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肺炎疫情对2020年1季度经济的潜在影响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肺炎疫情对 2020 年 1 季度经济的潜在影响 证券研究报告 2020 年 01 月 23 日 作者 宋雪涛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90003 songxuetao@tfzq.com 赵宏鹤 联系人 zhaohonghe@tfzq.com 相关报告 对 2003 年非典疫情对当年经济影响的梳理回顾可见:(1)疫情爆发期的经济增长将受到明显拖累;疫情尾声,第二产业增长将迅速恢复,第三产业的恢复时间相对更长。(2)疫情将对零售消费造成较大冲击,但疫情过后的修复也很快;对投资的影响不大,对出口的影响也不显著。(3)工业品价格走势偏弱,食品价格和大部分非食品价格波动不大,医疗保健相关消费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 将 2020 年和 2003 年做对比,经济基本面都处于短周期的回升趋势里,但如果疫情短期无法有效控制,则大概率将对经济增长造成阶段性影响。虽然本次疫情也始发于上一年 12 月,但引起广泛重视的时间相对较早,叠加今年春节较早,如果疫情短期没有缓解,考虑到返乡群体滞后返工等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概率从 1 季度就会开始显现。 在原始情形下,我们预期经济内生性企稳叠加稳增长政策呵护,2020年 1 季度实际 GDP 增速有望较 2019 年 Q4 持平或小幅回升。目前来看,在疫情对消费和生产的潜在冲击下,经济企稳的内生性动力可能被阶段性破坏,1 季度实际 GDP 增速有破 6 风险;能否维持在 6%以上,可能取决于逆周期政策亦即投资相关项目的力度。 风险提示:疫情形势超预期变化;稳增长政策力度超预期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2003 年的非典疫情始发于 2002 年 12 月,在 2003 年 1 季度的冬春之交逐渐传播开来,2季度疫情进入高峰期,5 月前后为最高峰,至年中逐渐得到控制,3 季度后疫情基本结束。事后来看,2003 年非典疫情对当年的经济增长、消费、通胀等都有不同程度影响。 一、2003 年非典对当年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大背景来看,受中国“入世”、房地产市场过热等因素影响,2002-2003 年国内正处于一轮经济短周期的上升期,经济增长势头整体向好,但非典疫情仍然造成了阶段性影响。 图 1:2003 年国内经济处于短周期的上升期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2003Q1,疫情逐渐加重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当季中国实际 GDP 增速(下同)录得 11.1%,是 1995Q1 之后的单季最高增速;尤其是第二产业,受益于需求扩张和库存回补,GDP 增速达到13.2%,较2002Q4升高3%;相比之下,第三产业GDP增速可能已有所反应,从 2002Q4的 11.3%小幅回落至 10.5%。 进入疫情最严重的 2 季度,各产业 GDP 增速均较 1 季度出现明显回落,其中第一产业回落 1.1%至 1.7%,第二产业回落 1.9%至 11.3%,第三产业回落 1.8%至 8.7%,整体 GDP 增速回落 2%至 9.1%。 3 季度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第二产业增长迅速恢复至 1 季度水平,但第三产业的恢复相对较慢,直至 4 季度才出现明显改善,因此疫情带来的紧张情绪对于服务业的影响相对更久。 图 2:非典疫情阶段性冲击经济增长,第二产业恢复较快,第三产业较慢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10-5051015-50510152025302000-012000-112001-092002-072003-052004-032005-012005-112006-092007-072008-052009-032010-012010-112011-092012-072013-052014-032015-012015-11工业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PPI:当月同比(右)681012142000-032000-062000-092000-122001-032001-062001-092001-122002-032002-062002-092002-122003-032003-062003-092003-122004-032004-062004-092004-122005-032005-062005-092005-12GDP:当季同比GDP:第二产业:当季同比GDP:第三产业:当季同比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具体来看,与第二产业的情况相一致,工业产出呈现 1 季度加速上升、2 季度高位回落、3季度企稳回升的走势,其中 5 月疫情最严重的阶段过后工业增加值增速即出现反弹。 图 3:工业生产 2 季度回落,5 月后企稳回升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主要包括:交运、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其他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基本上都具有一定出行和聚众属性。值得注意的是,批发和零售业反而逆势加速增长,可能与疫情高发期居民大量购买防疫用品、食品和日用品等有关。 表 1:第三产业各行业非典疫情前后实际 GDP 增速情况 批发和零售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住宿和餐饮 金融 房地产 其他 2002-03 8.5 7.2 12.4 7.0 8.3 13.2 2002-06 8.6 3.9 11.3 7.2 8.9 13.4 2002-09 8.3 8.5 12.5 7.1 10.8 14.2 2002-12 9.8 9.1 12.3 8.8 11.2 13.9 2003-03 8.3 7.7 11.0 11.3 11.1 12.1 2003-06 10.3 2.3 7.4 7.7 12.7 9.9 2003-09 13.8 7.6 16.9 7.2 6.9 6.4 2003-12 7.6 7.1 14.3 3.7 9.0 14.9 2004-03 0.8 14.5 5.0 6.5 8.0 14.9 2004-06 8.2 18.2 16.4 2.3 8.1 16.6 2004-09 5.3 15.8 11.0 2.7 4.5 13.5 2004-12 11.9 10.1 17.8 6.8 3.6 5.8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161116212000-012000-052000-092001-012001-052001-092002-012002-052002-092003-012003-052003-092004-012004-052004-092005-012005-052005-09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 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二、2003 年非典对当年零售消费的影响 疫情对社零消费的拖累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 2003Q2,其中 5 月影响最大,社零增速同比仅 4.3%。另一方面,疫情平息后消费的恢复速度也很快,并在 2004 年达到新高。 图 4:非典疫情对消费冲击较
宏观点评:肺炎疫情对2020年1季度经济的潜在影响,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0.36M,页数8页,欢迎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