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碳中和”目标下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及启示(工经所)终发 - 水印版
- 1 - 2021 年 10 月 18 日 第 70 期 总第 683 期 日本“碳中和”目标下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及启示 2020 年 10 月,日本首次提出低碳发展目标,即在 2050 年实现“碳中和”,并将“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作为经济增长战略的支柱,最大限度地推进绿色社会发展。同年 12 月,日本政府发布《2050 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为日本实现“碳中和”提出了相应的产业指导方向。在分析日本能源行业、关键制造业、民生行业以及碳循环技术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提出了对我国有效推动“双碳” ERR 能研微讯 微信公众号:Energy-report 欢迎申请加入 ERR 能研微讯开发的能源研究微信群,请提供单位姓名(或学校姓名),申请添加智库掌门人(下面二维码)微信,智库掌门人会进行进群审核,已在能源研究群的人员请勿申请;群组禁止不通过智库掌门人拉人进群。 ERR 能研微讯聚焦世界能源行业热点资讯,发布最新能源研究报告,提供能源行业咨询。 本订阅号原创内容包含能源行业最新动态、趋势、深度调查、科技发现等内容,同时为读者带来国内外高端能源报告主要内容的提炼、摘要、翻译、编辑和综述,内容版权遵循 Creative Commons 协议。 - 2 - 目标如期实现的几点启示。 一、日本首提“脱碳”时间表,预计用 30 年实现“碳中和” 日本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大致历经三个发展阶段,目前碳排放与 GDP 总量已经脱钩。总体看,日本碳排放量与 GDP 总量大致经历了同步变化、震荡波动和脱钩变化三个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前半期,日本碳排放量与 GDP 总量保持同步;1996-2012 年,受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破裂和福岛核事故影响,碳排放量与 GDP 震荡波动;2013-2019 年,受日本《能源革新战略》等低碳发展政策影响,核电重启,氢能、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GDP 总量与碳排放量脱钩。 表 1 近五年来日本低碳化发展出台的主要政策 时间 政策 2016 年 《能源革新战略》、《能源环境技术创新战略》、《全球变暖对策计划》 2017 年 《氢能基本战略》 2018 年 《能源基本计划》(第五个) 2019 年 《2019 综合技术创新战略》、《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开发战略》、《碳循环利用技术路线图》、《2019 节能技术战略》 2020 年 《2050 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 数据来源:赛迪工经所整理,2021 日本碳排放已达峰,后续低碳发展重点将聚焦实现“碳中和”,并以此带动经济复苏。2020 年 10 月,日本首相宣布,2050年日本将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时将 2030 年温室气体排放 - 3 - 量较 2013 年减少 46%。目前的相关数据显示,日本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2013 年已达峰值,此后连续多年下降,其中二氧化碳排放 2019 年已降至 12.13 亿吨。随着日本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人口出生率下降,预计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难以再次增长,后续低碳发展重点将聚焦实现“碳中和”目标。 图 1 1990-2019 年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日本环境省数据,赛迪工经所整理,2021 日本碳排放总量位列全球第五,总量上减排压力较小,人均排放仍有改善空间。根据联合国《2020 年排放差距报告》数据,日本碳排放量占全球比重约为 2.8%,总排放量远低于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节能减排压力较小,但人均排放仍高于 - 4 - 中国、欧盟国家和印度。近期,日本出台《2050 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成为了日本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其中提出 3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和重点任务,促进产业低碳化转型,实现“零碳社会”。 图 2 2019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占比 数据来源:赛迪工经所整理,2021 二、日本产业低碳化发展四大主要路径 能源行业: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规模,加快能源结构转型。一是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发展。日本将海上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在“绿色成长战略”中提出,到 2040 年海上风力发电能力将达到 4500 万千瓦,相当于 45 个核电机组。但日本海上风力发电面临设备成本和运营等问题,后续将在上述领 - 5 - 域与欧美合作寻求技术上的突破,构建稳定的国内供应链。二是重点发展氨燃料氢能等新型燃料能源。日本大力投入氢能源行业,推进低成本氢能源供应链发展。截至 2019 年,日本政府氢能源相关研发投入已达 3 亿美元。此外,由于氨气燃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日本计划将氨作为电力能源燃料,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到 2050 年,日本氢、氨两种零碳燃料将占到电力结构的 10%左右。三是重启核能发展。日本将提供总计 6.5亿日元的补贴,重点聚焦新型快中子反应堆和小型反应堆等下一代核能技术研发,最大限度地减少放射性废弃物质排放。 关键制造行业:加快汽车和蓄电池、半导体等制造行业“碳中和”步伐。工业排放在全社会总排量中占比较大,在关键制造行业实现低碳发展对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决定性作用。一是汽车行业将加快电动汽车和高性能电池的开发与应用,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在车辆能效和燃油指标方面,日本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将加大对电动汽车公共采购规模,扩大充电基础设施部署。同时,还将大力推进电化学电池、燃料电池和电驱动系统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与供应链构建,降低碳中性替 - 6 - 代燃料研发成本,开发性价比更高的新型电池技术。二是在半导体行业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应用,打造绿色数据中心。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应用。推动下一代云软件、云平台的开发应用,减少实体半导体芯片的使用,研发先进的低功耗半导体器件及封装技术,并进行产业化推广。 民生行业:重点推动交通、建筑、资源回收等行业实现“碳中和”。一是大力推动电动飞机、氢动力飞机的商用化,实现航空业全面电气化,普及智慧交通和共享出行。重点研发航空轻量化材料,开展混合动力飞机和纯电动飞机技术的研发、示范和部署。加快氢动力飞机技术研发、示范和部署,研发先进低成本、低排放的生物喷气燃料。引导人们改变出行方式,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共享交通发展。二是利用太阳能技术、建筑新材料等技术,实现居民和商用建筑物的净零碳排放。部署建筑物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造零排放住宅和商业建筑。开发先进节能的建筑材料,加快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温控换气等新材料技术在建筑物内的应用。三是发展资源回收技术,提高对废水、废物、废气的再利用水平。日本已积累大量有关资源回收方面 - 7 - 的经验,未来将重点发展废物发电、废热利用和生物沼气发电等技术。应通过立法和规划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普及,同时降低资源回收技术和方案实施成本。 碳循环技术产业化:加快二氧化碳回收、封存、利用的碳循环技术的大规模商用,降低二氧化碳回收制品的成本。除降碳外,实现“碳中和”更要促进碳循环的碳捕捉、封存和利用等相关脱碳技术发展。日本发展碳循环技术的重要目标是降低碳回收制品价格,实现碳循环技术产业化发展,包括 2030 年实现二氧化碳回收制燃料的价格与传统喷气燃料相当,2050 年实现二氧化碳制塑料
日本“碳中和”目标下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及启示(工经所)终发 - 水印版,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2.37M,页数12页,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