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与受益方向
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为本报告目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提供,由中信建投(国际)证券有 限公司在香港提供。同时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深度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与受益方向 为什么提出国内大循环+国际双循环 (1)一是从各国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后,消费潜力会逐步释放,而我国在中等收入国家中储蓄水平远高于同阶段国家,国内消费占比的上升是必然过程。二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国内经济结构本身也需进一步优化,包括资源与市场两头在外的格局不利于经济稳定、供给层面短板明显。三是外部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建立国内循环的紧迫性提升。(2)受制于禀赋条件,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完全脱离于世界,外循环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仍需用好两个资源、两个市场。 如何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内循环:扭住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1)提升国内消费能力、供需适配。我国居民消费占 GDP 仅 39%,美国、日本为 68%、55%。我国国民总储蓄率约 44%,世界平均水平为 27%,未来消费提升潜力巨大。提升国内消费能力需要在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坚持房住不炒等多方面入手。结构上消费品供需存在矛盾,如 2019 年我国进口医药品高达 2462 亿元,多累消费品进口规模均在千亿以上,海外旅行消费突破 2500 亿美元,未来提升国内有效供给,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国内企业在技术、品质、品牌领域进一步做强。(3)推进具备乘数效应和增后劲的投资,优化投资环境。投资是另一重要内需引擎,投资不仅要形成短期的需求,更需致力于可以在长期培育有效供给和拉动需求的领域。5G 基站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智能交通和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础设施、重大科技、科教、产业创新等创新基础设施的“新基建”,“旧基建”中的新型城镇化、城市群、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仍然是最关键的具备乘数效应和增后劲的投资领域。(4)供给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形成新增长极。我国制造业规模第一,31 个工业门类中有 23 个产值过万亿,但存在“卡脖子”和“断链”的隐忧,补短板需在基础研究、技术成果转化领域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此外,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5)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利用好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将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扩大内需,有利于夯实内循环基础。 外循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1)出口层面,我国当前17.2 万亿元的年出口规模依然巨大,外需增长动力不确定性提升的环境下,要转向高附加值以价换量,在个别国家保护主义上升环境下,优化国际市场市场布局。(2)进口层面,仍要利用好国际资源,包括能源、工业原料、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及多元消费品,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提升话语权。(3)提高产业资本的外循环水平,促进国内产业技术进步和升级,培育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需推动高水平开放。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受益方向 (1)内循环方面,提升内需、完善内部供给的是未来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路径和结果。这一过程将推动消费板块整体受益于消费总量扩容,结构上能实现替代进口的高端消费品民族品牌、促进海外消费回流的高端消费品民族品牌、拉动消费的新兴消费业态将受益;“新基建”投资的加大将直接带动如 5G 基站产业链中主设备、射频、基站天馈、光模块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换电站放量,新兴的高端产业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产业将蓬勃发展,“旧基建”投资将带动工程机械、工程建材板块受益。(2)在外循环方面,农业育种、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中持续扩大开放的领域将推动各领域本身及相关产业链加快发展。 黄文涛 huangwentao@csc.com.cn 010-85130608 SAC 执证编号:S1440510120015 王泽选 wangzexuan@csc.com.cn 010-86451441 SAC 执证编号:S1440520070003 研究助理:钱伟 qianwei@csc.com.cn 010-86451673 发布日期: 2020 年 9 月 28 日 相关研究报告 宏观经济 1 宏观经济研究 宏观深度报告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目录 一、为什么提出国内大循环+国际双循环 .....................................................................................................3 (一)大循环+双循环的提出 ......................................................................................................................... 3 (二)为什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全球环境 .................................................... 4 (三)为什么要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全球化长期仍是历史潮流 ............................................................ 7 二、如何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7 (一)内循环:扭住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 8 (二)外循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 13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受益方向 ........................................................................................................ 14 图表目录 图表 1:7 月企业家座谈会对“大循环+双循环”的阐述 ............................................................................... 4 图表 2:投资和储蓄的本质是当期和未来消费的跨期选择
[中信建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与受益方向,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1.66M,页数1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