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
1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2025 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该报告由 陈皓7031 于2025年08月30日自南财智库下载获取更多报告请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2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01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2025 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2025 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出品:胡智勇 邓红辉 统筹:王芳艳 耿雁冰 策划:方海平编稿:方海平 周炎炎 杨希 家俊辉 姜诗蔷撰稿:周炎炎 吴霜 李览青 唐曜华 余纪昕 孙诗卉 张欣 边万莉 庞华伟 审校:陈晶晶 辛灵 魏雯静 强燕 设计统筹:林军明 廖苑妮封面 / 版式:陈国丽 数据图表:黎旭廷02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从 2004 年银行理财横空出世到 2018 年“资管新规”重磅推出再到如今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我国大资管行业已经历了多轮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道路,如今在全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背景下,仍持续面临种种挑战,发展充满变数。这一年,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多项行业及机构发展的重磅政策相继出台,为各子行业的新发展奠定了基调和标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出、信托公司管理办法18 年来首次修订、银行理财的合规性一如既往地受到严监管。这一年,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开始更深融合。金融产品代销管理、适当性管理、信息披露管理三大重要文件同步出台,金融产品销售受到全流程规范管理,财富管理发展路线图明晰,资管机构开始更进一步推进资产端和财富端的深度融合。这一年,市场风云起舞,低利率形势来得更加严峻。债券市场在经历过往数年的牛市后,波动回调;权益市场终结多年的疲软态势活跃度大为提高。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出高波动、低收益、不确定的特征,惯于依赖债市的资管机构正面临新的能力挑战。《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持续跟踪关注大资管行业当下最新最热的课题,已经伴随行业走过了10 年转型发展路,记录了每一年的行业发展特征,并为将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机构的能力建设提供方向参考。2025 年的报告聚焦主题“大资管再造竞争力”,期待一个更强大的资管行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为广大投资者创造更多财富。前言PREFACE03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2025 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前言第一部分 回首大资管150 万亿大资管扫描:险资、公募破 30 万亿,信托规模大增一年十大资管重磅事件全梳理第二部分 再造竞争力资管业发展呈现新特征 如何再造竞争力?财富管理转型关键之年,渠道端求新求变银行理财估值整改行至半程,有理财子已提前“交卷”公募改革启动:回到投资者利益为王,要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信托业交三分类后首份完整年答卷:规模增超 23% 结构持续优化以智为翼,深耕投研能力建设,深化多元策略布局——浦银理财实践与思考第三部分 资配新风向调研丨当前环境下资管机构对各类资产走势的预判和投资策略之变资管行业的“第四消费时代”——公募 FOF 引领资产配置再出发需求引致供给:低利率环境下居民资产配置的五大趋势与财富管理机构的三大应对策略第四部分 银行理财半年报第五部分 专访对话宁银理财董事长杨丽:应对低利率,加速推进主动管理策略中国平安谢永林:积极担当耐心资本,关注并支持半导体、新能源、AI 科技等产业发展交银施罗德基金董事长张宏良:卸下“超能力”的包袱,共建共生方能行稳致远工行私银部总经理李宝权:看“领军行”如何构筑中国式私行新范式山证资管总经理李宏宇:在 150 万亿大生态里重新定义资管目标020405202829344043485257587078 839798103106111118目录CONTENT04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2024 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实际运作报告CHAPTER 1 回首大资管05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2025 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2024 年末,中国大资管总规模站上 150 万亿元的高峰。150 万亿元是各个资管子行业的加总,其中包含资管子行业中的交叉金融部分,可能高于实际资管规模。但在银行存款利率走低、禁止银行“手工补息”、规范同业存款的背景下,2024 年确实是“金融脱媒”迹象较为明显的一年,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公募基金、保险这四个资管子行业均呈现规模两位数增长。翻开资管行业的历史卷轴:2004 年银行理财“横空出世”,这是中国资管业划时代的变化;2011 年开始银信合作兴起,信托业迈入大发展时期;2012 年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规模激增;2013 年天弘基金联手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互联网公司倒逼传统金融机构布局线上渠道;2015 年的“股灾”暴露了场外配资、结构化资管计划加剧市场波动等乱象,“伞形信托”被叫停;2018 年多部门联合发布“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行业清理影子银行、正本清源,打破刚兑、禁止资金池、限制期限错配,大资管回归同一起跑线;2019 年起至今理财子公司陆续呱呱落地,清洁起步,构成资管行业合规发展新势力;到 2024 年末,银行理财净值化率 98%,非标资产基本出清,大资管行业从野蛮生长逐步走向规范、透明、合规。但资管新规之前银行理财“资金池”“资产池”的做法仍有一定的惯性,作为与行业共同成长的观察者,21 世纪资管研究院也发现,银行理财自 2022 年两轮股债大跌导致规模萎缩以来,屡次通过多种渠道来扭曲资管新规的初衷甚至“伪造净值曲线”,也就是所谓的“魔法”:例如通过保险资管获得高息存款、通过信托收盘价打造私募债稳定净值、通过不断新发小产品做高收益“打榜”150 万亿大资管扫描:险资、公募破 30 万亿,信托规模大增06访问21财经App智库频道获取更多报告 http://m.21jingji.com/thindtank募集资金、通过选择性披露产品过往业绩误导投资者、自建估值模型套用在不能使用摊余成本法的资产上以平滑净值……监管在发现此类迹象后均要求行业进行整改,但根源尚未去除——资管机构“规模情结”根深蒂固,已成思维定势,一时间难以切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策略和机构管理模式。呼吁“反内卷”,呼唤“高质量发展”,应当是 2025 年银行理财乃至大资管行业的主基调。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证监会走在前面。2024年起,证监会已经发布多份监管文件以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促进市场稳定,比如去年推动“国九条”落地、规范证券交易佣金收取行为,2025 年 5 月推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督促基金行业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并贯穿于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作、考核机制等基金运营管理全链条、各环节。金监总局于 2025 年 3 月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要求代销机构严格落实 KY
[广东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报社]:2025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点击即可下载。报告格式为PDF,大小7.73M,页数132页,欢迎下载。
