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5)-清华五道口

中国企业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5)课题组简介参与单位: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课题组组长:范建林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机关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办公厅(党委办公室)原副主任周道许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课题组副组长:谭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课题组成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王光伟刘明伊怀海张静尹峻峰杨雨晴于禄徐建军张明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周京沈乐阳黄旌沛丁浩洋李牧遥侯鑫垚高辛睿张芸萌徐褆泽刘铠硕序言一:重构产业价值,赋能发展新篇我们正处在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度重塑,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日新月异,这既是挑战,更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在此宏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深化改革、谋求发展,不仅是关乎其自身存亡的微观课题,更是决定国家经济韧性与全球竞争力的宏大命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此份《中国企业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5)》,旨在探寻这一时代命题的核心解法之一。“改革”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本会的核心使命。审视当下,企业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其焦点正从单个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转向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与共生;企业发展的新动能,也正从依赖要素投入的传统模式,转向依靠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与效率变革的内涵式增长。这一深刻转型,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穿透企业边界、链接产业生态、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全新力量。供应链金融,正是承载这一历史使命的关键枢纽。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供应链金融早已超越了传统贸易融资或应收账款融资的范畴。它是一种基于产业生态的系统性金融创新,是一场深刻的价值重构。其核心要义,在于将金融服务从对单一企业“点”的信用评估,转向对整个供应链“链”的价值认可与“面”的生态赋能。它不再仅仅是资金的融通,更是信用的传导、数据的链接、风险的共担与价值的共创。当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够像涓涓细流般渗透至产业链上下游的广大中小微企业——这些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时,整个产业生态的活力便被彻底激发。同时,供应链金融更是深化“改革”的催化剂与黏合剂。它以金融为纽带,倒逼产业链各环节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推动企业运营管理的透明化与标准化。在这一过程中,落后的产能、低效的环节、不透明的交易将被加速优化与出清,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跃迁。白皮书深度剖析了在数字化浪潮下,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如何与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催生出“数字仓单”、“电子债权凭证”等新型信用载体。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商业范式革命。它让过去不可见、不可控、不可信的资产变得可信、可控、可融资,从根本上重塑了企业的信用基础与生产关系,这正是“改革”在产业层面的具体体现。放眼全球,大国博弈的焦点正日益集中于对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力。增强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竞争力,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以及一个与之共生共荣、充满韧性的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通过“固链、补链、强链”,将金融资源与产业战略紧密绑定,不仅能够为“链主”企业提供全球化运营的资金支持,更能稳定其上下游关系,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形成“链主”引领、骨干支撑、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雁阵形态产业集群。这种根植于本土、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将成为我们在全球竞争中不可撼动的基石。当然,前路光明,挑战犹存。我们在欣喜地看到供应链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面临的现实困境:法律法规体系仍需完善,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协同机制尚待建立,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以及在复杂交易结构下风险的识别与管控难度也在增加。这些挑战,恰恰是未来改革与创新的着力点。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产业、金融、科技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共进,更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去推动制度创新与模式探索。本白皮书的撰写,凝聚了研究会众多专家学者的心血,也得到了业界领军企业的鼎力支持。它系统梳理了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脉络、创新模式与前沿实践,深刻剖析了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前瞻性展望。我们希望,这份报告不仅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企业家提供战略启迪,更能激发社会各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与思考,共同推动中国供应链金融事业迈向新的高峰。时代浪潮,浩浩荡荡。以供应链金融为支点,撬动产业生态的整体变革,赋能中国企业的持续发展,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愿以此书,为中国经济的航船行稳致远,贡献一份绵薄而坚实的力量。刘明忠“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第一副会长2025 年 9 月序言二:行稳致远——构建新一代供应链金融安全体系作为连接产业血脉与金融“活水”的关键枢纽,供应链金融在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纾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着产业生态的格局。然而,当发展的浪潮奔涌向前,我们亦须以清醒的目光审视浪潮之下潜藏的暗流与礁石。若说第一篇序言描绘了供应链金融“行疾”的宏图,本篇序言则旨在探讨其“致远”的根基——金融安全。发展与安全,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任何脱离安全基石的快速扩张,都无异于在沙上建塔,其繁荣终将是脆弱与短暂的。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供应链金融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范式变革。传统的、基于单一主体信用的风险评估模式,正被基于全链条数据、多维交叉验证的智能化风控所取代。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催生了新型的、更为复杂隐蔽的风险形态。这些风险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关联、能够瞬时传导的面,对我们的安全防线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信用风险的“链式传导”与“风险共振”现象愈发突出。 传统信贷风险多集中于单一借款人,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则天然具有网络化特征。链条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末端供应商——出现经营困境或信用违约,其风险都可能沿着紧密的交易关系链迅速传导,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最终冲击核心企业的稳定。在行业下行周期,这种风险传导更易升级为“风险共振”,即全行业范围内的系统性危机,其破坏力远非个体风险的简单叠加。其次,操作风险与技术依赖性风险相生相伴。 数字化平台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成为了风险的集聚点和放大器。高度自动化的流程意味着一旦系统出现漏洞、算法存在偏见或数据被污染,其后果将被迅速、大规模地复制。我们对技术的依赖越深,技术本身的安全、稳定与可靠就越成为整个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此外,数据的真实性核验依然是风控的肯綮。虚构贸易背景、伪造电子单据等欺诈行为,在数字化外衣的包装下更具迷惑性,对金融机构的穿透式核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再者,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 供应链金融的生命线在于数据,但数据的汇聚与共享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我们需要打破“数据孤岛”,实现信息的有效流动,以构建精准的风控模型;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与个人隐私,防止数据泄露与滥用。如何在开放共享与安全合规之间寻求精妙的平衡,已成为决定供应链金融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法律与伦理议题。面对这些严峻挑

立即下载
金融
2025-09-16
67页
3.21M
收藏
分享

中国企业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5)-清华五道口,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3.21M,页数67页,欢迎下载。

本报告共6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本报告共67页,只提供前10页预览,清晰完整版报告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立即下载
水滴研报所有报告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相关图表
图 3各类机构资产占美国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
金融
2025-09-16
来源:资产代币化:Web3.0时代的金融新范式
查看原文
2025年上半年与2024年同期供应链类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备案情况(单位:亿元、单)
金融
2025-09-16
来源:供应链类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报告(2025年半年度)
查看原文
表9: 2025 年上半年发行的供应链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增信主体是否为核心企业或其体系内公司
金融
2025-09-16
来源:供应链类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报告(2025年半年度)
查看原文
2025年上半年和2024年同期供应链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增信安排(单位:亿元)
金融
2025-09-16
来源:供应链类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报告(2025年半年度)
查看原文
表8: 2025 年上半年发行的供应链类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次级证券规模
金融
2025-09-16
来源:供应链类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报告(2025年半年度)
查看原文
表7: 2025 年上半年供应链类资产证券化产品原始权益人与核心企业的关联关系情况
金融
2025-09-16
来源:供应链类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报告(2025年半年度)
查看原文
回顶部
报告群
公众号
小程序
在线客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