗器械行业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三:助听器行业,趋势性拐点显现,本土品牌迎机会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医药生物/ 医疗器械 2022 年 05 月 20 日 趋势性拐点显现,本土品牌迎机会 看好 ——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三:助听器行业 相关研究 证券分析师 刘靖 A0230512070005 liujing@swsresearch.com 刘建伟 A0230518010003 liujw2@swsresearch.com 周羽希 A0230521040001 zhouyx@swsresearch.com 联系人 周羽希 (8621)23297818×转 zhouyx@swsresearch.com 本期投资提示: 助听器为多学科融合产品,技术优势+渠道构筑壁垒。助听器主要是用来补足听力损失所造成的缺陷,以提高其与人会话交流能力的医疗器械,其细分品类较多,不同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我们认为助听器的核心竞争壁垒来自硬件+软件的综合性优势,硬件的参数以及算法的优劣极大程度的决定了助听器性能的好坏,以及患者的使用满意程度。目前中、高端的助听器品牌均以具备主流算法的研发能力,主要的区别来自于芯片的自主可控、算法的能力与先进性,以及下游渠道和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上游元器件国产化率苗头初显,下游格局改变或带来利润再分配。助听器上游元器件主要为芯片、换能器、电池和其他元器件组成,其中电池、外壳等器件已具备较高的国产化程度,而芯片仍基本依赖于海外厂商进口;目前我国已出现一部分芯片厂商完成了中低端级助听器芯片的商业化,但在高端产品领域仍与海外有一定差距。助听器下游主要为助听器的流通及服务环节,目前以听力验配中心为主;助听器是一个强验配、强体验型的行业,因此目前听力服务机构占据了产业链主要的价值构成,未来我们认为随着技术发展、渠道变革,助听器的价值链有望重塑,上游及品牌端的价值将逐步显现。 助听器行业空间潜力巨大,技术和政策驱动行业扩容。截止 2020 年,全球助听器行业规模为 65 亿美元,我国助听器行业规模为 60 亿元,此前助听器行业规模主要受到价格、获取渠道、佩戴美观度等因素影响。我们认为未来驱动因素主要来自听损人群的增长和渗透率的提升:1)听损人群的增长:老龄化、年轻人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生存环境的污染都可能导致听损人群数量显著增长;2)渗透率的提升:我国(<5%)乃至全球(17%)助听器的渗透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技术迭代、OTC 市场开放、政策补助推动等因素有望推动行业增长。 五大听力集团引领行业发展,本土企业陆续入局。现今全球及我国市场来说,五大听力集团均处于垄断的地位。长期以来海外龙头凭借其持续的创新能力带来的技术壁垒与先发优势,以及外延并购带来的优势互补、产业链整合效应,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我国本土品牌助听器与其相比仍然具有明显的代际差距。但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助听器潜在市场,上世纪 80-90 年代五大听力集团陆续进入我国市场,推动了我国助听器行业的发展,目前在我国除海外龙头品牌外,已初步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本土品牌,未来我们认为其有望寻求差异化的竞争策略,逐步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投资分析意见:行业趋势性拐点显现,技术迭代+市场扩充+渠道变革带来本土品牌的突破机会。综上,纵观我国助听器行业的发展,我们认为一些趋势性的拐点已经开始显现: 1)助听器产业集群出现,未来核心器件国产化带来的降本空间,增加本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2)新市场机遇,本土助听器可依靠自身优势,定位中轻度患者、发力 OTC 市场;3)技术革命催生渠道拓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有望替代传统线下验配,本土品牌有望利用电商等渠道蓬勃发展。未来随着技术、政策端的不断发力,我们相信我国助听器有望逐步走出规模小、研发弱的困境,力争在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推荐关注锦好医疗、可孚医疗、综艺股份、天健股份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行、OTC 助听器市场发展不及预期,上游芯片等核心部件国产替代进度不及预期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股票报告网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2 页 共 47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投资案件 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 随着 1960 年代我国助听器行业开始起步,到 1980-1990s 年代海外龙头企业进驻我国市场,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几十年来我国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和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本土企业。虽然在技术领先性及综合实力上尚存差距,但纵观我国助听器行业的发展,我们认为一些趋势性的拐点已经开始显现,未来随着技术的精进、元器件国产化带来的降本效应、新市场新渠道结构催生新机会,我们认为本土品牌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逐渐胜出。 推荐关注以出口 ODM 为主,正逐步向中高端及自主品牌助听器转型的锦好医疗;具备渠道优势,代理+自有助听器品牌双轮驱动的可孚医疗;专注上游芯片研发,率先实现助听器芯片商业化企业的综艺股份;以及凭借自身传统耳机技术及电声优势,定位专业验配助听器的天健股份。 原因及逻辑 我们认为我国具备全球最大的助听器潜在市场且趋势性的拐点开始出现,本土助听器品牌可抢抓行业机会,寻求差异化竞争路线,构建起自身的核心优势: 1)产业集群、核心器件国产化带来的降本空间,本土助听器品牌也有望向高端、自主品牌转型:我国制造业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具备成本优势,且部分核心元器件已出现国产替代趋势;未来随着研发投入加大,国产零部件进口替代有望加速,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新市场机遇,本土助听器定位中轻度患者、发力 OTC 市场:我们认为随着美国OTC 法案的落地执行,有望推动我国相关政策的完善。随着消费者对 OTC 产品认知及信任程度的提示,中端、普惠化的助听器市场有望引来高速增长,而我国本土助听器品牌在该细分市场拥有较大优势。 3)技术革命催生渠道拓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有望替代传统线下验配:过去主流的助听器产品较为依赖线下渠道的验配,属于强服务和体验型的行业;而线下渠道的铺设需要长时间的布局以及雄厚的资金支持,导致本土助听器品牌较难获得竞争优势。现今随着技术的迭代,远程测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部分渠道向线上电商及药店零售转移,我国本土品牌有望借力我国发达的电商渠道,主打线上销售。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1)市场认为海外龙头企业凭借先发及技术优势,垄断市场,形成了深厚的竞争壁垒,本土品牌难以突围。我们认为如上文所述,虽然我国本土助听器在技术领先性和综合实力上与国际五巨头仍然存在代际差距,但行业中一些趋势性的变化已经开始出现,本土助听器有望凭借此次行业机会错位竞争,逐步建立起自身的竞争优势,突破重围。 2)市场认为验配渠道是助听器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低估了 OTC 助听器的发展潜力。市场对 OTC 助听器的认知不足,认为其难以与专业的助听器抗衡。我们认为 OTC助听器定位人群与市场不同,已有数据证明 OTC 助听器面向轻中度听损患者的效果与经资质听力学家验配的高端助听器效果相似,因此随着市场对其认知及信任程度的提示,以及相
[申万宏源]:医药生物/医疗器械行业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三:助听器行业,趋势性拐点显现,本土品牌迎机会,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52M,页数4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