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中国各省级区域 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2020 年 12 月 课题组成员 组长:黄剑辉(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成员:应习文 王静文 张雨陶 孙 莹 伊 楠 赵金鑫 孔 雯 程斌琪 袁雅珵 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I 内容提要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贯彻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正确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需要全面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国及各地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为此,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组成课题组,在总结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国家统计局综合发展指数(CDI)等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筛选了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财政、金融市场、知识经济与创新等 12 大类指标(归纳为“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三种类型),对我国 31 个省级区域的发展水平(主要依据 2019年数据)进行了全面横向对比分析,并将各省的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进而提出政策建议,形成《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20)》报告。本报告与《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2020)》一起,构成了研究系列,可为各地方政府找准在全球、全国的定位和差距、制定未来改革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二、2019 年我国各省级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及问题 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 当前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了重要突破。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从区域层面来看,2019 年我国地区经济运行稳中趋缓,但也展现出了一定韧性。中部与西南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东北地区经济保持低位,南北地区分化问题日益凸显。2020 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度对以湖北为中心的中部地区、以及输入型疫情较重地区产生较大经济冲击,对原有的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格局造成一定扰动,但区域发展的整体格局和特点依然有所保持。 中部与西南地区支撑作用愈发增强。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海陆新通道、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与等战略的叠加效应不断累积,中部与西南地区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增强,不断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网红经济”效应显著,区域增长新动能不断集聚。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2019 年,中部与西南地区多数省区市经济增速保持领先,贵州、云南、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领跑全国,江西、湖南、安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 II 徽、湖北、四川、河南六省增速分别达到 8.0%、7.6%、7.5%、7.5%、7.5%和 7.0%,均为全国前十名。2020 年新冠肺炎爆发以来,除湖北外的广大中部和西南地区经济增长依旧保持领先水平,湖北经济也在疫情后得以快速复苏。 东部地区经济基本平稳,重点城市受疫情扰动较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传统引擎作用依然显著,在改革创新、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引领全国高质量转型发展。从经济总量看,2019 年,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构成我国区域经济“第一阵营”,北京、上海、天津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2 万元。从经济增长速度看,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 7.6%,在全国排名第 5 位,领跑东部地区;浙江、广东、江苏分别同比增长 6.8%和 6.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山东、海南与上海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 5.5%和 5.8%。2020 年新冠疫情以来,北京、上海、广东作为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经济受到了较大的输入型疫情压力,在全国的排名有所下降。 东北地区经济保持低位。在 2017 年东北经济触底反弹后,2018 与 2019 年东北地区经济基本实现平稳运行,但仍处在全国靠后位置。辽宁、黑龙江与吉林 2019 年经济增速分别为 5.5%、4.2%和 3.0%。2020 年新冠疫情中,辽宁与黑龙江受到了显著冲击,但吉林表现较为稳健。整体看,未来东北振兴政策还需持续加码,继续以转变政府职能、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优化地区投资营商环境。同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2. 经济结构整体改善,各省差异仍较大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2019 年,我国服务业占 GDP 比重达到 53.9%,比第二产业高出 14.9 个百分点。但我国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显著,仅 8 个省区市服务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东部发达省市正在加快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北京和上海两市分别以 83.5%和 72.7%的比重位列前两名。排名最末位的福建省服务业比重仅为 45.3%。 进出口占 GDP 比重的区域间差异明显,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由于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占比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上海进出口占 GDP 比重最高,达到 89.3%。大部分省区市进出口占 GDP 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贵州和青海进出口占 GDP 比重最低,分别为2.9%、2.7%和 1.3%,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较低。 我国城镇化率保持稳步上升,并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中原、成渝、海峡西岸等大城市群。但我国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相对三大城市群,中西部地区发展仍相对滞后。2019 年,有 13 个省区市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城镇化率最高,均超过 80%,而排名最后的云南、甘肃、西藏等地区城镇化率分别只有 48.9%、48.5%和 31.5%。 3. 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较快增长,但发展仍不平衡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问题较大,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而中西部基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 III 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与东部发展差距,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公路、铁路、通信网络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增强当地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路建设方面,2019 年,全国公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 50.8 公里,较 2018 年提高了0.5 公里,同比增长 1.0%。全国有 25 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 个省区市低于全国水平。重庆、上海、山东、河南等省市公路网密度较大,分别为每百平方公里 211.6、205.8、177.5 和 161.6 公里。广西、黑龙江、甘肃、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中国各省级区域发展对比启示及政策建议,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5.39M,页数87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